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引产方法分析

2020-04-17 13:51
关键词:瘢痕产后剖宫产

唐 艳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800)

对孕妇施行剖宫产术,是造成孕妇形成瘢痕子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完子宫手术之后,孕妇通常会因为手术疤痕在愈合时出现不良情况导致瘢痕的产生,虽不需要进行治疗,但是会对孕妇的再妊娠、再分娩以及产后情况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进行剖宫产的孕妇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形成瘢痕子宫的患者人数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1],因此如何在存在瘢痕子宫的情况下,对孕妇进行引产就成为了众多医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两种引产方法因此来研究引产的优质办法,现进行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存在瘢痕子宫症状,处于妊娠中期,且愿意进行引产的56名孕妇作为引产对象,按照引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前28名孕妇归于对照组,将后28名孕妇归于实验组。对照组孕妇年龄集中在30.1岁左右,平均怀孕期为21.1周,距上次妊娠已有3.3年时间;实验组孕妇年龄集中在31.2岁左右,平均怀孕期为20.8周,距上次妊娠已有3.5年时间。将两组孕妇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

1.2 实验方法

在对孕妇引产前,需先进行妇科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等,查明孕妇无引产相关禁忌即可开始引产[2]。对照组孕妇在引产时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米司非酮两种药物。具体方法如下:在孕妇入院的第1天和第2天,让其在早晚时间段服用50 mg米司非酮,第三天清晨服用600 μg米索前列醇,之后进行三小时观察期,观察期过后增加药物服用量,但每天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1.6 mg。

实验组孕妇在引产时使用依沙吖啶和米司非酮两种药物。在住院当天,孕妇需直接注射依沙吖啶,在术后需服用2天的米司非酮,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剂量在25 mg左右。

1.3 观察指标

实验观察指标可概括为两组孕妇的引产情况。具体包括孕妇引产的成功率、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剖宫产率和胎膜残留率。

1.4 统计学指标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为显著判断依据。

2 结 果

2.1 两组孕妇引产成果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引产成功人数为27人,占比为96.43%,对照组的引产成功人数为26人,占比为92.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总产程为(9.5±1.9)小时,对照组的总产程为(4.5±2.0)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孕妇产后效果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与胎膜残留率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实验组的产后出血量为(65.3±14.8)毫升,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为(64.7±15.3)毫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孕妇产后效果对比分析[n(%)]

3 结 论

由于患有瘢痕子宫的孕妇在孕中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宫颈,且子宫与瘢痕位置的弹性较差,因此极容易发生纤维断裂情况,进而给引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通常会产生较长的产程,而且极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剖腹产取胎,但这一方面会严重损害孕妇的机体,且十分容易再次形成瘢痕。而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已经可以使用影像学检查对瘢痕子宫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在严格检测的条件下能够使用药物引产[3]。

在本次实验中,两种药物引产方法的引产成功率均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量均在65 ml左右,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剖宫产率和胎膜残留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相比于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米司非酮药物这两种药物进行引产,使用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孕妇进行引产,可以有效降低剖腹产的发生可能性,对患者造成的机体负担减少,而且减少了胎膜的残留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预后情况,因此引产方法更佳,可以作为羊膜穿刺的首选办法。

猜你喜欢
瘢痕产后剖宫产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最佳引产方法的探讨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