大湾区渐入佳境

2024-12-31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24期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

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便捷高效地跨境流动,实现了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成功担负起中央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殷殷期望。

今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刊发《大湾区渐入佳境》封面文章后,网友热议。

大湾区推出新政策促进融合交流

@行者: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推出新政策促进融合交流。深圳市居民赴港“一签多行”从2024年12月1日正式启动。深圳市籍居民申请办理前往香港旅游的“一签多行”签注,一年内可不限次数往来香港地区。这只是政策调整的一小步,却是大湾区居民生活变化的一大步。

@小望:横琴、前海、南沙和河套,这4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战略定位各有侧重,特色各异。横琴主要服务于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前海主要与香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南沙服务港澳公共服务设施,携手港澳共同扩大对外开放;河套要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有效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学着:大湾区人力资源储备丰富,教育实力领先。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中,大湾区有两所,有6所排名在前200,排名前500的有13所。

大湾区产业集群实力雄厚

@陈之: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一批具有创新、创意潜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在这里诞生,逐渐成长壮大。

@智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实力雄厚。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石油化工、集成电路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动力和竞争力都很强。

@小Z同学:大湾区实体经济活跃,消费市场需求庞大,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领军企业,借大湾区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

责编:孙庭阳 suntingyang@ceweekly.cn

美编: 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