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必培其根

2014-05-30 10:48张筠
中国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师德学校教育

张筠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其实,师德建设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9月1日,开学第一天,在络绎不绝的学生家长来往于校长办公室的间隙,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四川省广元市南鹰小学校长李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引领者和道德的体现者。要让师德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从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文化环境等方面對教师进行教育,使每一位教师将廉洁从教作为自己的职业底线,将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爱生如子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四川省巴州区第一小学校长马龙对师德建设作了如此解释。

“为了使区域内学校师德建设有章可循,我们专门出台了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颁布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爱生‘十做到‘十不准等要求,对教师行为规范提出具体要求,让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重庆市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全区师德建设进行了扼要总结。

或许,绿叶的生命需要阳光照耀,教育的生命需要立德担保。然而,立德树人必须先立师之德,而师德建设落实的根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正所谓“根深叶茂,浚源流远”。

培育师者情怀

“下面,我读一读从北京寄来的给实验小学老师们的一封信……”在去年全市的教师节表彰会上,四川省巴中市市委书记李刚突然中止了讲话,向与会人员念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马鸣飞给他寄来的感谢信。

“当时我以为学校教师出了什么问题,脸一下子红了,红到了耳根。”巴中市实验小学校长赖宁回忆道,“原来是因为马鸣飞的儿子在我校得到了李惠和王晓红两位教师的悉心教育后给市委书记写的感谢信。”

马鸣飞的儿子叫马雨(化名),生于1999年8月,2004年被诊断为“儿童孤独症”,从2004年到2009年,马鸣飞辗转求遍了北京各大医院的名医、名家,被告知该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靠家庭和特殊培训机构进行一对一地矫治训练。但是,马鸣飞一家的工资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特殊矫治费用,由于得不到系统、规范的矫治训练,孩子的自闭症状一直得不到根本的改善,不能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更为不幸的是,马雨的母亲日渐失去信心,从失望到淡漠,进而嫌恶,乃至到2009年8月彻底抛弃了这个孩子和家庭。不幸的身心遭遇,加上不幸的家庭遭遇,使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10岁时仍没有正规上过学,断断续续地在北京的打工子弟校幼儿大班试读。

为了重新寻找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出路,马鸣飞决定全身心投入博士生招生考试,迫于无奈,将马雨送回了巴中老家农村由亲戚监护。

2010年9月,马雨通过朋友引荐,进入了巴中实验小学学习,被安排在三年级二班,由李惠老师任班主任教语文,王晓红老师任教数学。进入班级后,孩子的孤独症症状时有表现,封闭、固执、多动、敏感、刻板语言和行为……这些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表现有时让一些老师无法理解、不知所措。但是李惠和王晓红不仅没有因此嫌弃孩子,反而更加怜爱他。在得知孩子的不幸遭遇后,一方面将情况反映给了学校,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给班级其他老师耐心解释孩子的情况。

“一有空,我就要到班上去看望他,并多次把孩子领到办公室与他谈心,给予各方面鼓励。”赖宁对马雨这样的特殊儿童一直牵挂于心。

在班上,李惠和王晓红两位老师利用课堂教学和其他各种机会教育全班同学怎样正确对待马雨同学,指定一些懂事的小同学轮流和他玩,班级处处可见对马雨的包容和关爱。令人感动的是,在期末考试的作文中,有15名同学均写到长大以后要如何帮助马雨根治孤独症。对待马雨,两位老师更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他行止规范,引导他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打交道,课后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无数遍重复地给他补课。孩子酷爱画画,李老师因势利导鼓励他认真画并尽可能提供便利,还为马雨举办了一次特别的个人画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矫正孩子的症状,李老师每天下班后把孩子的各种表现和她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写下来,通过网络传给远在北京的父亲,马鸣飞带着这些问题咨询有关专家后将咨询结果再回传给李老师,平均每天通过电话和网上交流讨论的时间达1小时以上。同时,李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把孩子的在校情况和教育建议告诉给监管马雨的大伯。

“在亲情滋润和爱心包融中,孩子的状况一天天改善。其实,当我利用假期时间走进实验小学短短十几天的见闻中还了解到,类似我的孩子甚至比他情况还严重的孩子尚有七八人,他们和我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地成长,没有歧视,没有冷漠,没有抛弃和推诿,关爱、包容、真诚的帮助时时处处围绕着他们。这,就是巴中实验小学教师的优秀基因——仁厚慈善的高尚品性、满腔热忱的事业情怀、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在无声无息中诞生,在蓬蓬勃勃中生长。想起他们,我的眼中总是噙满泪水,温暖与感动常常撞击着我的心灵!”马鸣飞感人肺腑的来信深深地感动了市委书记,感动了实验小学每一位教师。

教育教师是一种浸润,以学校文化颐养师者情怀,让教师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师德教育。漫步于巴中市实验小学,时时都让人感受到一阵阵恬静、纯正、亲切、自然、朴实的清风。十多年来,学校以“美好教师”为主题,从环境文化、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等各个层次、各个形态发掘美、创造美、展示美,让“追求美好教师”在校园蔚然成风。学校构建了以“美好、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标志墙,建立了集经典故事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墙,书写在学校北楼“养师德、炼师功、铸师魂”的醒目标语熠熠生辉,无不时刻激荡着教师的心灵,洗涤着每一位教师的灵魂。

同样,四川省巴州区第三小学校构建了“以真立品,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他们发起了对“做真教师”的真切追问:教师这个职业是不是适合你?如果你认为自己适合做教师,那么“三小”是不是适合你?如果你选择了留在“三小”,那么你最擅长做什么事?

三问“真教师”,直抵教师灵魂深处。“要让教师在‘真的文化氛围熏染和内省中立德、立品。”校长李光珍进行了这样的解读。她说,真正的师者就是要睿智博学,与时俱进;要关爱学生,真诚待人,用爱心感染学生,以诚信对待事业,以热心温暖家长;要勤奋学习,博采众长,提升素质;要求真务实,敢于担责,勇于创新。在学习中净化心灵,在研究中滋养品性,在反思中升华灵魂。“让学校吹拂着徐徐的文化清风,让涓涓师爱之泉涌动在校園每一个角落,定格成‘以真育人,健康成长的学校精神。”

一场特别的精神洗礼

“学法纪,筑防线,知勤守廉慎独,人生航线不偏……” 在四川省巴中市法纪教育基地展厅,循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幅廉政知识长卷在参观者面前徐徐展开,大家被序厅猎猎夺目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勤、廉、慎”三个创意独特的浮雕大字以及“廉洁巴中”LOGO深深吸引……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巴中市纪委监察局和巴中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以“廉洁从教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全市教育系统廉政教育活动,来自全市学校的160多名校长、总务主任、会计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

“我们每一天都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时感觉不到它的珍贵,但当因为贪赃枉法而失去自由不得不终日面对高墙和电网时就一定会追悔莫及。看到这些鲜活的案例,我明白了,腐败毁人前程、破碎家庭、伤及亲人,害人又害己。”来自四川省通江县铁佛中学的校长何小勇感慨良久。

立德必守德,守德先守纪。“道德是做人的基石,教师是道德的楷模,遵纪守法是教师的职业底线。”马龙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得十分深刻,“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培训学习、情景教育、以案说法等形式,强化对教师的廉洁从教教育,让廉洁从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清风化雨润桃李,廉花绽放香满园”。作为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巴州区第一小学,学校以廉洁文化为抓手,引芝兰入室,求久而自芳。学校在教师队伍中落实了廉洁从教工作制,定期举行“修身正己,廉洁从教”签名活动,与教师签订了治理“三乱”责任书和承诺书。将廉洁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无缝对接,在图书阅览室设立了“清风读书角”,在电子阅览室设立了“廉洁文化电子书阅览专栏”,在校园网开设了廉洁文化专栏,开发廉洁校本教材,编写了《廉洁教育故事选编》《廉洁教育教案集锦》等相关教材,并将廉洁教育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

同时,学校还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进行守法、廉洁等教育讲座。通过观看廉洁教育影片、开展廉政绘画比赛、征集口号标语、写心得体会等举措,着力构建一支风清气正、志趣高雅的师资队伍。

“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坚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过一种有底线、有志趣、有品位的完整的教育幸福生活。”采访中,巴州区第一小学一任教六年级的班主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名节大于天,荣誉高于山,学校是文明之地,也是圣洁之地。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和主阵地育人功能,开展廉洁教育,使教师真正做到敬廉崇洁、自律修身、为人师表。达到‘教育一名教师,影响一个班级,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在全市教育系统廉政教育活动座谈会上,巴中市纪委副书记邵俊华结合全国教育系统一些真实案例给与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课。

于细节之中立德立品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的制度设计,用心的情感管理,系统的教师行为规范要求,对学校师德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四川省巴州区第七小学校长唐振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沃尔玛在全球共有20多个分销中心,货品由分销中心送往近3000个分店。沃尔玛的每一家商店,林林总总共20000种商品,从在计算机上开始下订单,到货物上架,耗时不超过48小时。公司总部有一台高速电脑,同各个发货中心及多家商店连接起来,通过商店付款柜台扫描器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都全部自动计入电脑。公司为此专门设有一个6频道的卫星系统,可以同时和各家商店进行视频通话。为此沃尔玛一共花费了7亿美元,才建成了现在的计算机卫星系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还要大。然而,很多商场都惧怕沃尔玛的强大竞争攻势,却很少去研究人家的服务细节,以及为了这些服务细节做出的巨大努力。“其实,师德建设也一样,要从细节入手。”

刚到学校履任校长时,唐振华发现个别女教师是拆迁还房户,经济条件较好,整天浓妆艳抹,穿着打扮有异于教师规范要求。于是参照国家师德建设标准制定了教师行为准则,连女教师夏天穿裙子最短不能少于多少厘米,耳环最大不超过多少厘米,男教师不准穿背心、拖鞋上班等都作了细致、明确的规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教师倡导奉献,书写高尚,引领人格。教师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行为,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唐振华深有感触地说。

立德立品,为师为范,止于细节。在《巴州区第三小学2014年春年级组师德师风考评明细表》上,学校明确了各年级以及各组的加减分项目和分值,如主动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讲奉献的教师可分别获得了10分的绩效奖励,而对于不顾大局、集体活动或开会迟到早退、挤占美术和体育课的个别教师则给予了相应的扣分。“扣分不是目的,主要是警醒教师要有规则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李光珍说,“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学校不仅制定了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的详细的师德师风建设方案,而且做到了全程、全域管理,细化每项分值权重,定期小结通报,期末逗硬奖惩。”

“当精细追求成为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内在的一种品质时,它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也不仅仅是一种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而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和实现自我完整幸福教育生活的精神需求,必将对教师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走访中,无论是教育行政干部还是校长都道出了同样的心声。

猜你喜欢
师德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学校推介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