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 纠结陶渊明一生的隐逸与立功思想
    陆欣叶陶渊明一生可以用“亦仕亦隐”来概括,在其完全归耕田園之前,陶渊明共有过五次为官经历,从陶渊明多次“出仕”来看,陶渊明是含有“立功”情结的,甚至在陶渊明完全退隐之后,这种“立功”情结仍然作用于陶渊明的内心,并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有一定关系。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中的“立德”“立功”“立言”即“三不朽”思想。本文参考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于《春秋左传正义》中对“三不朽”思想的解释,即“立德,谓创制垂法,

    文化产业 2023年14期2023-05-30

  • 抓诗眼 品诗情 悟诗心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意蕴探析
    史海芳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无华、真诚隽永、质朴醇厚、铅华洗尽,《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第二年后的作品,诗作体现出陶渊明与官场彻底决裂之后,回归田园追求人生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诗作内容简单,但却意蕴深刻,抓住诗眼,品读关键字意,是走进诗心,品读诗情,对话诗人的有效路径。一、品读“误”字,感悟遗憾与反思热爱自然,回归生活,不迎合世俗是陶渊明的本心。为何天性喜爱自然生活的陶渊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2023-04-06

  •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的经典篇章,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此文蕴含着至情至性的陶渊明在做出重大抉择时的复杂心情,充分体现了陶渊明与官场彻底告别时对过往的感悟及对未来的期许。透过陶渊明凝练朴素的文字,探究其复杂幽微的内心世界,能让我们认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陶渊明。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陶渊明自身的处境深入理解他为什么要彻底脱离官场,从而培养学生由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2期2023-04-06

  • 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语文教材涉及陶渊明诗文作品的有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将这两篇作品统整为一个专题进行集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作者其人,把握陶渊明的诗文特点,提高学习效率。一、做好专题教学的整合准备在开展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整合准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变化,了解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了解陶渊明诗文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以便确定专题学习任务,设计专题学习流程。苏轼赞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

    中学语文 2022年29期2022-11-15

  • “逍遥游”与平天下 ——陶渊明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0070)一、陶渊明的人生分期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代,确切地说是东晋末期与南朝宋初期,是一个“篡”“乱”交替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据《宋书》所载,陶渊明生在东晋的哀帝兴宁三年,即公元365年,卒于刘宋的文帝元嘉四年,即公元427年,享年63岁。(一)陶渊明少年的志向性灵陶渊明少年时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之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

    今古文创 2022年25期2022-11-01

  • 家长陶渊明
    ☉董 梅陶渊明的长子阿舒出生时,初为人父的幸福感,让陶渊明整整熬了一个通宵。他写了一首很长的诗,而且是用最隆重的《诗经》雅颂体写成的。他一边向列祖列宗汇报,一边对刚出生的儿子千叮咛万嘱咐,总之,就一个愿望,希望他长大能够成才。在这首诗里,陶渊明历数了陶这个姓氏的光荣家族史,他从尧舜禹的尧写起,也就是说,他差不多往前追溯了三千年,从陶姓的始祖开始写。他说,孩子啊,我们姓陶的人很了不起啊!我们的始祖是伟大的尧帝,而且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我们姓陶的杰出人物建立

    读者 2022年20期2022-10-09

  • 此中有真意
    文/郑海啸陶渊明给我们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你怎么能做到?答案是:心远地自偏。这“心远”二字,即是陶渊明的幸福密码。古希腊的第欧根尼常说“一无所需是诸神的特权,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陶渊明所选择的生活,无疑是“所需甚少,满足极易”。这样的生活,在“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人看来,是多么清贫,甚至是清苦,但于陶渊明而言,却是无上的幸福。在陶渊明看来,人生的快乐无非就这几样。第一当然是喝酒。喝酒既是他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方法论。第二

    检察风云 2022年17期2022-09-07

  • 陶渊明以诗劝后生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陶渊明见少年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稻田旁,指着一株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目不转睛地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

    小读者之友 2022年6期2022-07-15

  • 《归去来兮辞》中“深愧平生之志”为何“志”浅论
    龙晓艳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言中写道:“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对这里的“平生之志”提出质疑,大部分学生认为陶渊明的“毕生之志”就是“归园田居”,教材注释中也未对“志”作出详细解释,那这个句子真如学生理解的这样吗? 一、“深愧平生之志”为何“志” 按文章前面的“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这里应该把“志”理解成“归隐、避世”,因为前面写自己“从人事——为官”,所以“深愧”,所以“志”应该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8期2022-07-13

  • 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生活风貌
    白晓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生活风貌在其田园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当时的士族文人不仅生活颓废,而且在精神上没有寄托,所以渴望在道家思想中找寻安慰,又或者尽兴山林,归隐田园,躲避现实。因而,在当时山水诗和田园诗流行的时候,陶渊明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在不得志的情况下,决定隐居山林,开始归隐的生活。陶渊明开始成为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卓越代表,在持久的田园生活体验中,逐渐对归隐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不同时期的田园生活也体现出自己的心境和想法。一、田园诗的造诣陶渊明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4期2022-07-07

  • 家长陶渊明
    陶渊明的长子阿舒出生时,初为人父的幸福感,让陶渊明整整熬了一个通宵。他写了一首很长的诗,而且是用最隆重的《诗经》雅颂体写成的。他一边向列祖列宗汇报,一边对刚出生的儿子千叮咛万嘱咐,总之,就一个愿望,希望儿子长大能够成才。在这首诗里,陶渊明历数了陶这个姓氏的光荣家族史,他从尧舜禹的尧写起,也就是说,他差不多往前追溯了三千年,从陶姓的始祖开始写。他说,孩子啊,我们姓陶的很了不起啊!我们的始祖是伟大的尧帝,而且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我们姓陶的杰出人物建立伟大的功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2期2022-05-30

  • 陶渊明的学习方法
    来拜访大文学家陶渊明,向他学习求知之道,看能否走捷径。“老师,您能告诉我读书的妙法吗?”陶渊明听后笑着说:“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学生没有听明白,陶渊明就把学生拉到一边,指着一棵秧苗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它是不是长高了?”可是学生怎么看也看不出秧苗长高了。陶渊明说:“其实它每天都在长,只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这和读书求知是一个道理,天天勤于苦读,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咱们的大脑里了。”陶渊

    格言·校园版 2021年31期2021-12-27

  • 陶渊明的小脾气
    张鸣像陶渊明这样的士大夫,在南朝这个讲究门第的社会,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单凭个人才华当然是没法出人头地的。但是,那时的读书人要想安身立命,也只能求仕,没个一官半职,连养活自己都难。所以,陶渊明在别人的推荐之下得了一个彭泽县令这样的芝麻官,还是欣然就道了。尽管这官儿在王谢这样的士族大家子弟看来,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上任之后,由于好酒,陶渊明把50亩官田都种上糜子方便酿酒,并表示“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古代但凡是个小官,都有若干奴仆相随,而陶渊明生活简单,用不了

    廉政瞭望 2021年12期2021-03-25

  • 读书有时应“不求甚解”
    文/乔木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句话,阐发了陶渊明对读书的一种见解。不少同学看后觉得难以理解,说陶渊明都不去理解书中难懂之处,怎么可能会有“意会”呢?难道他是在胡乱猜测吗?其实,不只同学们有疑问,历史上不乏学者对陶渊明“不求甚解”产生怀疑,认为陶渊明提倡读书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方法,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过,历来赞同的人也不少,如元朝人李治就说:“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这句话的意思

    快乐语文 2020年31期2021-01-18

  • SEALS OF APPROVAL
    nming (陶渊明) “took off his seal belt and quit the office” because he was unwilling to bow down to a government bigwig, afterward becoming known as a hermit and poet.Seals were also used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to signify autho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0年5期2020-11-02

  • MADE IN CHINA
    nming (陶渊明)“took off his seal belt and quit the office” because he was unwilling to bow down to a government bigwig,afterward becoming known as a hermit and poet.Seals were also used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to signify authors

    汉语世界 2020年5期2020-10-23

  • 陶渊明的矫情与伟大
    丽【内容摘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憤辞官。可是,谁的生活不艰难,比陶渊明更难的人还在坚持生活,从这一点上说,陶渊明有些矫情。多少年来,多少人想要按自己的内心生活而不能,只能委屈自己的内心,寄身于天地之间。只有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自己的内心,从这点上说,陶渊明是伟大的。【关键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矫情伟大读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感慨良久。既为伟人的魄力而折服,也感受到了他的小矫情。陶渊明,当时郡里的督邮来彭泽巡视,要求他“束带见之”,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8期2020-08-04

  • 栏目特邀主持人:龚 斌
    人语:本期刊发陶渊明研究论文三篇。我们发现,一部漫长的陶渊明接受史,始终与每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关,例如唐之前推崇陶渊明的隐逸,宋代看重陶渊明的节操,元代崇尚陶渊明的疏离现实。那么,在21世纪的中国,陶渊明的价值何在?讨论陶渊明有何意义?从这位文化伟人身上吸取何种有益的东西?龚斌《论陶渊明的当代文化意义》即回答了这些问题。无可否定,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当今中国有不少问题,例如独立人格的缺失、假话的流行、生态环境的恶化、美感教育的忽视,等等。精神的危机表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4-16

  • 陶渊明失败了
    的诗歌中了。但陶渊明是内省类型的人,他的内心是一面镜子,包含社会的种种苦难,可他把这些表象都消融了,他所寫的内心正是对所有苦难的反照。在诗人里,陶渊明达到了自我完成,拥有美好的品格。不过,陶渊明的自我完成是消极的、内向的,尽管他的诗歌能感动千百年后的读者—那也是一种完成,但毕竟是悲哀的。因为陶渊明并非不想向外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他在这方面失败了。——叶嘉莹《陶渊明只完成了自我》

    百家讲坛 2019年14期2019-07-29

  • 陶渊明:回归一方庭院,许你一世悠然
    而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更值得一提。对于不了解陶渊明的人来说,这首诗算得上是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形象的一个颠覆。东晋末年,陶渊明出生于庐山脚下一个将门之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鼎鼎有名的开国将领。“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表达的就是陶渊明对曾祖父的敬仰。此外,他的外祖父孟嘉也是当时的名士,他温文尔雅,淡泊明志,得到了宣武皇帝及权臣恒温的器重。后来虽然家道中落,生活陷入贫寒,陶渊明还是延袭了先人报效祖国的志向。陶渊明曾经是一个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3期2019-04-10

  • 陶渊明:回归一方庭院,许你一世悠然
    而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更值得一提。对于不了解陶渊明的人来说,这首诗算得上是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形象的一个颠覆。东晋末年,陶渊明出生于庐山脚下一个将门之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鼎鼎有名的开国将领。“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表达的就是陶渊明对曾祖父的敬仰。此外,他的外祖父孟嘉也是当时的名士,他温文尔雅,淡泊明志,得到了宣武皇帝及权臣恒温的器重。后来虽然家道中落,生活陷入贫寒,陶渊明还是延袭了先人报效祖国的志向。陶渊明曾经是一个

    学生天地 2019年7期2019-04-09

  • 陶渊明思想论析
    文/韩雪琳一、陶渊明生平据载,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整体上来说,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记者观察 2018年17期2018-11-18

  •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陶渊明曾经当过83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弃官回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官府派人检查工作,应当“束带见之”,并要多说些好听的话,哄得官员开心,这样对陶渊明有利。可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官位而低三下四、谄媚他人。接着,陶渊明便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到家后,陶渊明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中。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意思是:我的身体已经成了心灵的主人,无非是为了吃得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8年27期2018-09-26

  • 陶渊明诗歌的意象与其人生追求 ——以菊、松、云的解读为中心
    查光伟陶渊明诗歌的意象与其人生追求 ——以菊、松、云的解读为中心查光伟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诗歌的意义重大,我国对于古诗文的研究也较为丰富。陶渊明的诗歌及其本人都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诗歌中独特的意象世界。本文通过解读陶渊明诗歌中以菊、松、云为中心的意象,分析其具体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透过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了解其人生理想及追求,以此了解陶渊明诗歌的情感追求变化和艺术魅力。陶渊明,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生于公元369年,享年58岁。是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2017-11-25

  • 一部承前启后的陶渊明研究著作
    凡是研究陶渊明的都不能忽略一部篇幅不长的著作——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比起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部头讲章来,这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著述真可以算是薄薄的小册子。但每次读完,都会有新的体悟和发现,令人不禁击节叫好。这部不足十万字的著述,为什么会常读常新?原因在于它对陶渊明研究承前启后的总结、启发作用。根据李长之的女儿、女婿《说说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一文介绍,李长之的传论发表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古典文学界为此展开了关于陶渊明的热烈讨论,从1954年6月到当年年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2017-07-12

  • 陶渊明的“粉丝”
    魏鸣素材压缩 陶渊明的“粉丝”中有唐代三大诗人、孟浩然、昭明太子萧统、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大腕级、重量级人物,从中不难看出陶渊明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阅古知今 陶渊明的“粉丝”为什么如此众多,而且不乏大腕级、重量级人物?归根结底,就是陶令的人格魅力、文学才华。我们当代中学生也在追星,也是某些“星”的粉丝,追星、做粉丝无可厚非,但追什么样的“星”,做什么“星”的粉丝,还是值得商榷的。陶渊明的“粉丝”们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粉丝”众多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6期2017-06-15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勢,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了了。他长叹一声,道: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45期2017-03-06

  • 浅谈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世人就一直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认为其归隐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的确,东晋时期,以老、庄为宗的玄学占统治地位,陶渊明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复真还淳,“自然”“真”“淳”等说法都来自老、庄学说。但是,只要细析其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德行等方面,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更甚。一、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魏晋时期,虽说玄学盛行,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对于维护封建门阀与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4期2016-11-14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界,一书一天涯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看起来离我们非常遥远。那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四分五裂的时局,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生活使得人如浮萍。陶渊明也是万千浮萍中的一员,然而陶渊明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他常自诩是“羲皇之人”。什么是“羲皇之人”?其实就是说他是上古时代,远离了政府羁绊,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这种思想并不是陶渊明独创的,这要追溯他深厚的家族历史,看看究竟是谁影响了年纪轻轻的陶渊明,能让他在乱世中超凡脱俗。陶渊明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名人。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4期2016-08-18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界,一书一天涯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看起来离我们非常遥远。那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四分五裂的时局,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生活使得人如浮萍。陶渊明也是万千浮萍中的一员,然而陶渊明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他常自诩是“羲皇之人”。什么是“羲皇之人”?其实就是说他是上古时代,远离了政府羁绊,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这种思想并不是陶渊明独创的,这要追溯他深厚的家族历史,看看究竟是谁影响了年纪轻轻的陶渊明,能让他在乱世中超凡脱俗。陶渊明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名人。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4期2016-08-18

  • “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底为何意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要了解陶渊明的趣味、立场,就不得不提到陶侃在盘根错节的东晋王朝中的位

    语文天地 2015年10期2015-08-15

  • “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底为何意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要了解陶渊明的趣味、立场,就不得不提到陶侃在盘根错节的东晋王朝中的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2015-07-13

  •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追求
    716000)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上过中学的都学过他的《桃花源记》,很多人会随口念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还会给我们讲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然而要进一步对他说些什么,恐怕就有点困难了。一个人之所以成为那样的人,总得有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

    语文学刊 2014年9期2014-08-15

  •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19期2014-07-10

  • 求知之道
    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一天,乡邻中有个少年来向他请教求知之道,问他读书学习有什么妙法。陶渊明笑而不答,牵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稻田旁,然后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蹲在这禾苗前,仔细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少年认真地看了起来,却怎么看也看不见禾苗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我没看见它长高。”陶渊明反问道:“你说不见它长高,那么春起的禾苗是怎么长到现在这个高度的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与这是同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09年39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