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智伟
任蒙有两个身份,一是散文家,一是书法家。他的散文和杂文曾经获得全国孙犁散文奖唯一大奖、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金奖;他的书法作品曾经被选入全国政协礼堂的书画展览,也曾在中国作家书法大展中获得最高奖项。
历来文人学士崇尚风雅,除了吟诗作赋的“舞文”外,还喜欢挥毫命楮的“弄墨”,因此,文人书法一直是中国书法的主流。从王羲之清风出袖的《兰亭序》到苏轼风标独树的《寒食帖》,从拍了四个多亿的黄庭坚《砥柱铭》到珠玉叠出的唐伯虎书法,都是后世无可代替的典范。
见字如面,今人面对先贤的无价墨宝,扑面而来的是古人的情怀。字如其人,每个书家的笔痕,都留有自己的文化印记。如今,我们品赏任蒙的书风,其遒媚秀逸,透出的是一股文人的静雅气质。他的字,是儒雅的书写,字里行间是“士”的温润闲雅。
任蒙早年写诗、从军的两大经历,隐含在书法作品的形质之中,形成了其书写的两大特点:一是俊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流风回雪的诗人特质;二是挺拔,书写端劲,法度谨严,有忠勇刚正的军人风采。
多次听任蒙说过:字要写得清清楚楚,人要活得明明白白。也有人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书品可见人品,观其书如见其人,书家的一笔一划,可在点画结构中看出一个人的瀚墨情怀。
书法独立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后,就逐步失去了它的认字功能,它开始形成自足的完整的生命体。
欣赏书法,就是看字里行间有没有“气”。真正书法作品的点画是会呼吸的,这种气韵体现的是生动、自然和通达,墨色的浓淡,结构的疏密,行笔的急缓,输赢都在一口气上,气顺则清朗,气滞则阻塞,作品的内蕴与欣赏者的内在感受以及宇宙的自然灵性,一气贯通,就是舒服,就有审美的愉悦感。
任蒙的书法作品有三气:骨气、文气、神气。
书法是禀气而生,含气而长的艺术,看书法首先要看字里面有没有骨气,能不能站起来。
古人强调骨法用笔,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出,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好的书法作品运笔有势,用笔精到,每一笔都有刚劲的骨力,反之,病笔就是线条靡弱乏力,轻浮没有骨气。
骨气是靠自我修养出来的,要靠日久天长的凝聚,任蒙习书,酷暑寒冬从不间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家风貌,高古凝重,质朴刚健。任蒙就是植骨于笔,铁线银钩写的是生命内部的张力。
再说文气,就是书外的运笔修养。
任蒙在书写的提顿断按中,弥散出一种文气,也就是一种书卷气。
我曾经将任蒙和林语堂书法作过简单的比较,我说,两人在书写体例上十分相近,点线之间都流露出中国文人书写的文气、逸气和静气。
任蒙和林语堂分属两个不同时代的散文大家,两人虽不工书,而其书法都有中国文人特有的书卷气,都自有三分秀色两分雅趣。
除了特有的文人学养外,两人都有书生特有的气韵,飘逸而洒脱。
林语堂行文亦庄亦谐,并以闲适幽默为格调、性灵超远为立场,他的书写,更显逸品散淡,于是就少了书法的凝重。
而任蒙书法的笔意清逸,多来自骨子里的清高和志趣的高远,他的书写总显得谨守法度,笔力嶙峋。
原野因清旷而明朗,天空因澄澈而高远。至静是一种修为,静气是一种文化境界,林语堂更多的是道学的清静,任蒙的静气来自内在的坚持与执著的韧性。
如果说骨气是书法中的文字“站立”起来的基础,文气是书外的学养护体,那么,神气则让书写达到神采飞扬的高度。书法最难得的是神气,古人评价书品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顾恺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神”。
任蒙的书法毫端蕴秀,体态大度,作品与自然的气息相通,笔笔酣畅闲不住,作品与岁月的沧桑相遇,字字都有风和雨。
我欣赏任蒙的书法作品,不是满纸烟云、仙气盈盈,而是那些行楷的动态书体,清流徐动,气韵充沛,疏林秀立,生机盎然,每每赏读,都被其精神世界的浩然之气感动。
▲ 任蒙 书
任蒙 作品
▲ 任蒙 书
▲ 任蒙 书
▲ 任蒙 书
▲ 任蒙 书
▲ 任蒙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