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窗陈列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形态

2015-05-30 03:09雷莹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橱窗

雷莹

【摘 要】信息时代的今天,产品推广和宣传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基于橱窗为载体的视觉传播,使消费者和商家的互动关系更为直观和感性,直接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成为商家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内涵、特征及跨界等方面探讨橱窗陈列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形态。

【关键词】橱窗 陈列设计 装置艺术

橱窗是现代商业营销和产品展示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吸引受众注意最为直观、具体的方法,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们的购买欲望[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日益提高,橱窗陈列在商业中有广泛应用。如今,橱窗不仅仅是商品的摆设,而是经过精心陈列设计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商品信息的重要路径。

1 橱窗陈列设计中装置艺术形态的内涵

橱窗的风格及主题表现是陈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不管是通过灯光营造氛围、展示道具,还是陈列主题商品,都是把某种商品信息直观、全面的传递于受众,使他们产生心理效应和感官情绪,进而出现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并获得商品直观性认知。这就要求橱窗陈列设计者,应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将商品和品牌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内涵和属性,透过橱窗给予直观视觉化展现出来,并让受众认可和接受。

从橱窗装置的社会性看,其装置方式实际为都市化艺术形式,原因是绝大部分橱窗装置都是应用都市现实中的人工制品作为道具的,另外其表现的是当前社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出都市情怀。橱窗内摆设的商品通常在不同季节和主题下进行企划和生产,而新产品上市和退市的周期性,会使商品在橱窗陈列的当下让广大受众充分感受到很强的视觉体验,如此才可引领和带动当季的消费主题。

因而,橱窗在每次更换陈列时,均需要对最新商品或主题重新思考和设计,以充分展现出其装置艺术形态的具体内涵[2]。除了具体商品外,如果将与其一同装置的道具、灯光及背景等一并撤离,则所有与商品相关的内涵象征就会全部消失。从消费者角度看,如果长期以一种艺术形态和内涵进行展示,则会让人出现视觉疲劳,直接影响到橱窗展示的效果。

2 橱窗陈列设计中装置艺术形态的特征

橱窗装置对受众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某种观念传递和视觉冲击来实现的。从展示上看,对既有物品的组合、装配、悬挂,及暗示、联想等方式来表现。橱窗装置艺术中包含了多种直接应用的媒介素材,应用多种传媒方式构成装置组合,如此不但具有鲜明的物化情境,还可起到良好的互动效用。

橱窗陈列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向大众传递商品品牌或卖家的经营理念[3]。大部分商品品牌会将一些社会热点、素材及公众事件融入到橱窗陈列中,同时结合自身的价值理念和品牌,使视觉陈列上更具特色,让受众对品牌产生信任感和好感,并转变升华成忠诚度。

换言之,橱窗是品牌视觉信息具体化和形象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承载着与装置艺术内涵和意义一样的形态特征。橱窗陈列中特有的艺术形态给予人们美好生活感受,进而使心灵上得到共鸣,并产生愉悦感。

3 橱窗陈列设计中装置艺术形态的跨界

橱窗装置艺术应用多种生活表达方式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来创作,在确定形态,选用材质方面日益多元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展示方式及提升作品表现力的方法,装置艺术逐步与其他艺术方式进行融合,这也成为未来橱窗陈列装置艺术形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也直接造成装置艺术的界限逐步模糊,和其他艺术表现方式的界限产生了渗透。如今,有诸多领域,比如建筑、工业、平面设计、服装等方面的展示,广泛应用装置艺术形态,应用各种现代阐述对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表达。比如,著名驻店视觉艺术设计师潘剑锋,应用当前大众互联网上最为热点的语言,通过独创字体及多媒体表现的方式,实现了艺术和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他的装置作品能充分表达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以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艺术和时尚的跨界结合产出新的理性反思,并使艺术转变为社会和时代声音的一个重要表达。

在商品经济时代,将装置艺术的设计思维应用到橱窗展示中,通过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中常见的图像,精心设计、合理应用到橱窗陈列中,使其发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对某种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的积极传播。如果将装置产生和应用看成是橱窗艺术的突破和发展,就需要橱窗陈列设计者充分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创新装置方式和方法,给予受众不一样的橱窗陈列内涵和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宁绍强,刘维.橱窗展示中的装置艺术形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6):144-146.

[2]陈澜.装置艺术家的跨界设计对商业橱窗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11(7):201-202.

[3]赵海频,林思涛.现代商业展示橱窗设计[J].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374-375.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橱窗
你我都是“橱窗人”
技术橱窗
橱窗
橱窗
橱窗
橱窗里的漂亮衣服是怎么来的?
浅析民族文化“面具”与装置艺术的重组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