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
- “大湾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跨文化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互理解与合作的跨文化交流人才[1]。在“大湾区”战略提出之后,跨文化能力培养不仅仅是应用型高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型高校服务“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跨文化能力内涵与维度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学的核心概念之一[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从多种角度建构跨文化能力理论[3],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借鉴人类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各自的角度来界定跨文化能力[4]。Byam从外语教育角度来探究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8
- 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探析
要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对该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基于对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要素分析,跨文化教学能力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与教师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跨文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包括跨文化培训、跨文化体验和交流以及跨文化教学反思等。关 键 词 外语教师 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教学能力 跨文化外语教学引用格式 赵富霞.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探析[J].教学与管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4期2022-05-09
-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讨
明确指出,要将跨文化交际当作教学重点内容。可见,培养大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他人友好交流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重要目标。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国家对跨文化交际人才也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才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资源,要构建一支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这种新教育环境发展趋势下,高校也应紧跟国家政策和国际化形势,将国家关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加快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速度,为实现民族振兴添砖加瓦。为此,本文以全球
文化学刊 2021年9期2021-03-07
-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张玮跨文化传播学作为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随之受到来自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多方关注。时至今日,跨文化传播学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和理性思考的深度对跨文化传播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分析与总结,对未来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由张金桐和李锦云二位教授联合主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一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背景,全
新阅读 2020年5期2020-07-20
- 辽宁师范大学英语类专业跨文化教学情况调查
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三个专业共同的培养目标。但是,长期以来英语类专业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类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的路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跨文化教学是跨文化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为了解目前跨文化教学的现状,论文对辽宁师范大学英语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1 文献综述目前对于外英语类专业的学生甚至整个外语类院校,虽然还未完全形成相应教学与评估体系,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运用与实践仍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关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5期2019-12-27
-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球化时代,国际跨文化合作和交流越来越多,国际化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近年来,有关跨文化能力的讨论引起我国学术界尤其是外语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注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Byram,2014; 胡文仲,2013;庄恩平,萨斯曼,2014;孙有中,2016)。我国外语教学对跨文化能力有一些要求。在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跨文化能力”,且对跨文化能力有明确阐释。“跨文化交际”课程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部20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2期2019-12-23
-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Savomar 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7th Ed.)[M].Stamford,Cencage Learning,2012.Savomar et al.,Dominant United States cultural patterns.(p.200).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9期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