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浅论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与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实践情况,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推动地方资源建设,鼓励相关社会机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宣传手段,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相结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服务体系等公共图书馆有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策,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2023-05-30

  • 青岛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摘 要: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的特色标识与历史文化名片,彰显了地域特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在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大背景下,青岛市图书馆突破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重收藏、轻利用、少开发的局限,不仅深化了自身特色馆藏建设,更是将特色馆藏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探索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期2022-03-18

  • 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收集研究、文化展示、宣传活动等,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本文将在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作用,并探讨了仍需要加强完善的地方。【关键词】 乡镇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内容;作用【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今古文创 2021年10期2021-09-10

  • 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1.1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概况大运河河北段位于河北省东部平原,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的17个县(市、区),共21个县(市、区)。” 河北段大运河历史肇始于东汉末年曹操开挖的白沟、平虏渠,历代均进行了系统的疏浚、整治,是隋唐永济渠和元代京杭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上沟通南北不可或缺的重要段落。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是连接雄安新区、承载京530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运河主河道

    理论与创新 2021年6期2021-07-19

  • 基于图像叙事的十字挑花非遗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1)02 - 0098 - 11传统挑花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抽纱工艺,因其依布的经纬结构进行制作,亦被称为“十字花绣”“十字挑花”。挑花工艺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在不同地域风俗孕育之下的古老技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006年,湖北黄梅挑花、安徽望江挑花、湖南隆回花瑶挑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7年入选上海市级非遗代表名录的罗泾十字挑花,相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4-25

  • 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大力提升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本文就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的发挥,希望可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提升非遗保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098-03【本文著录格式】陈圣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大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4期2021-04-18

  • 试析高等艺术教育与非遗保护的互动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属于互动关系,能够共同的发展。高等艺术教育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研人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能够在高等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以及素质教育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高等艺术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讲述发展高等艺术教育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互动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保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县域非遗馆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国内省、市、县都在加快非遗馆的建设力度。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语境下,县域的综合性非遗馆作为以展示、体验、交流兼顾的保护利用设施,在建设理念、功能定位、空间展示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博物馆有较大区别。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和非遗资源,如何把非遗馆打造成地域性的文化标识,发挥其文化惠民的属性特质,强调社区参与和普及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京山非遗馆的实践探索为例,对县域综合性非遗馆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公共文化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2021-04-0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数字化保护的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保护;新时期【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097-03【本文著录格式】姚国章,薛银.非遗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数字化保护的重点[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97-99.基金项目:2020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科研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研究”(20ZD0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如何做到代代相传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2021-03-14

  • 内蒙古刺绣企业经营与非遗保护互动关系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蒙古族刺绣企业;经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截至2018年,鄂尔多斯下辖2个区和7个旗,市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数量较多的地级市,是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城市。鄂尔多斯文化历史悠久,是蒙古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地区的蒙古族文化最早形成于成吉思汗大军进入鄂尔多斯地区时,此后蒙古族宫廷文化在鄂尔多斯得以保留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2021-01-16

  •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等形式,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广西国家一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发展提供现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使保护与传承有史可依、有据可查。【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

    北方音乐 2020年19期2020-12-15

  • 传统文艺的新变与台湾布袋戏的场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东亚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传统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台湾布袋戏中图分类号:I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0)5-0026-07传统文艺的边缘化乃至生存危机,已是当下社会难以回避的文化问题,而传统戏剧的处境尤为窘迫。地方剧团运营的日益艰难、剧种的后继无人,成为威胁传统戏剧生存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如何重振传统文艺的生命力,将传统文艺重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业界、学界、政界共同关

    华文文学 2020年5期2020-11-14

  • 从档案学角度看青海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档案学;青海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藏族在青海的历史由来已久。据青海地区主要的古文化遗存:小柴达木湖的旧石器遗存、旧石器和新石器的过渡—拉乙亥文化遗存、新石器文化遗存、青铜器文化遗存中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确认,藏族先民在青海的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唐初时,吐蕃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雄才大略,一统青海诸部。然后对内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并在文化上要求统一使用藏族语言、文字,使得青海原有民族向

    兰台内外 2020年19期2020-11-02

  • 花腰傣服饰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花腰傣是云南红河岸新平和元江两县的原住民,这两地是花腰傣人口最集中的区域。花腰傣人相信万物有灵,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者,他们的民族没有系统成文的文字,但是有泼水节传统,他们一直保留着傣族对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信仰。而花腰傣的民族来历也和他们的服饰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的服饰最大特点是女性的腰带上层层叠叠的精美图案,所以因此得名。一、花腰傣服饰在花腰傣的三个分支中,傣雅是最庞大的,这一支在民族大迁徙中被遗留下来,傣卡则是后来和汉族之间有一定融合的傣

    大观 2020年8期2020-10-15

  • 浅谈“非遗”保护与福州闽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闽剧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31-02一、闽剧的历史与现状閩剧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剧种,吸收了诸多外来剧种的养分。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剧种,闽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有许多“非遗”项目,如福州评话、福州伬艺、茶亭十番音乐等,都与闽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发展历史及鲜明特色明万历年间,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2020-09-26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设计;人才培养策略一、引言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跨度最大的线型文化遗产,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等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历史上的大运河璀璨无比,它不仅具有南北经济交流和交通运输的漕运功能,而且承载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纽带功能。2015年,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实现文物活化利用。自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美与时代·上 2020年6期2020-09-14

  • 白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装饰;文化传承;大理白族村落时代发展,对传统的白族村落影响较大,白族村落文化的传承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洱海,开发大理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白族村落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符号,它影响着白族村落的民居建筑形制和装饰陈设等。大理地区保护洱海的三线划定方案,开启保护洱海抢救模式,生态移民等都对白族村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白族村落文化逐渐淡薄,村落文化是白族悠久的文化根基,其传承与延续关系到白族独有的文化的传承。一、一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2020-09-10

  • 贵州丹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丹寨文化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在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小队以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题目,来到贵州省丹寨县,调查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一、丹寨县三种非遗的制作工艺:卡拉鸟笼,蜡染和古法造纸本次调研的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卡拉鸟笼,蜡染和古法造纸。首先是卡拉鸟笼,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蚌埠杨氏微雕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研究探讨。【关键词】 杨氏微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J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5-0058-02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1910378663。当前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

    今古文创 2020年25期2020-09-10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发展有关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化发展;综合思考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我国对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视起来,对我国优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单位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国家文化发展使密不可分的,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应当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双方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策略促进我国文化水平整体提升。一、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建立文化保护机制目前,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五年计划的正确施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9-1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湘西苗族鼓舞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TP399-C1;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146-01一、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苗族鼓舞历史悠久,溯源可至先秦时代。湘西苗族地理位置偏静,历史文化落后,苗人多居住于荒山峡谷之中,鲜少外出,闲暇时,以鼓舞为乐,裨益身心健康,实乃生活中一大乐趣。苗鼓作为苗族部落的象征,每每遇到需决策生死存亡的大事时,必将举行“吃牛合鼓”的典礼仪式,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部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08-13

  •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区域性文化空间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思路,代之以区域性的文化空间为单位来进行思考,使这三种模式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文化空间的大环境当中互相促进,

    民族学刊 2020年3期2020-07-20

  • 人物纪念馆叙事策略与认同建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0)04 - 0142 - 08人物纪念馆在空间上表现为以精神性人物纪念为主导功能的公共纪念性建筑,同时具有搜集、保管、研究、展览、教育等博物馆职能,是见证、传承名人历史功绩及其精神的重要载体[1]。名人纪念馆与名人故居、历史事件纪念馆共同归属于纪念类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的主要类型之一,亦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勃兴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年4期2020-07-16

  • 论庙会活动方兴未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文革”的影响而沉寂多年的庙会民俗文化活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开始兴盛。我市许多集镇、乡村民间集资修建庙宇热情高涨,大庙、小庙星罗棋布。以庙宇为依托的庙会活动纷纷恢复,庙会犹如乡间民众的狂欢节,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甚至不亚于春节,活动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人流如潮,亲友聚会、热闹非凡。庙会严然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商贸交易、人文交流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区域服务中心。一、庙会活动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庙会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7-09

  • 口述史视角中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本文以宁夏“杨氏家庭泥塑”口述史研究为例,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路径进行讨论。关键词: 口述史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在于“传承人”的保护。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过世,非遗的保护面临“濒危性”的挑战,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收集和构建史料的重要方法被广泛使用在历史学、人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2020-04-2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G127;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77-02一、引言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还潜藏着很大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是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基础和体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挖掘其巨大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因此,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成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7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摄影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摄影艺术;流变;纪实性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带有深刻个性烙印、与众不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形成之日开始,受其民族独特的人文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环境的影响,一直处在不停的流动变化之中。[1]一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极少发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面文字流传,其基本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民间流传方式传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种依附于个体本身口传心授,通过师徒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受个体因素影响太多。个体能够影

    艺术科技 2020年3期2020-03-27

  • 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黑龙江“东北大鼓”传承机制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文化工程,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不仅是对相关文字记录、史料实物、音像等物质性的资料数据进行保存,更重要的是使之以鲜活样态生存于民间。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北大鼓日渐萧条,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为东北大鼓的传播带来了可选择性的生存路径。本文以黑龙江的“东北大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保护的传承管理机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献留存 人力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2020-03-25

  • 浅析如何传承、研究和推广上海海派心意六合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的可靠性正是当务之急了。关键词:上海海派文化;海派心意六合拳;历史沿革;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上海海派文化:上海海派文化是根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汇吴越及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粹,吸收消化国外的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因素,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体系。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2020-03-16

  • 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俗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秦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南京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从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化脉络来看,秦淮文化作为金陵文化的主要根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闻名遐迩的金陵文化。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質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做好秦淮灯会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的秦淮灯会,虽

    收藏与投资 2020年7期2020-02-04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非遗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提出这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抓住机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时,也应积极应对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将传承和保护推向高水平。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遇与挑战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6.012一、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2.2亿,占全国的1/6,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6期2019-12-24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莱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作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的莱芜梆子该如何立足实际、把握时机,更好地担负起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是新时代莱芜梆子面临的重大挑战。一、莱芜梆子的源流与形成考辩莱芜梆子原名“靠山梆子”,又称“溜山梆”“莱梆”。 因其男女腔尾音多带“讴”,又称“莱芜讴”,流行于莱芜、泰安、新泰一带。莱芜梆子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山东梆子剧中一个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

    人文天下 2019年6期2019-12-23

  • 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发展中正面临一些困境。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非遗传承人数量不足、非遗技能的传承发展系统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困难重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技术和规划,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文章在分析当前非遗传承人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策略,旨在为我国非遗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2期2019-12-23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歌仔戏(芗剧)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16-0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内涵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振兴,也包括了精神上的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保留住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2019-12-10

  • 河北蔚县暖泉古镇“打树花”调查与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65-021 暖泉树花的起源1.1 暖泉树花简介“打树花”是河北蔚县暖泉镇的一项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在蔚县境内的很多古堡都能看到“打树花”这一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而如今只有暖泉古镇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民俗。每年的正月十五傍晚,人们吃过晚饭后便聚集在了堡门下,等待着观看表演,而此时工匠们便将熔化了的生铁水倒入“火砖堡”内,接着

    度假旅游 2019年2期2019-10-21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阐明与分析。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达斡尔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社会文化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对于我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愿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达斡尔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莫利达尔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带。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达斡尔族为例,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进行分析和阐述。一、达斡尔族文化艺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期2019-10-21

  • 浅析数字影像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茶基十番;传承当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是相当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是我们文化体块中无法忽视的部分。数字影像以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对处于失传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佛山茶基十番的概况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佛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多项省市级及国家级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2019-10-12

  • 浅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合乡村旅游可以传播我国文化,发展地区经济,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表现入手,并分析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作用。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世代相传的,并且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其中包括了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以及传统技能、手工制品等。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展旅游业,而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也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2019-10-12

  •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构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湘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虽然保护意识近年来有提升,但相关立法不完善,保护措施也很欠缺,导致了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步数字化。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使得数字档案具备了高精度、易复制、易保存等特征,三维数码摄影技术、利用录音设备录音技术、扫描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节省了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汉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的角度出发,阐述汉绣的概况,通过调查、分析等方式,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汉绣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绣传承与创新的措施,促进汉绣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汉绣;传承;创新汉绣是我国湖北省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其在刺绣行业中以粗犷、浓艳等属性特征占据一定地位,传递出带有浓郁鲜活的荆楚艺术文化底蕴。早在上个世纪初期,汉绣制品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得金牌,。但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汉绣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被称之为荆楚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2019-09-08

  • 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我国文化馆的发展建设经历了“文化为政治服务”——“文化为经济服务”——“文化为群众服务”三个重要的改革发展阶段,这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适时转变。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馆建设始终以“文化为群众服务”为宗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全国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2019-07-09

  • 广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联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艺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增强,其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有效调整。在茶余饭后,广场成为了人们实践和休息以及放松的栖息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有效地将广场文化给予有效的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很大的联系,我们应该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介绍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更好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文化环境,其将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

    青年时代 2019年15期2019-06-20

  • 秦唐雅韵 丝路锦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风格独特,绣品高雅大气,充分体现了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秦绣最早的研发者之一,张漪湲从事刺绣设计与研制五十余年。对于毕生用心血汗水锤炼积累的经验和手艺,面临即将断档和失传的困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社会各界了解秦绣艺术,关注秦绣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让秦绣更好的传承下去。【关键词】秦绣 穿罗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刺绣秦绣,又称“穿罗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独有的一种精致的纯手工艺术品。其表现手法独特而新颖,工艺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2期2019-06-11

  • 文化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主力军。本文主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文化馆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222-01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文化馆作为开展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2期2019-04-26

  • 略论苏剧的遗产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130-04苏剧,作为苏州的地方戏,是20世纪40年代初形成的一个新兴剧种。苏剧的前身,即苏滩,原名对白南词,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演变而成,是一种素衣清唱的代言体戏文。五至七人围坐一桌,分别担任生、旦、净、丑等角色。清康熙、乾隆年间,南词与滩簧合流,形成苏州滩簧。清代中叶

    艺术评鉴 2019年2期2019-03-2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生态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言:近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持有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有的人认为,要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样性,不应该进行商业化的开发活动;有的人认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跟随时代的潮流,商业化开发有利于其更好的被保留。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文化生态的主体,即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而被忽略的这一环恰恰是最重要的。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1部分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较大现如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2019-02-06

  • 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9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10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务、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部与财政部于2003年联合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2018-11-22

  • 均州木板年画民间艺术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均州,有着璀璨的文化,古苗人在此发明了制陶的简易转轮叫“均”,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起源。考古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更有商周至战国时青铜器大量出土,以及秦砖汉瓦诸多遗存。在迄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片充满神话色彩而沉浸传统文化影响的土地上,朴实的均州人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他们不仅有生活的体验还有审美的灵性,在生活的自觉中有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的发挥。一 均州木版年画的价值体现据史料记载,均州木版年画最早

    赢未来 2018年34期2018-10-21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山东皮影戏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相结合,共同为山东皮影戏的传承和复兴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关键词:皮影戏;动画;虚拟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48-01山东皮影戏在清代时曾经遍及山东各地,但是发展到了今天,由于诸多原因,除了泰安和济南两地发展较好外,其他地市的演出团体基本上已经淡出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许多山东人并不知道山东还有皮影戏艺术,一谈起皮影就会联想到山西皮影戏。因此,我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9-28

  • 冯骥才民间文化思想的时代性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人民也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当前已经形成由政府领导、社会以及人们共同参与的保护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新局面,我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发展规划,进一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冯骥才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92-01当前我国非物质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9-28

  • 基于标准化理念下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国标GB/T 3935.1-1996对于“标准”的定义(《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在一定范围内针对特定活动形式及其后果统一制定且可反复应用的规则、特性等文件,其以科学、实践、技术经验为基础,以取得最好秩序为宗旨,以推动社会最佳效益为目的。为取得以上系列目标而制定、实施、发布标准的过程就是标准化。一、标准化理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对比国标规则中“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

    大东方 2018年6期2018-09-1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汉绣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汉绣 创新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670引言汉绣是湖北地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在刺绣行业中以粗犷、浓艳独树一帜,富有浓郁鲜明的荆楚艺术特色。汉绣制品早在1910年南洋赛会和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闻名中外。随着时代变迁,汉绣渐渐衰落而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荆楚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汉绣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2018-08-25

  • 非遗视觉形态的设计与转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转化;视觉设计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今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当大一部分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衰落和转换,因此与之相连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失去了生存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2018-07-23

  • 刍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一、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在民族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指某一个民族在特定范围内所进行的一种至今仍在流传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同时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也学习借鉴了很多西方优秀的体育文化,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拥有自身独到的特点。所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弘扬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2018-07-07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分有意义。本文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日常工作有所裨益。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策中国是闻名世界的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民族各具特色形成多元的文化生态,使得我国民间艺术资源多姿多彩,有些种类在全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中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的今天,对非遗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保护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因而需要反思非物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河洛狮子鼓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4-0151-06艺术是人类高级精神存在的重要表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在各自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同的艺术,中华民族艺术的宝库就是在各地区民众的共同创造中不断丰富的。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一带的河洛地区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狮子鼓。它融音乐、舞蹈、杂技于一体,争斗激烈、动作惊险、节奏鲜明,被视为河洛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州学刊 2018年4期2018-06-16

  • 新型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之我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让两者并行,使非遗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目标。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城镇化进程对非遗带来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建设更是成效卓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0.44%,2030年达到70.99%。[1]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被谢中元称为“快速城镇化”[2],“快速城

    大观 2018年3期2018-05-24

  • 赫哲族鱼皮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目的,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大众传播视野,挖掘其最大的艺术价值,让艺术贴近现实生活、升华历史文化。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本文以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为例,提出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对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的技术支撑,探讨赫哲族鱼皮文化变革数字化信息形式的意义。〔关键词〕虚拟现实交互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鱼皮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生动展示了民族的风俗特色。当下,新媒体时代已经

    艺海 2018年3期2018-05-17

  • 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讨中国-东盟铜鼓习俗之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东盟;铜鼓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铜鼓是一种以铜为主要金属元素铸造成的、形状类似于釜的金属鼓。它是古代南方民族特有的器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铜鼓不断变化发展,其文化身份也不断演变,现今成为集圣器、乐器、礼器、藏品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打击式乐器。铜鼓习俗指民间大众传承使用铜鼓的习俗,它是民间进行的、与铜鼓有关的民俗文化事象,包括敲击使用习俗、传承习俗、收藏习俗、对待铜鼓的民俗

    歌海 2018年3期2018-05-14

  • 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含义以及民俗摄影对其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明确主题内容、真实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要点善于发掘问题,以及利用文字开展梳理等民俗摄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拍摄要点,为开展民俗摄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摄影;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民俗对于社会和人类来讲,都能够深刻体现出生活当中的民间文化,这也意味着针对民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