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 场域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探析
    容提要】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及其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播学、语言文学、社会学交叉学科视角,基于“文学场域”理论以及传播学相关理论,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在信源、信道及信宿三大场域的传播内容及传播困境图式,分析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在文本生产、市场推广、读者接受与评价话语体系方面所面临的实践性与结构性困境,揭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表象背后的深层本源,并针对性提出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合作机制等海外传播策略。【关键词】场域理论 当代文学 传播困境 策略文

    对外传播 2024年1期2024-01-31

  • 民族形式与当代文学的中国作风​
    族形式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诉求和文学实践,是赋能文学革命价值的主要方式,它关涉如何再现和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民族形式并不是纯粹的形式问题,而是民族化的思想内容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和传统性特征。它充分利用和借鉴传统资源、民间形式和地方形式,表现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实现文学的“政治化”内容、“传统化”形式和“群众化”目标的高度化合,创造当代文学的民族风格,由此形成中国作风的文学潮流,并在吸纳世界文学基础上,努力创

    江汉论坛 2024年1期2024-01-29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事件”变成了“文学现象”,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潮流”。网络文学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忽视与遮蔽,渐渐变成了研究新热点。很多学科不断介入,文艺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文化产业学、现当代文学等诸多学科,都从各自角度介入网络文学研究,形成了“多元争鸣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9-01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事件”变成了“文学现象”,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潮流”。网络文学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忽视与遮蔽,渐渐变成了研究新热点。很多学科不断介入,文艺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文化产业学、现当代文学等诸多学科,都从各自角度介入网络文学研究,形成了“多元争鸣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事件”变成了“文学现象”,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潮流”。网络文学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忽视与遮蔽,渐渐变成了研究新热点。很多学科不断介入,文艺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文化产业学、现当代文学等诸多学科,都从各自角度介入网络文学研究,形成了“多元争鸣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四十年来旧体诗词探微
    词,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互动中,呈现出了诸多新的质素与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重回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二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旗帜鲜明地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三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再度成为文学现场的一种资源。作为一种旧式文类,旧体诗词在四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彰显着自己特有的力量和价值。关键词:当代文学;改革开放;旧体诗词;文体新变;文类价值“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以往学界在谈论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重申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恰适性”
    断调整,中国当代文学为旧体诗词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恰适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一致,旧体诗词呈现出既是人民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之文体特质。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恰适”之态亦可被视为一种视角,用以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衍进之路。关键词:旧体诗词;当代文学;“恰适性”在“百花齐放”的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少有如旧体诗词般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而惶惶然的文体。究其原因,大抵与其百年前被新文学所放逐的命运息息相关。毫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重申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恰适性”
    断调整,中国当代文学为旧体诗词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恰适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一致,旧体诗词呈现出既是人民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之文体特质。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恰适”之态亦可被视为一种视角,用以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衍进之路。关键词:旧体诗词;当代文学;“恰适性”在“百花齐放”的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少有如旧体诗词般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而惶惶然的文体。究其原因,大抵与其百年前被新文学所放逐的命运息息相关。毫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四十年来旧体诗词探微
    词,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互动中,呈现出了诸多新的质素与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重回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二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旗帜鲜明地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三是四十年来的旧体诗词再度成为文学现场的一种资源。作为一种旧式文类,旧体诗词在四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彰显着自己特有的力量和价值。关键词:当代文学;改革开放;旧体诗词;文体新变;文类价值“旧体诗词与中国当代文学”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以往学界在谈论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06-23

  • 《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究《诗经》对当代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有效依据。关键词:《诗经》 女性美 当代文学《诗经》中记录了两千年前中国古老祖先在黄河两岸吟唱的动听歌曲,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劳动的愉悦之情和艰辛磨难,还表达了追求爱情时的纯朴新生。根据众多文献记录分析可知,《诗经》是由孔子整理记录的,从诞生之日开始,便是历代艺术家着重表现的题材之一,标志着我国文学历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在我国文学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诗经》主要分为三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2023-06-12

  • 苏州的当代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建构
    本文梳理苏州当代文学中塑造的城市文化形象,对促进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苏州 当代文学 城市 文化形象苏州把泰伯,又称太伯,视为吴地人文始祖。据司马迁在《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中的记载,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为了国家利益,曾两次让位于弟弟季历和侄子姬昌。泰伯謙逊内敛、淡薄名利,主动离开王都,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非常荒蛮的南方,建立吴国,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治理吴地49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受百姓的爱戴。可以说,泰伯首次为苏州注入了淡薄内敛的基因

    文学教育 2023年2期2023-05-30

  • FOUND IN TRANSLATION
    ?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难以走向国际?China’s literary scene is lively and prolific,yet it’s largely unfamiliar to English readers.Bookshops in London,where I live,are still shelving Mo Yan’s novels under“Y,” and respected literary critics reviewing

    汉语世界 2022年4期2022-08-08

  • 莫言研究的宏观视野:一个论纲
    的谱系中,在当代文学七十余年的进程中,在近四十多年文学变革的道路中来研究。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新文学的研究本身。一、莫言研究具有广泛的联系性与现象意味,涉及当代文学的多个维面;二、莫言的成功的奥秘也是当代文学乃至新文学发展变革的关键,即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交汇,是两种自觉意识、一个连续的文化逻辑的延展;三、莫言研究的目标与意义在于促进新文学的整体观,发现当代文学变革的规律。关键词:当代文学;莫言研究;世界性与本土性莫言获奖以来,关于他的研究,一方面是有很大的提升和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3期2022-06-30

  • 莫言研究的宏观视野:一个论纲
    的谱系中,在当代文学七十余年的进程中,在近四十多年文学变革的道路中来研究。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新文学的研究本身。一、莫言研究具有广泛的联系性与现象意味,涉及当代文学的多个维面;二、莫言的成功的奥秘也是当代文学乃至新文学发展变革的关键,即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交汇,是两种自觉意识、一个连续的文化逻辑的延展;三、莫言研究的目标与意义在于促进新文学的整体观,发现当代文学变革的规律。关键词:当代文学;莫言研究;世界性与本土性莫言获奖以来,关于他的研究,一方面是有很大的提升和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3期2022-06-30

  • Found in Translation
    ?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难以走向国际?Photographs from Douban and Nicky HarmanChinas literary scene is lively and prolific, yet its largely unfamiliar to English readers. Bookshops in London, where I live, are still shelving Mo Yans novels under “Y,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2年4期2022-05-30

  • 《大地上的长恋》:灵魂的解读与精神的还原
    值。关键词:当代文学  张炜  评传  李恒昌  还原行走在广袤的文学原野上,不经意间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在这个比往年更加温暖的初冬,我收到了文化学者、文学评论家李恒昌先生的新著《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这本著作,坚持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以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理据,以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多类样貌为资鉴,立足张炜文学生命历程的探索、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的理性辨析,深度解读了张炜灵魂的密码,精准分析了张炜文学长城的光谱,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张炜,以逻辑

    百家评论 2022年2期2022-05-23

  • 论莫言小说身体叙事的古典美学倾向
    身体”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叙写对象,但当代文学中的身体叙写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工具化、欲望化、消费化倾向。莫言通过对中国古典“多重身体审美感知”“身心不二”“天人合一”身体审美观的自觉复魅,形成了一种身体叙写的“莫言经验”。这种经验,可以为当代文学身体叙写提供一种克服肉身与灵魂割裂、身体与大地分离的重要参考。关键词:古典身体美学 当代文学 身体叙写 莫言经验文学应当如何面向身体(尤其是肉身),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言其“古老”,是因古今中外文学家莫不要面对

    粤海风 2022年2期2022-05-09

  • 地方性文艺评论生态考察
    副刊;史料;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49(2022)01-0067-06 Investigation on Ecology of Local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Centered on the Special Issue of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of Shaanxi Daily Dou Peng  1,2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4-17

  • 当代中国文学德译出版的机制导向
    艳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可以视作异语种文学机制中文学作品生产、分发、消费的过程。文学机制的运作围绕的不是简单的文学文本,而是以语言文字和传播媒介为载体的物质产品。德语文学机制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可以归纳为学术、商业与经典三种机制导向。这三种机制导向各有定位,又彼此渗透,体现了德语世界的价值立场与现实诉求,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學德语传播的基本格局。对当代文学德译出版机制的分析与阐述,可以为推动未来德语世界的中国文学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当代文坛 2022年1期2022-02-14

  •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思考
    得蓬勃发展。当代文学作品虽输出了高质量的内容,但却无法满足当下部分年轻人的需求与认知,而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若想真正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就要探究两者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密切关联性,能够看得到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创新发展发挥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关键词:网络文学;当代文学;发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003-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

    学周刊 2021年34期2021-11-30

  • 《青春之歌》的跨媒介传播路径
    由此管窥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风尚、阅读期待的变迁。关键词:《青春之歌》;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既由于新生政权的建立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来记录中国革命所走过的历程,更在于此类小说肩负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使命。文学彰显历史,历史诠释文学。革命历史小说在反映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道路、促使历史记忆更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发挥革命叙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一直在

    当代文坛 2021年6期2021-11-08

  • 20世纪80年代长篇小说的两种新形式探索
    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也有了一次全新的变化。从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风俗乡土小说,再到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再到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新的题材和新的书写方式纷纷涌现出来。1985年又被称为“方法年”,文学创作呈现“西方化”。在这种情况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贾平凹的《浮躁》就显得格外不同寻常,从而影响了这两部作品经典化的路径和在文学界中的评论。本文将从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乡土书写和时代主题四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探讨20世纪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妓女形象塑造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阐释
    在我国古代和当代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妓女形象所代表的思想意识斗争态势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赋予妓女人物形象不同精神内涵,能够体现不同阶级对女性命运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的文学作品,妓女形象是整合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关键代表。本文着重研究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塑造过程。【关键词】当代文学;妓女;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2021-09-10

  • 基于不同角度看当代文学前三十年作品
    摘要】 我国当代文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基础建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不断激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修复与重建(即新时期),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體化转向多元格局。洪子诚教授将1949年至新时期的时间定义为当代文学前三十年。【关键词】 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文学作品【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40-02一、战争年代的质朴人情和一心为国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化现象平议
    容提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史料化倾向甚至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的出现,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科领域的重要现象,标志着学科理论体系与学术范式的剧烈转型。其形成过程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环境、学术环境密切相关,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从学科发展进程来看,当代文学研究走向史料化、当代文学史料学的建立有其必然性与迫切性,乃是本学科发展的短板与急需。从相关理论建树与实际效果来看,史料的发掘与使用应具有某种边界,应进一步处理好史实与史识、文学

    百家评论 2021年1期2021-09-10

  • 当代文学入史问题探微
    谢菊关键词:当代文学 入史问题 当代文学史写作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从时间层面上限定,大多数文学史的编写一般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陈思和在《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中,则把当代文学限于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文学。可见,在时间的界定上,当代文学是从1949年以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文学现象,正由于时间仍在延续,学术界对当代文学入史问题存在不同的声音。一.关于当代文学是否入史问题的探讨对于“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而是应该写述评的观点,早在上世纪80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体验式教学在当代文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要: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等特征,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针对当代文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某些问题。走进故居自己感知、走向舞台自己表演、走上讲台自己讲课,这三种体验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当代文学   探究学习   参与感   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与现代文学、古代文学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2021-06-28

  • 当代文学灾害书写的人性考察
    和崇高俱在。当代文学灾害书写常常将主人公置于一种非常态的自然灾害情境下,表现危难之中人性的光辉和幽暗。一方面,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辨别出谁是真的英雄和猛士,显示了绝境中心灵的坚韧和强大;另一方面,灾害中的基本价值体系崩塌,给人类带来心灵的磨难与灵魂的拷问,有利于刻画主人公在灾害情境下所遭受的精神苦难,表现人性的悲悯和无奈。关键词: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人性;卑劣;崇高;思辨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当代文学不可能熟视无睹,出现了一大批直面灾难的文学作品,以长篇小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6-06

  • 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
    容摘要:浙江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浙江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不仅在译介学、中日文学交流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诸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帮助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關键词:浙江 当代文学 日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共和国诞生起,浙江当代文学即走进扶桑,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始了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构建法律框架、加强政策扶植、导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当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范婷摘要:当代文学史离不开当代社会生活,当代社会生活寓于当代文学史中,当代文学史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升华与反映,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融入了当代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与感悟。人文精神充斥在每一篇当代文学创作中,在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创作中,人文精神皆有体现。关键词: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当代文学一.人文精神概念人文精神最早在西方被提出,意为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关注人的权利。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也有同样的韵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寻找主题”与当代文学“自我构型”的变迁
    :寻找主题;当代文学;全球化语境;个体构型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0)10-0183-09作者简介:徐 勇,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福建 厦门 361005)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文学作品中缺少有效的或独立性的“个体”存在,个体性的缺失因而被认为是彼时的文学作品文学性不足的重要表征。这种观点无疑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某种程度上却是不准确的。因为,按照约翰·塞尔的观点看来,任何社

    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2020-11-02

  • 当代文学中的大运河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09-02一、前言一条河有了远方,就有了生命。运河,以“运”之名,将人、物摇荡着送向或有或无的目的地,也送向另一个天地。回溯人类历史,最早的文明莫不依托大河萌生。而中国大运河的开掘,潜藏了人们对远方的期盼,搭起中国河网的经络,构建走往天南地北的通路,带来有别于农耕文明的生活因子,催生出新的文化性格。可见,中国大运河不仅是河流,还是一部国人活动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职业教育中的当代文学教学思考
    素养的培养。当代文学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对职业教育中的当代文学教学进行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中当代文学教学的建议。关键词:职业教育;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教学中图分类号:1206-4;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242-01一、职业教育与当代文学教学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当先锋不再先锋
    先锋;文坛;当代文学如今,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回头凝望三十多年前的这个文学时段,开始企图重新厘清某些混沌不清的理念。八十年代文坛上粉墨登场的这些被称作“意识流小说”、“实验小说”、“新潮小说”“现代派小说”、“探索小说”之类名称的带实验性质的新型小说,它们一开始便带着自己具有历史性的文学诉求,而后来所说的“先锋小说”正是从如此繁复的命名中单独出来的。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色彩的追加命名,之所以被追加,说明它本来包含着复杂含混、大家当时无法厘清的丰富时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2020-10-09

  • 叶弥文学作品中的江南文化元素
    ,同样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我国的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叶弥;江南;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19-02叶弥,原名周洁,1964年出生于苏州,在六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苏北的农村,破旧的苏北农村和苏州截然不同,这也对叶弥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有些文学作家不同的是叶弥开始自己的文学之路较晚,1994年,30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2020-09-10

  • 当代文学教育受孔子文学思想的启示研究
    志摘要:我国当代文学教育受到了孔子文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文学思想被沿用至今,对我国当代的文学教育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是中国教育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业内人们应对孔子文学思想形成正确、积极的认知,不断探索和研究孔子文学思想,开发创新孔子文学思想结合当代文学教育的新途径。本文对孔子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当代文学教育受孔子文学思想的启示。关键词:当代文学;教育;孔子;文学;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7期2020-09-09

  • 当代文学教学中刘亮程创作解析
    亮程的创作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使之具有了进入文学史教材的资格。在有限的篇幅内,当代文学 史将刘亮程的创作风格与特质予以高度的概括,而在注重文学作品鉴赏、文学批评与文学思潮的文学史课程讲 授与研究中,逆向推导出文学史教材对作家评价的具体层次必不可少。针对刘亮程创作的教学,他的农民身份、 知识分子思考与由此而来的创作姿态是讲解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刘亮程创作结论的形成过程解析,有助于学生 更好理解文学史对作家的评价。关键词:刘亮程;创作;当代文学;解析中图分类号:I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2020-08-28

  • 网络小说入史与中国当代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思考
    网络小说史和当代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思考这一命题的思考,要从网络小说迅速发展的20余年说起;网络小说史和文学史的价值可以从中国小说的发展流脉与创作方式说起,即网络小说的自身价值、媒介定位以及小说经典定位整合。这种整合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价值体系与网络小说创作的融合,不仅是单纯地将网络小说融合到文学史中,而是对网络小说史学、文学、社会责任的阐释,是对网络小说的标准梳理。基于此,本文对网络小说入史与中国当代文学史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所做分析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士带

    雨露风 2020年6期2020-06-06

  • 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对于中国形象的延续和重塑
    宇摘要:对于当代文学而言,或通过自我的传播,或通过他者的传播,将各种形态的中国形象塑造了进来。以往的中国形象和如今的中国形象两者之间既存在继承延续的关系,又具备更新重塑的意义。但是西方译者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主要的依据就是以往的中国形象,与此同时,西方读者接受翻译过去的文学作品,又进一步将中国新的形象构建了进来。新的中国形象又冲击了原有的中国形象,以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进行了更新和重塑。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对于中国形象的延

    雨露风 2020年6期2020-06-06

  • 浅谈外国文学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
    和发展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文学影响的途径开展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学所受到的外国文学影响的具体范畴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关键词:外国文学;当代文学;影响;发展作者简介:王鹏彪(1998-),男,汉族,甘肃省定西市人,甘肃农业大学本科在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01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受外国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强每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都会在某个时候自觉绕不开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延伸,演绎出一系列关涉当代文学成立与否、发展进程、成就如何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每一个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不管是否将之挂在嘴边,表现在明眼处,都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信念。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一基本问题的看法或信念的差异,使得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中国当代文学充满歧义,备受争议。当然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对于时刻都在流动之中的“当代”文学来说,更或许本就不存在一个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5期2018-11-12

  • 浅析关于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00浅析关于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郑云霞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当代文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的代表,当代文学课程的开设是高校文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当代文学是一定特定历史时期反映社会的文学作品,是艺术化的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的当代文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之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偏差,因此当代文学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水平需要有相应的思考。分析认为:当代文学的教学需要师资力量的集中培训和学习,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2016-02-04

  • 贾平凹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关系探究
    学】贾平凹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关系探究郭 彤(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谈到贾平凹首先会想到被称为贾平凹三部曲的《废都》《秦腔》《浮躁》。谈到《废都》又不禁会想到那17年的被禁历史。贾平凹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批判性极强,而这些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又有怎么样关系,这就是本文要进行探究的主要内容。贾平凹;当代文学构成;时代性要探究贾平凹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关系,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贾平凹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其次介绍贾平凹时代背景与当地文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