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月 刘杰 杨颖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政校行企为主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成为近年来职教办学机制改革的模式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都指出,深化职教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对职业教育改革十分重要。因此,集团化教育办学将成为未来职教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思路。而如何深入地贯彻落实这一改革举措,进行高效、有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重心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到了内涵建设上来,而在内涵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就是教师。因此,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能动态适应多方需求并符合职教集团化办学思路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本文就集团化办学与职教师资队伍发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
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
(一)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监督与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制度建设完善才能保证师资队伍建设顺利进行。教师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養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都与师资队伍质量控制息息相关。而这些制度的制定,只有在政校行企多方参与、共同商讨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平衡有利的决定。如教师准入制度的制定,一般主要考查教师个人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方向,而不太注重职业教学应具备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职教师资的来源也主要以高校应往届毕业生为主,甚至大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及专家有岗位工作经验,但可能因学历过低不符合招聘要求而被排除在外。因此,如何调和这种矛盾需要依靠政府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制度。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年轻化。目前,大多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因规模扩张等原因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的年轻人加入职教行列,他们大多是“出校即入校”模式,怀有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及岗位工作经验,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教学质量。
2、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均衡。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更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偏向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多种职教人才培养模式都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外聘兼职教师比例严重不足,他们参与教学、人才培养制定、课程开发等教学活动力度不够,这跟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密切有直接关系。
3、校内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或质量欠佳。国家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是培养出“双师型”素质教师,并指出“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岗位技能素质普遍偏低,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仅仅是持有“双证”或者去企业见习一段时间就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三)校际师资配比不均衡
教师为教育之本,均衡的师资配置是缩小教育差距、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校与校之间,特别是城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与政府的宏观把控、学校自身的实力、地方的经济水平及个人的发展期望等因素有关。
(四)师资培训方式有待改进
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目前,职教的师资培训方式大多仍沿用普通师资的培训方式,即主要以课堂集中理论学习为主,而企业一线岗位技能学习为辅甚至缺失。这种培训方式本身与职教理念相悖,必然会造成职业院校教师自身职教能力的薄弱甚至缺失,特别是针对一些刚毕业就入行的青年教师。同时,这种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也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集团化办学为职教师资队伍发展的提供机遇
综合以上现状分析,职教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都与校企、校校、政校行企之间没有深入合作有关。而集团化办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部分难题,因为集团化办学的宗旨就是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共享资源、协同合作最终达成共赢。因此,可以说集团化办学为职教师资队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一,政校行企协同合作,制定出台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提出了多种措施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拓展教师来源,通过引进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以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如,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师评价,制定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使教师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培养出符合多方需求的职教师资队伍,保障师资队伍质量稳步发展。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进师资队伍培训方式。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职教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绝对不是职业院校一方的事情,需要依靠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专任教师与技术专家两支培养队伍、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阵地共同完成。例如,构建校企合作师资培训平台,使具有教学经验但缺乏一线岗位工作技能的校内教师进入企业学习,而具有岗位技能缺乏教学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骨干进入学校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既能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也提供了一种更符合职教特色的师资培训方式。又如,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发挥政府职能,开展校际教师交流、互聘,改善师资配置不均现象。校际的师资分配,参与的利益主体有三个:政府、学校及教师。政府拥有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权,具有关键影响力,因此,要明确其基本职责,并加强监督。学校办学实力的差距也是教师择校的因素之一,要改变校与校之间的差距,需要政府及学校共同努力。而开展校际教师的交流、互聘,是改善师资配置不均的最直接方式,但具体的制度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双方甚至三方共同参与。
三、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一,职教集团为多元化主体,各成员之间的独立性较强。若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必然会形成组织涣散、管理混乱的局面。由于各成员分工不明确,组织管理水平低,造成集团凝聚力不足,号召力不强,影响集团化办学质量,这些因素也将从宏观层面上影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如何对集团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成为一项挑战。
第二,职教成员各自期望值与目标不一致,未必能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这将导致集团内部产生分歧。例如,行业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注重高效率高收益,学校属于教育单位,属性不一样。在校企合作中,一般是职业院校合作热情高涨,而行业企业的积极度与配合度不高。企业希望教师在企业培训时间能长期固定至少半年以上,而学校因师资不足等原因不能供教师长期企业挂职,如果教师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的薪资待遇如何解决分配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做指导。因此,要解决因各方期望不一致所产生的分歧,需要校行企三方甚至政校行企四方共同参与协商如何实现多赢局面。
第三,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若职能缺失将影响多元合作紧密度。据调查,贵州职教集团发展的主要模式为政府主导与校企合作型模式。这种模式下,校企或校行企之间的联系往往最为直接密切,政府则发挥其职能进行监督调控,出台相关制度政策为职教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与校行企脱节、职能调控不到位等现象,影响职教集团的长期发展。如上文提到的由于校企之间的目标利益不一致,造成校企合作时双方的积极性不一致问题,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调节,以提高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集团化办学对推动职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协同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主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和作用,深入合作,牢牢抓住机遇。同时,正面应对挑战,积极思考解决措施,保障职教师资队伍长期稳步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办学质量、优化集团管理机制提升运作效率、建立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实现多赢等措施,避免职业教育集团沦为“空架子”。而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也必将成为职教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探索职教集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才能在职教师资队伍培养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最终培养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实践,集师范性、专业性、职业性为一体的职教师资队伍,为职教质量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