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救灾的启示与思考

2017-03-31 20:53王如意
天津史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救活唐山救灾

王如意

岁月更迭如此迅疾,转眼唐山大地震四十年过去了,笔者也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步入了近七十岁的老年。回忆四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场面和参加抗震救灾的经历,还是历历在目,触目惊心。那是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几十秒钟内,全市各类建筑物全部倒塌,有、无线通信失灵,断电,停水,局部地区还出现火灾;市区内道路堵塞、街区完全闭合,到处都是一片废墟,人员和各种物资器材被埋压,各级组织机构处于瘫痪状态,整个城市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强震之后,唐山的幸存者们,从废墟中爬出,迅速组织起来,开展自救互救。党中央得知震中在唐山的消息后,立即调动十万军队和大批地方救灾队伍火速奔赴唐山,在地震第二天陆续进入唐山。开始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抗震救灾工作。笔者当时是驻唐山某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住在机关干部宿舍二楼,强烈的震动把笔者从床上摔到地板上,没来得及站起来,随着倒塌的地板落到一楼墙角处,便被倒塌废墟埋起来,经过自身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抗争,于凌晨五时左右脱险。脱险后迅速跑向倒塌的师司令部楼前,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并贯穿始终,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纪念唐山地震四十周年之际,对此过程作一回顾,希望对今后城市政府部门组织救灾和其他突发事故的救援,以及应付未来战争有所裨益。

一、迅速恢复组织机构,把队伍从自救中组织起来

地震之后,首要的问题是迅速恢复组织机构,这是指挥抗震救灾的核心。震后,我师领导同志多数负伤,机关人员伤亡占百分之四十。但脱险后,都能不顧一切地向倒塌的师部大楼指挥所靠拢,在震后十分钟内大部分到位,成立了精干的指挥班子,很快定下了组织部队自救互救和抽调兵力投入社会救灾的方案。其次是沟通联络。当时,我师处于震中的三个通信枢纽全部被毁,师通信连电台技师在摇晃的房子里抢出一部电台,于震后十八分钟采用勤务用语与驻天津的军部沟通联络。这是震后唐山向外发出的第一份电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是及时收拢队伍。各级指挥员脱险后,主动在第一线指挥,迅速组织救援被埋压的人员,在震后很短时间内把队伍抢救出来,而后以连、营、团逐级收拢,很快恢复了建制,保持部队战斗力,为迅速救援群众创造了条件。

二、救人首要,一切从快

这次地震,数十万居民的生命亟待急救,指挥工作必须要快。一是了解情况要快,就是迅速查明灾情,尤其是埋压人员较多的地点和主要目标的灾情;二是定下决心要快,不能犹疑不决,贻误时机;三是下达命令要快,利用一切通信手段,下达救援命令。实践证明,早救救活多,晚救救活少。我们部队震后最初几天司令部值班日记救人数字统计显示:当天扒出5527人,救活4509人,占81.58%;第二天扒出1638人,救活552人,占33.7%;第三天扒出348人,救活128人,占36.7%;第四天扒出495人,救活34人,占7.4%;第五天扒出120人,救活5人,占6%;第六天只救活1人。以后几乎没有救出活人。唐山地震告诉人们,抢救群众的关键在于震后三天之内,尤其是震后的半天之内。

三、要统一指挥,分片负责

随着抢救工作的展开,许多部队和外地地方救援队伍开赴灾区,出现了互不隶属,多个部队和单位在同一地域救灾的局面。上级为统一指挥,调整矛盾,把唐山划分为三片,即陡河以东片、西北片和路南片。每片指定一个大单位负责。各片像下达作战命令一样,逐级区分任务,按不同建制单位划分救援地域。在划分救援地域时坚持与城市的行政区划一致起来。这样有利于恢复城市原有组织,并发挥原有组织作用,有利于分发救灾物资和安排群众生活,也有利于对犯罪分子的监督和打击。

四、要及时疏通道路,加强警戒

由于救灾部队和大批救援物资车辆以及从外地到灾区探亲的人员,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加之灾民在街道搭起的临时建筑,救援队伍和运输伤员的车辆进出唐山市非常困难,必须派出一定兵力疏通道路。当时,我师先后派出十一个连队担负了唐山市区六条干线和九个交通道路口的清理、调整任务,还在重要的进市道口实施了特殊管制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疏通了道路,保障了救援队伍和运送物资车辆的通行。警戒国家机关、电台、银行、重要仓库、主要商场等重要目标,是救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震后,国家重要目标失控,不少郊区农民进入城市,到倒塌的银行、仓库、商店扒抢钱物。当时部队根据此情况,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及时派出兵力负责警戒,并采取了非常措施,从而保卫了国家重要目标和财产的安全。

五、要做好物资器材准备,搞好卫生保障

根据城市救灾特点,救援队伍携带镐、锹、橇棍、钻、锤、绳梯等器材,有条件的还应携带吊车、水车、发电机、切焊机等装备。在这方面,有不少部队教训极深,致使战士们在救人中用手扒、用脚蹬,不少战士的手磨烂,但救援效果不好。

卫生防疫工作是救灾的重要一环。唐山地震,时值盛夏,上万具尸体来不及处理,几天内就腐烂了,疫情严重威胁着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在上级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医疗队作用,进行了全面防疫活动。一是进行紧急防疫注射;二是空中、地面大面积反复喷洒药物消毒;三是组织车辆运送掩埋尸体,消除垃圾。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发生。

六、要千方百计解决临时吃、喝、穿、住问题

大震居民脱险后,最初几天最急需的是吃、喝、穿、住四大基本需求。吃:日常食品,能够吃饱;喝:能饮清洁水;穿:能遮体、御寒;住:能避风雨、防寒、防暑、可休息。就是这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大震之初是难以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为了尽快解决吃,一是从倒塌的住宅中扒出存粮;二是从倒塌的国家粮库、粮店、食品店紧急挖掘;三是上级空投食品,切记夏季不要空投熟食,当时各地支援大饼空投后全部发霉,不能食用。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一是向居民开放各配水厂贮水池;二是发动各大厂矿修复自备水源井和补压井;三是调集各种水车向唐山送水;四是给居民发消毒药水,解决喝脏水消毒问题。为了解决穿,一是从住宅废墟中挖掘;二是从百货店、服装店、服装厂挖掘;三是紧急调运,震后四天内国家向唐山调运新旧服装55万件,解决了灾民的急需。为了解决住,发动大家自己动手,就地取材,用旧木杆、席子、破旧油毡、塑料布等物品,在路边、公园、空地及废墟上搭建临时住所。开始是几家,十几家搭在一起,组成临时大家庭,共渡难关。

七、要合理区分救援阶段,把握救援重点

从唐山整个救灾来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营救人员,输运伤员,疏通街道,掩埋尸体,警戒重要目标,实行特别管制措施,稳定民心;第二阶段,恢复和建立基层组织,安排群众生活,抢救国家财产;第三阶段,恢复生产。这三个阶段互有联系,各有侧重,有时还交错进行。在扒救人员时,要调查群众,摸清埋压人员最多的地方,分析房屋倒塌情况,制定扒救方案。还要利用夜深人静时机,广泛组织侦听、敲、问、喊,寻找废墟中活着的人员。在掩埋尸体时,要远离城市深埋。输运伤员要区分方向,合理布局。恢复、建立基层组织,安排群众生活。首先给群众送水、送饭,解决饥渴,接着建立供应点,搭建防震棚,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吃、喝、穿、住的问题。抢救国家财产,主要是粮食、食品、药品、商品等,以加强自给能力,减少国家调运。恢复生产,首先是有影响的煤矿、钢厂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讯、食品加工等行业,以解决群众所急需。

唐山抗震救灾的经验表明,震后实施正确的组织指挥,是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的关键环节,联系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一定要借鉴唐山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把各项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除了职能部门做好日常性的预测、预报和建筑物设防加固等工作外,还必须做好破坏性地震应急准备。一是建立各级上下结合层层到位的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制;二是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保障计划;三是建立完备坚固的指挥场所和多手段的有线、无线、固定移动的指挥平台;四是储备必要的水、食、穿、住、救等生活必需品及救援器材;五是详细掌握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六是对重点目标防护做到心中有数;七是不断组织应急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八是健全各类抢修队伍,保障震时能及时出动;九是搞好社区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抗灾能力;十是把地震应急工作当成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震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者单位:原天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猜你喜欢
救活唐山救灾
猜猜Ta是谁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王大根
救灾“吉祥鸟”
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