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话体批评与民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述范式的创构
    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 史述范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9-0040-12在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谱牒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等史述类著作无疑占据了重要位置。其中,因“草创”而面目各异、褒贬不一的早期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更因其多元范式而备受瞩目。传统解释中国早期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书写范式的创构,多以西学(日本)影响为主要依归,黄人、林传甲、谢无量、胡适、陈钟凡、郭绍虞等先哲的史述实践也

    人文杂志 2023年9期2023-10-16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存在争议。传统文学史家与激进的网络文学研究者,都对此持有否定态度。而网络文学史的書写实践之中,也形成了“视野融合”下的新的文学史观念。笔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属于新媒介影响下的通俗类型文学,即“新类型文学”,它应该被放置于“新世纪文学”的时间维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9-01

  • “诗与真”的追求
    诗论;诗与真;文学史;价值与启示梁宗岱(1903—198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有影响力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比较诗学学者,其主要的诗论著作是1935年和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两本小册子加起来不过百十来页,却在中国诗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它曾被西南联大中文系指定为必读书目之一。梁宗岱的核心诗学观点,倡导“纯诗”,曾经借用“花”的隐喻,提出诗歌创作如同“出水芙蓉”般的生命力,却不见雕琢的痕迹,这一最高艺术境界的标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9-01

  • 叙事的文学史:可能和限度
    近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的探索和革新,具体表现为文学史写作对叙事性元素的吸纳,以之抵消整全文学史的本质化倾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叙事体”文学史的一次有意义实验,该书以叙事对“整体”“本质”的文学史写作发起挑战,在以往的文学史结构之外开发了巨大的可能性。然而,叙事的文学史亦有其限度,将叙事元素纳入文学史,须以事实为基础,警惕利用叙事创造的氛围感、真实感来“偷渡”似是而非的判断。理想的“叙事体”文学史不是为给定的理论判断提供叙事包装,而是从裁定的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9-01

  • 叙事的文学史:可能和限度
    近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的探索和革新,具体表现为文学史写作对叙事性元素的吸纳,以之抵消整全文学史的本质化倾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叙事体”文学史的一次有意义实验,该书以叙事对“整体”“本质”的文学史写作发起挑战,在以往的文学史结构之外开发了巨大的可能性。然而,叙事的文学史亦有其限度,将叙事元素纳入文学史,须以事实为基础,警惕利用叙事创造的氛围感、真实感来“偷渡”似是而非的判断。理想的“叙事体”文学史不是为给定的理论判断提供叙事包装,而是从裁定的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存在争议。传统文学史家与激进的网络文学研究者,都对此持有否定态度。而网络文学史的书写实践之中,也形成了“视野融合”下的新的文学史观念。笔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属于新媒介影响下的通俗类型文学,即“新类型文学”,它应该被放置于“新世纪文学”的时间维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诗与真”的追求
    诗论;诗与真;文学史;价值与启示梁宗岱(1903—198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有影响力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比较诗学学者,其主要的诗论著作是1935年和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两本小册子加起来不过百十来页,却在中国诗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它曾被西南联大中文系指定为必读书目之一。梁宗岱的核心诗学观点,倡导“纯诗”,曾经借用“花”的隐喻,提出诗歌创作如同“出水芙蓉”般的生命力,却不见雕琢的痕迹,这一最高艺术境界的标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存在争议。传统文学史家与激进的网络文学研究者,都对此持有否定态度。而网络文学史的书写实践之中,也形成了“视野融合”下的新的文学史观念。笔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属于新媒介影响下的通俗类型文学,即“新类型文学”,它应该被放置于“新世纪文学”的时间维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归属之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它在“中国经验”与“媒介先锋”之间的二重性,是其文学史实践的关注点。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归属;中国经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一个“文学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叙事的文学史:可能和限度
    近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的探索和革新,具体表现为文学史写作对叙事性元素的吸纳,以之抵消整全文学史的本质化倾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叙事体”文学史的一次有意义实验,该书以叙事对“整体”“本质”的文学史写作发起挑战,在以往的文学史结构之外开发了巨大的可能性。然而,叙事的文学史亦有其限度,将叙事元素纳入文学史,须以事实为基础,警惕利用叙事创造的氛围感、真实感来“偷渡”似是而非的判断。理想的“叙事体”文学史不是为给定的理论判断提供叙事包装,而是从裁定的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诗与真”的追求
    诗论;诗与真;文学史;价值与启示梁宗岱(1903—198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有影响力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比较诗学学者,其主要的诗论著作是1935年和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两本小册子加起来不过百十来页,却在中国诗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它曾被西南联大中文系指定为必读书目之一。梁宗岱的核心诗学观点,倡导“纯诗”,曾经借用“花”的隐喻,提出诗歌创作如同“出水芙蓉”般的生命力,却不见雕琢的痕迹,这一最高艺术境界的标准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2023-08-13

  • 文学史书写的困境和出路
    内容摘要:重写文学史是近些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强势的话语行为之一。时下多元的价值标准体系,无所适从的荒原处境、冲突腾挪的时代氛围更刺激了文学史研究者寻找真正文学史的书写冲动。面对文学史书写的“迷雾重重”,只有破除一元论模式、重写树立人的价值、紧扣“审美性”和“文学性”、避免人为纠葛和奇幻化、夸饰化书写、把握健康理性有效的书写方式,才能为文学史书写找到坚实的基石,从而建构一种“现代性”个人主体的合法性和理论性的文学史。关键词:文学史 书写 困境自80年代末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2023-08-10

  • 王靖《英国文学史》写作中的传记模式研究
    :王靖的《英国文学史》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英国文学史,这部文学史的编写不以作品文本为中心,而以传主(即作家)为中心,自觉运用了传统中国人所熟悉的史传模式,力求将外来学术话语与中国本土学术传统相结合。文学史与传记模式相结合,旧识充当了新知的媒介,比较成为与世界对话的途径,作为中西文化在剧烈碰撞之时中国文人的一种特殊的话语策略,既显示出一种自发的比较意识,也反映了过渡时代传统文类的一种新变。关键词:文学史 传记模式 王靖 《英国文学史》20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2023-08-08

  • 传媒研究背后的文学史观照
    构建较为立体的文学史。一方面,以文学传媒回应文学史,针对“先锋转型”等文学史重要讨论话题,从现象命名、创作者分歧、编辑部转型等细节,站在文学传媒的角度提供全新的解答思路。另一方面,站在文学史的立场考察文学传媒,在当代历史的宏观角度下观察文学史的长期变化,以秦兆阳等编辑和丁玲等作家的前后差异为对比,揭示文学史视野下文学传媒的被动性,并为“丁玲转型”等争论开辟新的研究视野。同时必须注意到,文学传媒背后更深层次的媒介变革的到来,对文学传媒发起了新的挑战。文章认为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2023-07-18

  • 基于文学史的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有重要意义。从文学史出发开展有效的文本阅读引导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世界的无限探索精神,从而爱上阅读,并通过阅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关键词 文学史 文本阅读 教学模式文学史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博大的视野,从文学史出发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中学语文学习更好地回归学生的本质需求,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在文学史背景下开展有效的文本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8期2022-10-14

  • 文学史走向文本的纵深
    陈德福关键词:文学史 文本 群文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整本书阅读蔚然新风。以《水浒传》为例,说它是经典,几乎很少有人提出异议,但若真让你选出一篇作为课文,特别是选出一篇纲举目张的文章来,就颇费一番脑筋。似乎哪一篇也难以独立担纲,总也达不到我们所想的好来。所以,多年来对于教材所选《智取生辰纲》,笔者总觉得是对《水浒传》的唐突。幸而,整本书阅读犹如教坛的一丝新绿,将课程由孤立的碎片走向文本的全体,但笔者认为即使整本书阅读有时也难以触及作品的精神内核,如果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王小波年谱的编撰
    王小波 年谱 文学史 爱情 分手信一、王小波年谱现状作家年谱广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治学者所编撰与使用,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参考依据。作家年谱的完善也往往呈现了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历史化的进程。随着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当代作家的年谱编撰逐渐进入学术视野。近年来,在程光炜、林建法等学者的倡导下,学界掀起了当代作家年谱编撰的热潮。《东吴学术》自开辟“当代作家年谱”专栏起现已刊载包括余华、苏童、阿来、史铁生等三十来位当代作家的文学年谱。在此基础上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展;文化传承;文学史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传承下来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学史从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虽然一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但许多现代文学都是受到古代文学影响产生的,现代文学继承并发展了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才能让优秀的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一、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界点为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前,都可以稱之为古代文学,五四运动到19

    民族文汇 2022年7期2022-04-02

  • 解放前后文学史中女性诗人诗歌的缺席及原因
    ”,女性诗歌在文学史中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 关键词:文学史 女性诗人 缺席 检视三四十年以来新出的各种版本的文学通史(一般亦作高校教本),能看出和古代文学史的女性缺席状况没有根本性变化,文学首先是人学,而女性是一半。古代文学史的女性缺席,无论如何都是重大缺陷。本文论述了解放前后女性是人缺席文坛的历史一惯性等原因。 一.解放前女性诗人、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明清之际,才女层出不穷,她们大量出版自己的诗集以谋求自己的社会话语权,同时,当时的男性文人积极维护这些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2022-04-01

  • 历史缝隙处的《重逢》
    一个较为模糊的文学史位置。对《重逢》“发表—论争—获奖—入史”的历史性考察并非沉渣泛起吹毛求疵,对相关史料的钩沉与分析提示看似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当代文学史也存在着不少的缝隙,同时也更显示出这种“具体研究”的特殊价值,从而丰富、拓宽我们对新时期伊始驳杂历史面貌的认识与理解。关键词:金河;《重逢》;新时期;文学史金河是新时期文坛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式”作家之一,其小说《重逢》(1979)、《不仅仅是留恋》(1982)、《打鱼的和钓鱼的》(1984)接连获得同年全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文学史学“理论机制”的“中国话语”建构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庞大文本事实已然成为文学史实践的聚焦性表征。文学史写作的“内容体系”指涉文学实践史的描述,“史学体系”指涉文学史实践的呈现,“经验体系”指涉文学史理论的整合,它们共同隐匿着文学史家对三重元话语范畴的历时性理解、构建、继承、断裂与重构的流变形态,支配着文学史这一文学经典化装置的叙述方式、美学法则、历史认知和遴选机制,一并充当着将文学史写作文本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史学”的学科主体内容。百年来,由文学史写作文本所构成的“史学事实”蕴含着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1年5期2021-12-28

  • 文学史述史的合法化反思
    言为了回答“文学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文学史本体进行理论建构与反思。文学史理论的本体论,包括界定和论证文学、文学观、文学史文学史观、文学哲学、文学史哲学等基本范畴、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文学史哲学是文学史理论的基础理论,它对文学史进行哲学反思,深入探讨文学史述史的历史观念、逻辑线索以及合法性等根本问题。其中,文学史述史的合法化包括文学史能否被正确地认识、文学史叙述的运行条件和机制、文学史的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文学史述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应该如何进

    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1-25

  • 文学史的译介模式与内生模式 ——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译介及对日本文学史的建构
    00204)“文学史” 这一概念是近代日本从西方引进后又传入中国的。最早的 “中国文学史” 也非中国人所著,而是日本学者末松谦澄于1882 年出版的《支那古文学略史》。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学通史是日本人古城贞吉于1897 年编撰出版的《支那文学史》。同年,笹川种郎又编著了专题文学史《中国小说戏曲小史》。正因如此,中国学界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日本的文学史著述,也不断地将日本学者的文学史类著作翻译后引入中国,其中既包括日本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也包括日本的日本文学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7

  • 文学史阐释体系建设的进路探索 ——读《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
    史,一直是中国文学史写作中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自现代学术兴起以来,面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如何撰作一部全面、客观、准确反映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文学史,一代一代的学人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多向度的尝试。一、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固化与大文学史概念的提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写作,开始于20世纪初,这时正值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换的过渡时期,在引入和使用西方传入的现代学术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传统古典学术观念与方法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3-03

  • 论大众的、民间的、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
    张丽军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重要话题。从1985年开始,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等提出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概念,其目的是想打通现代和当代,以一种总体性的框架,以“现代性”维度来恢复五四精神,可以说具有内在合理性和逻辑性。现在看来,“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一概念的有效性在逐渐减弱。1988年,上海的王晓明、陈思和等提出要“重写文学史”。他们提出的“重写”,不仅是现当代文学史,而是重写整个中国文学史,即以一种审美的、历史的框架,打破意识形

    文艺评论 2018年5期2018-09-28

  •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正确的、恰当的文学史观”?如果有,它又来自于何处?这是乔国强在《叙说的文学史》中,一开始就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文学史之问”。这恐怕也是所有文学史写作和研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某种意义上,《叙说的文学史》一书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文学史学的语言学模式海登·怀特曾说过:“《元史学》是西方人文科学中那个‘结构主义时代的著作,要是在今天,我就不会这么写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本书对于更具综合性的历史著述理论有所贡献,因为它认认真真地考虑了历史编纂作为一种书面话

    中国图书评论 2018年5期2018-06-20

  • 文学史规律的深度揭示 ——评张荣翼、李松的《文学史哲学》
    30072)文学史规律的深度揭示 ——评张荣翼、李松的《文学史哲学》王冬梅(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文学史与历史是什么关系,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之间有何区别,怎样理解文学史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文学与经典有何联系,文学史撰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可能性,文学史的述史模式、述史机制是什么,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什么,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着哪些对话关系,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在中外学界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大量成果中看到,但是,从体系建构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7期2016-03-16

  • 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及省思
    陈岸峰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及省思陈岸峰新文学运动期间,胡适所书写的《白话文学史》掀起了百年文学史的高潮,此书开白话文学史书写之潮流,更引来无穷的思索。其后,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与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虽姿态互异,各具心思,均先后对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及其文学史观作出挑战与修订。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文学史之书写成为政权确立之政治论述,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后,不为官方所接纳,招来无尽批判,遂有唐弢等人奉命集体编写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而海

    关东学刊 2016年7期2016-03-15

  • 文学史的构架与叙述方式问题 ——“重读《世界文学史》笔谈”主持人语
    邹建军文学史的构架与叙述方式问题 ——“重读《世界文学史》笔谈”主持人语邹建军俄罗斯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撰的八卷《世界文学史》,是有史以来人类规模最为庞大、体系最为完备、构架最为宏伟的世界文学史之一,据说当初共有九卷的编写计划,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八卷十六册,只就这八卷而言,已经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甚至是心驰神往。集百位学者之力、以数十年之功,撰写这部关涉人类有史以来整个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各语种之文学发展历史的大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惠及千秋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4期2014-11-14

  •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研究·刘醒龙专题】
    按】众所周知,文学史丰富复杂的状貌是由众多作家的创作组成的,因此,作家研究理应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各种新潮理念的兴起,在当下的文学史研究中,作家研究逐渐被抛弃,文学史研究也随之陷入到大而空的困境。这种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革除当下文学史研究的弊端,重开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新路,我们特开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研究”专栏。专栏尝试重新以作家研究为基本单元,切入文学史的叙述肌理,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精深个案。专栏每期聚焦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1

  •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个人文学史写作——兼评集体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00)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意识的形成与新的文学史方法论的指导,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笔者拟选取两本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进行研究。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集体编写热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始终伴随着文学史编纂观念的探索和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建国以来,国内的政治环境使得20世纪50至70年代成为集体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大爆炸时代。许多适应高等教育需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首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史研究著作——评张军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而文学史研究中,除了对文学史材料的梳理、描述,也即文学史撰写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文学史理论,也称文学史学。关于“文学史学”过去有多种解释,但是在我看来,对“文学史学”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它是关于文学史研究的“研究”。如果说文学史家的任务是从某种立场、观念、理论出发去整理、描述文学史现象,那么文学史理论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对已有的文学史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它必须回答:什么是文学史?对它的研究对象、目的、内容、性质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定义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建构文学史写作的价值评判标准
    1002]建构文学史写作的价值评判标准⊙张 瑜[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济南 250014; 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在多元化重写文学史的倡导下,文学史写作与研究仍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本文就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价值评判标准之建构的必要性进行论述——这不仅是文学史研究“问题意识”的驱动,而且是文学史家自身治学规范性的内在要求和打造学术个性的必经之途,更是潜在读者阅读期待的必然要求。重写文学史 价值评判标准 规范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名作欣赏 2011年11期2011-08-15

  • 能够写出一部什么样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再思考
    科史”,“重写文学史”是无法绕开的话题之一。在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视野里,当下乃至更早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成为“一部部”有诸多“问题”的“文学史”。在当时支持“重写文学史”的学者看来,这些“问题”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尤其是极左政治思潮对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宰制。“让文学(史)回到文学(史)自身”,成为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在理论探讨与书写实践上的共识。同时,它也被视为是对一种“真实/客观的文学史”的回归。如果说在19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以“回到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2-10

  •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三大困境
    程 石 超中国文学史研究在20世纪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研究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不断变革、创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并逐渐走向成熟、完善,为我们后学之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开拓了新的渠道。近年来,受文化热、方法论热的影响,我国文学史研究界掀起了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观的多视角研究热潮,如许总所评述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对旧的僵化模式的突破,而是更多地将着眼点集中到对新的观念的建构上,其突出表现为在引入多种思维与参照体系的背景上,从哲学、美学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2009-09-19

  •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朱易安《文学史学原理研究》,董乃斌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40.00元中国文学史的种类繁多,据说至少已有1600多种,但从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算起,恰好一个世纪。写文学史有没有规律?什么是文学史的范式?如何认识和表述文学史发展轨迹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现象?构成文学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等等等等,真是应该“清算”一下,以便对众多的文学史成果作一些理性的思考,从理论上对文学史学科进行科学的总结。2008年6月,董乃斌先生主编的《文学史学原理研究

    博览群书 2009年3期2009-04-20

  • 写“活”当代文学史
    前有关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著作多达百余种,其中不乏较高的学术含量,但也存在着彼此重复、新意不多的缺憾。一些评论家和学者也在思考在当下多样化语境下,如何实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不及人”的文学史和“不在场”的文学批评 关于现有的当代文学史文本,不少当代文学研究者对它的单调、重复和单薄颇有担忧。陈福民认为,在传统的一些文学史写作中,往往更多地用力于表面的叙述和生发,而扎根于文学史最基础的细节即史料的真实,却显得较少。刘锡诚分析认为,当代文学创作量大,而很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14期2009-04-13

  • 文学史》丛刊
    社新近出版的《文学史》丛刊第一辑,由陈平原、陈国球主编。作者大多为在大陆、港、台及海外的学人,丛刊具标准的学院派风格。《文学史》设“文学史理论”、“思潮·流派”、“作品与接受”、“文化与文学”、“文学史著检讨”、“旧籍新评”、“翻译·评介”诸栏目,体现一种融合中外、古今、文史、论证的学术追求,并提倡一种老实读书、认真作文的风气。广告

    读书 1993年9期1993-07-15

  • 有个性的文学史
    同志的《插图本文学史》深感郑先生的文学史不是摆着冷面孔说教,而是在论述中倾注了全部热情的,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读者倍感亲切,读有所得。就这一点来说,后来一些多人合著的文学史怕是略见逊色。当然,写文学史自应有多种手段与风格,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使文学史著作的写作能更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文如其人”的个性色彩,恐怕是应该提倡的吧。在这方面,合著恐很难尽如人意。如果学有专长的同志能多写出一些有真知灼见,说自己话的文学史著作,象《插图本文学史》一样,一读就知道是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