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订单农业+基差交易”视角下的优质专用小麦经营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小麦优势主产区为例

2018-12-07 07:12张新仕陈昭宇冯晓明马璐雅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期货市场

李 浩,张新仕,陈昭宇,冯晓明*,马璐雅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3.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产品价格,而价格的浮动又可以调节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虽然河北省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但是该地区的小麦生产仍然以小农户经营模式为主,使得市场供求出现“蛛网效应”,优质专用小麦与普通小麦插花种植现象普遍,小麦市场的价格信息滞后、价格调节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存在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的矛盾,严重影响农户小麦生产的积极性。优质小麦的价格波动常常使农民、粮食贸易中介组织和粮食加工企业遭受损失,这使得各主体都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何嗣江[1]通过梳理国内外订单农业产生与发展历史,明晰了在市场不断深化中订单农业的演变历程,并研究了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策略的内部转化逻辑,为中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陆迁等[2]对陕西省奶牛养殖户参与订单生产进行研究发现,养殖规模、技术支持与农户订单农业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郭科[3]认为可利用期货市场提供避险机制和有效的价格信息解决我国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发展订单保驾护航,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蔡胜勋[4]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始终存在套期保值者主体不明晰,暴露出生产者缺位的问题,并提出在订单农业演进过程中嵌入期货市场,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规避风险,促进订单农业的稳定,有效降低违约率;安毅[5]提出以“订单+期货”和“组织+市场”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组织形态—期货农业,以求全面改善农业经济组织与期货市场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组织和市场的相互融合,构筑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体系;从雨佳[6]考虑到农业订单存在较高违约率,认为在“农户+公司”订单农业中,让公司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有效信息,制定订单合同可以达到使农户及公司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农业组织模式相比,“订单+期货”实现了农业经济组织与市场的紧密关联,让经济组织更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接受市场的考验。

河南省曾采用“订单农业与期货联姻的模式”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但这种模式所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依然较大,订单履约率也难以保证。河北省小麦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拥有五得利面粉、汇福粮油、今麦郎、金沙河面业等大型小麦加工企业,订单农业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订单农业为基础,利用好期货市场,有效沟通农户、中介组织和小麦加工企业,发展期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趋势。

1 优质专用小麦基差交易经营模式分析

1.1 基差交易理论基础

传统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数量相同、交易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刻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由此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的机制,利用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转移价格波动风险且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的目的。包括初期套期保值和成熟套期保值2种。初期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当现货市场用;成熟套期保值是利用期、现货市场同涨同跌的特点,开展风险价格对冲。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的套期保值很难实现,保值结果经常可能出现2种情况:抵消了大部分的损失略有亏损;实现了保值产生小部分盈利。“基差”是难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的主要因素。基差贸易以期货市场为基础,是套期保值的延续和升级,由贸易双方共同完成一个套期保值,有效避免了以上弊端[7~9]。

基差套期保值效果可以概括如下(表1)。采用卖出套期保值,只要基差走强,或采用买入套期保值,只要基差走弱,那么套期保值者不仅可以实现保值目的,还可获取额外利润。同时,基差的变动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对要稳定。基差交易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而开展的。基差保值交易的方案有3种,分别为买方叫价、卖方叫价、双向选定叫价。为了达到促进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企业与中介组织开展交易的目的,本文立足于买方叫价开展研究[10~14]。

表1 套期保值种类分析Table 1 Analysis on types of hedging

1.2 基于基差贸易的经营主体间协作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经营主体包括供给方(农户)、中介组织(合作社)和需求方(小麦加工龙头企业)。三方的共同利益诉求为他们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2.1 经营主体在基差贸易中的协作原则 各个主体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用以保护各方利益,规范各方行为,加强合作。需求方以中介组织为纽带,筑牢供给方的基础地位。中介组织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供给方展开合作,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良好的农业服务,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中介组织与需求方可以尝试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信息方面的合作,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共同研究是双方开展基差交易,确保互惠互利的重要环节。

1.2.2 经营主体在基差贸易中的职责 为了保障新型经营模式的有效运转,各主体须分工协作。

1.2.2.1 供给方。农户在接受中介组织(合作社)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培训后,在生产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生产,各个环节均达到收购企业的收购标准,保证专用小麦的质量。并且做好使用规范的生产记录。

1.2.2.2 中介组织。合作社的主要职能有2方面,(1)组织农户进行有序生产,监督和指导农户进行规范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与有意愿的且对生产技术接受能力强的农户签订订单合同;通过期货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价格进行预测,指导农户进行有序、合理生产。(2)关注需求方的生产动向、生产需求和生产标准,积极做好与需求方的沟通,为优质专用小麦的收储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5]。

1.2.2.3 需求方。小麦加工企业是整个经营模式中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小麦的精深加工,建设与健全物流体系、营销网络的工作,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利用企业优势强化供应链管理,制定农产品生产、服务和加工标准,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

1.3 优质专用小麦基差交易步骤

依据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订单农业+基差贸易”的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运行模式为“供给方+中介组织+需求方”,其中,供给方为农户;中介组织既包括当地的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也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农资企业;需求方主要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企业。在整个运行机制中,各主体各尽其责,尤其是中介组织须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生产收购协议,并组织、监督、指导农户进行标准生产;与加工企业签订基差定价采购合同,锁定成本与利润。在期货交易时间内,加工企业点价,确定期货价格,按合同结清货款、交货 (图 1)。

图1 “订单农业+基差贸易”经营模式操作流程Fig.1 Processing of management mode of order agriculture and basis trade

2 “订单农业+基差贸易”经营模式的特点

2.1 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保障麦农稳产增收

中介组织对未来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价格的预判,在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之前把相关市场信息告知农户,农户可依据中介组织提供的优质专用麦市场价格信息合理安排生产,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以此确保收益。

2.2 加强优化产业主体合作,促进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采用基差交易,加工企业在价格低位点价,选择交易,以较低价格获取加工原料,而中介组织在前期早已锁定利润空间,农户与中介组织签订的订单合同也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之间的合作则更为牢固,有利于推动产业化联合体的形成[15]。

2.3 促进小麦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升小麦市场竞争力

小麦期货市场建设与健全,是小麦产业发展强弱的1个重要指标。当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相比而言,国内小麦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12日,农产品期货市场仍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订单农业+基差交易”是小麦产业发展的一次探索,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小麦产业中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有效分配,使小麦产业朝着综合、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根据木桶理论,小麦产业只有补齐市场竞争力这块短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水平才能有所提升,进而综合市场竞争力得以加强[16]。

3 促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型经营模式的建立

3.1 发展订单农业

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户与小麦中介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约定交售优质专用小麦的数量、质量、收购价格以及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明确各自权利与责任。建立农业诚信管理制度,对失信者及时向社会曝光,除去参与资格,降低各经营主体违约风险,构建稳定的诚信购销关系。

3.2 推动期货市场建设

期货市场的建设是新型经营模式发挥效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期货市场建设将是小麦产业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北省强筋小麦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中提出创新发展模式,支持小麦现货、期货市场建设。农业推广宣传工作者应加强对麦农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重点培养当代职业农民,整体提升农民队伍知识文化水平;政府则应担当引路人的角色,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建设中来,把企业培养成产业领头人;作为企业,立足自身发展实情,注重金融人才的引进,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是提升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3 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促进农业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的新途径。在农业产业联合体下,各经营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助于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1) 要坚定市场主导作用,把利益分配交由市场决定。政府要着重优化联合体发展的环境,注重主体培育,把成功的经验及时推广。(2) 优化决策体系,尽管龙头企业在整个链条中处于核心地位,也要充分保障农户权利,不能以大欺小,引导参与主体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章程,展开合作。(3)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2017年河北省小麦加工企业200余家,五得利面粉、汇福粮油等小麦加工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今麦郎、金沙河面业等小麦加工企业入选中国百佳粮食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帮助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期货市场
套期会计准则变更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基于博弈视角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创新
似花还似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