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 光
皮肤擦伤、划伤、割伤等,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外伤,如果伤口不发生感染,一般2~3天后,局部会出现一层褐红色的薄痂,且逐渐增厚变硬,大约再过10天左右,硬痂可逐渐自行脱落,显露出新生的嫩红色皮肤。人体这种修复创面的自然过程,能使皮肤受损之处最终完好如初。但是有些本来可以不留下痕迹的小损伤,愈后却形成了疤痕或色素沉着斑,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美观。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呢?据分析,其中一个常见原因就是患者由于创伤局部发痒而将伤痂揭掉。
我们知道,皮肤受到损伤以后,因刺激可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有浆液和白细胞渗出,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转变为固体状态的纤维蛋白,与皮肤受伤处残存的坏死组织一起构成凝块、机化形成痂皮,覆盖在创面上。此后,机体开始进行伤口的修复: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上皮细胞增生,从四周向创面移动并分裂增多;同时伤口底部长出新生的肉芽组织向上延伸。这些细胞均与痂皮紧密相连或长入痂皮之中,直至表皮完全分离,痂亦自然脱落。
由此可见,在自然脱痂前揭、抠痂皮,极易将新生的上皮细胞及肉芽组织一同“拔除”,从而影响伤处的修复,造成疤痕。即使未被“拔除”,也会使局部又一次受损伤,又产生一次炎性反应,这种反应可使新生细胞中的部分巯基丧失,而巯基具有抑制酪氨酸氧化为黑色素的作用,致使新生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斑。
所以,对于皮肤创面上的痂皮,在其自行脱落前,一定要注意保护,切莫因为发痒而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