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别李吉林老师的日子里

2019-11-06 06:41陈志萍
人民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李老师病房情境

陈志萍

在送别李吉林老师的那段日子里,我总是有些恍惚,眼前浮现着一个个与李老师相处的场景。总难相信:李吉林老师走了!

特殊的相见

今年3月,我去新疆支教三个星期,4月初从新疆回来,给李老师带了几样小东西。到李老师办公室一看,门锁着,一问才知道,李老师生病住院了,就在隔壁中医院。我连忙赶到病房,李老师看见我,笑着说:“回来了!支教怎么样?”“挺好的,我介绍了您和情境教育,重点说了情境德育的探索,还上了示范课,说课、评课,忙得没歇。”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嗯,到你办公室,才知道你住院了。这是我从新疆带回来给您的。”“这么远,还给我带东西!”“没买什么,就是过年的时候,看见你的兔毛皮大衣上有几个地方坏了,你想找零料补,南通没有这样的零料,这次去新疆正好看到了,就带了回来。”李老师高兴地拿着几块零料摸了摸,笑着说:“好,谢谢你,还想着我那件衣服。”大家一听是要补毛皮衣服,都劝说,不要补了,买件新的。李老师认真地说:“扔了浪费,补了还能穿的!”李老师就是这样生活上极为简朴,经常自己动手裁剪布料、改制衣服,她的衣服不会太贵,但经她的手一改,穿在她身上特别合适。我悄悄地问李老师患的什么病?大家都说是营养不良,我信以为真,因为李老师平时吃得比较少、太简单,大多是馒头、粥,基本不吃肉,最近好像瘦了很多。我拉着李老师的手,和大家一起劝说,“李老师要多吃点”“李老师不准挑食”……李老师总笑着,像个孩子。临走,我说:“李老师,这几天油菜花开了,你养好病,我们去看油菜花。”李老师喜欢走进大自然,春天看金灿灿的油菜花,看麦田,看垂柳;夏天观察蝌蚪,听蝉鸣,看萤火虫;秋天看丰收的稻田,赏中秋月;冬天看梅花……李老师常说:“野外该是一部多么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我越来越热切地感悟到,我们应当及早、坚定地把儿童带出校园,走向那无垠的野外课堂,那里是不竭的、鲜活的、智慧的源泉。”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大自然蕴藏着多少知识、学问,又会在儿童的眼前、在他们的脑海中跳出多少个“?”,逗引着他们去关注它,去问天问地,追寻它的缘由。后来,我每天都观察上班路途上的油菜花,可是等到花謝了,李老师还没有出院。

令人心碎的消息

不知道是我有意屏蔽了,还是无意漏听了,还是理解错了,当朱丽校长告诉我李老师的病比较重,我还是以为凭李老师的身体素质还有三五年没问题。后来有几次去医院看李老师,我们还约好了去看油菜花,今年错过,明年还可以。4月底才得知李老师病情凶险,只有三五个月时间了,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于是上网搜索查找,胰腺癌晚期真的只有三五个月时间……我害怕得好几天都没敢到医院去,不知道怎样面对那双充满热情、智慧的眼睛,也不知道与李老师还能说些什么。

4月27日学校运动会,我和朱校长一同到医院看望李老师,一进门,看见市教育局郭毅浩局长也在。见我们进了病房,李老师很高兴,硬撑着要坐起来,郭局长笑着说:“躺着挺好的,别动。今天学校开运动会,声音特别大,李老师听得特别清楚,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李老师说病都好了一半。看看,水还没挂完就要坐起来了!”李老师也笑了,说:“上课铃,孩子们的声音,课间操的音乐是最好的药!”她是多么爱孩子、爱学校、爱教育事业啊!可病魔却是那么无情。想着,我一阵难过,来到窗前向外望去,学校的教学楼、童话楼尽收眼底。李老师在镜心楼三楼的办公室也可以看到一角,操场上孩子们的活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心里想着,每天的大课间一定要带着学生准时开展活动,让李老师看见最牵挂的孩子,让她听见最美妙的童音。

李老师虽然身在医院,却心系学校、儿童和她的情境教育。

童话与歌曲的相伴

忙过了“六一”儿童节,我听食堂司务长胡燕子说李老师胃口不好,想吃点肉松,就带着两小罐肉松来到医院。推门进去,病房里好像有谁在讲故事,原来是小音箱里传出的声音,仔细一听是童话故事。李老师正靠在床上边听故事边吃药。她的女儿刘燕妮坐在床边耐心地帮她。我也坐在床边看着李老师吃药。吃一口听我们聊几句话,偶尔也说一句,脸上满是高兴。不一会儿,药就吃完了,女儿刘燕妮高兴地说:“嗯,今天表现好,一会儿就吃完了。”说完,在墙上贴的表上做了一个记号,李老师笑了。

故事听完了,刘燕妮换上了儿童音乐,病房里回荡着美妙的童音,李老师侧身眯着眼睛听着,刘燕妮则轻轻地按摩着李老师的背……我静静地望着,也来回轻抚着李老师的手臂,心想:到底是我们的李老师,长大的儿童,病痛折磨时都还想到听童话故事、儿童歌曲。我没有问,也不用问,她的心里一定十分牵挂钟爱的儿童,她研究了60多年孩子。也许这样,李老师会忘记疼痛。

几首歌曲听完,我们问:“李老师,好听吗?”“好听!”李老师睁开眼笑着说,“还听吗?”“嗯!”“我再放你喜欢的苏联歌曲,好不好?”刘燕妮补充道。

“好!”“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童话故事、儿童歌曲、喜欢的歌曲滚动播放着。一切是那么温馨,李老师沉浸其中,也许是在回忆与孩子们在一起上课、游戏、野外活动时的画面,也许是在回顾年轻时打排球、拉手风琴、唱歌、灯下读书备课的场景……

孩子的遇见

6月底,学校六年级毕业班作文阅卷,一位老师突然站起来说道:“大家看,这位同学写了遇见李老师的事!”大家都知道李老师病重,纷纷停下手中的笔,认真地聆听:

下午1点。阳光真是灿烂。我漫步于学校一旁的建设路口……忽然走出一个身影,引起我的注意,一个老人,一件红黑格子衬衫,手里提一个塑料袋。一头银白色的头发,十分秀丽。我不免往前走了几步,来到老人的身旁。她转过身,那温柔的目光,一直触到我的双眼,让我差点惊讶得叫出来。这是——李吉林老师。

……李老师似乎看透了我,会意地笑了笑,说:“哎什么呀!连李奶奶都不认识了呀!”李老师说得很俏皮,说完后,她朝我眨了一下眼睛,眼神很可爱。

……我也笑了。笑之中,我似乎觉得李奶奶并不像70多岁的老人,而像个十几岁的孩子。我想,这就是因为李老师爱孩子的一颗心吧!

那个夏天,我遇见了一颗老人的“童心”。

大家听了都很激动,有的禁不住流下了泪水。作文写得如此传神,李老师那张微笑的脸、深陷的眼窝、慈祥的眼睛和俏皮的话语,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李老师不像70多岁的老人,而像个十几岁的孩子。孩子读懂了一颗老人的“童心”。

由于是封卷批改,不知道这篇作文是哪个孩子写的,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拍了下来,我也拍了下来,准备读给李老师听。当我走到医院门口时,说刘洪老师已经读给李老师听了,李老师很激动。为了不让李老师过分消耗体力,我就没有去病房,只抬头望了望楼上,心想:李老师,您可知道,您爱孩子,孩子也爱您,要是孩子们知道您病重,该多么难过。

《百年美文》的奇效

放暑假了,忙完了暑假后续的一些工作,终于可以天天去医院看李老师了。7月16日上午,我又和朱校长一起到医院看望李老师,看到李老师虽戴着氧气罩,但各项指标显示都稳定。家人不时用水给李老师润润唇。我轻轻摸着李老师的手,软软的、暖暖的。这双手,曾紧握铅笔书写了多少情境教育的诗篇,又为多少青年教师修改过教案,又把多少爱送达到困难孩子的心里……

到了晚上,南通教科院曹桂林院长打电话给我说,李老师的情况不太好!放下电话,我赶到医院。经过抢救,李老师的病情已经平稳。病床上的李老师有节奏地大口呼吸着。窗外正刮着风,下起了雨。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雷阵雨。看着努力呼吸的李老师,听着窗外的风声,我心里默默地说“:李老师,一定能挺住!”

7月17日早晨,我早早来到李老师病房,李老师的家人、郭毅浩局长、情境教育研究所的同事和学校的一些老师都来了,静静地守在病房内外。病房里,一个瘦小的背影坐在李老师的病床旁,那是李老师的儿媳邬帆,正拿着一本书在轻轻地读,谁也不说话,陪着李老师一起听着。我心想:是什么书,在这个时候还可以读给李老师听?过了好一阵,要给李老师翻身,邬帆把书倒扣在床头柜上,我看到了是《百年美文》,季羡林主编的。

事后,我还是忍不住向李老师儿媳了解:您是怎么想到给李老师读《百年美文》的?听了她的话,让人温馨又感动:

“最后给我妈妈读书是很自然而然的,在剛输氧的时候,因为不舒服她特别烦燥,总是去拔氧气管,抓住她的手只会让她更烦躁,她是喜欢自由不愿被束缚的人,她一辈子研究情境教育,就是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我想,我们不是也可以给她创设一个愉快的情境吗?怎么创设,自然读书是最合适的,因为在平时她就最爱读书了。家里有许多书,我选择了一套季羡林先生主编的《百年美文》,这套文集根据内容分类有近20本,我选了生活卷,都是中国近100年来的文学大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感悟,其中有很多都是我妈妈熟悉并喜欢的。这办法果然很有效,我只要一读书,她就安静了,仔细听着,中途也会插话评论,她完全进入了书中的生活情境当中,也就忘却了病痛,精神也愉悦起来了。这几天她虽然已经昏迷,但是我相信她潜意识里会听到的,所以我继续读书,相信家人熟悉亲切的声音会让她平静愉悦。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就是不要让她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平静安祥,顺其自然。”

儿女们是多懂李老师啊!李老师有这样的儿女真是幸福!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铭记的日子7月18日

又经过一夜的暴风雨,7月18日迎来了光亮的清晨。早早地,我来到中医院,推门走进病房,病房内静悄悄的,回旋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声。晨光中,李老师的儿媳一手拿着《百年美文》,一手轻抚着李老师的右手,轻轻柔柔地读着美文。另一侧女儿抓着左手,静静地守候着。学校、家里的其他人静静地站在边上,深情地望着李老师,多么希望李老师能挺住,哪怕能睁开眼睛说一句话!李老师戴着氧气面罩,隔一会儿大口吸一口气,仿佛是在说什么。监护器上显示的数据没有多大波动。病房里虽不断有探望的人进进出出,但都轻手轻脚,不愿打扰安静的氛围。透过八楼的窗户,天空格外蓝,几朵云飘在空中。从窗口望向右边,阳光下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校园尽收眼底,暑期的校园显得格外安静。

“……今夜我独神往于北斗。好奇异,躺在海滩上,仰视它们许久了……”儿媳轻松地读着,李老师安静地听着。已经有好一会儿了,我试探地问李老师的儿媳:你歇会儿,换个人读?她摆摆手,仍轻轻地读着。音乐滚动播放到《春天花园里花儿真美丽》:……有时也会遇到风暴,不久乌云消散,春风微微吹来,天空一片蔚蓝晴朗……病房里,谁也不打扰这份宁静,静静地陪伴着李老师,希望能有奇迹的出现。

下午2点多,窗外的云层变厚,从窗口吹来的风变得急躁,窗口的绿植晃个不停。监护器上的数据开始波动、下降,病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李老师的儿媳把书放在了床头柜上,轻轻地呼唤李老师:“妈,大家在陪着您……”李老师的女儿弯下腰,靠近李老师哽咽着说:“妈,家里人都好,学校也都好,您放心……”儿子、女婿、孙子都在呼唤。李老师双唇微闭,腮帮子略鼓,似在屏足气,要应答。这时,从上海急匆匆赶回来的王美哭着说:“李老师,您的情境教育我们会好好研究下去的,我们华东师大也一定会继续研究的……”市教育局郭毅浩局长,区教体局陆红兵局长,学校朱丽校长,几个徒弟、亲友都紧紧围绕在李老师身边,低低的抽泣声伴着声声呼唤:“妈……”“李老师……”李老师一定是听到了,只见两行泪水顺着眼角流淌下来。“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在《喀秋莎》的歌声中,李老师永远离我们而去,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向神秘的太空。

这天晚上,暮色苍茫,我从天福园殡仪馆回到学校,习惯性地抬头望向镜心楼三楼,灯亮着。顺着灯光奔向三楼,那是记忆中的李老师还在读书、写作!可是李老师办公室的门锁着,亮灯的是李老师隔壁办公室,研究所的老师们正在无声地整理材料。我久久地望着那扇门,在这扇门里、门外,李老师学习、写作和老师们备课、交流的身影是那么熟悉。与李老师约好每年教师节都在这门口的走廊拍照留念,拍了三年了,今年的教师节……我不由泪水直流。我走进隔壁办公室,墙上的照片里李老师的笑容是多么灿烂,沙发上、藤椅上还有她坐过的余温,朗朗的笑声仍回荡在耳边……晚风中送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走出门一看,一株白兰花树挺拔矗立,一朵朵白兰花正散发着幽香。这是李老师栽种的,今年开得特别茂盛。李老师走了,留下了这满园的芳香: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为人师。情境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李老师,您永远在我们身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程路

猜你喜欢
李老师病房情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该得奖的李老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宠物难伺候
病房
便宜的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