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20-04-17 13:51
关键词:开腹肌瘤出血量

张 鑫

(吉林市中心医院妇科二疗区,吉林 吉林 132000)

子宫肌瘤是一种肿瘤疾病,在妇科中比较常见,目前,仍没有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生子宫肌瘤的主要因素为雌激素分泌过剩,近几年,该疾病表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开腹手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目前,临床中开始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课题主要对子宫肌瘤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4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230例观察组中,最高年龄值为46岁,最低年龄值在35岁,平均年龄值为(40.38±3.25)岁;230例对照组中,最高年龄值为45岁,最低年龄值在37岁,平均年龄值为(41.86±3.28)岁,对比组间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①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于例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或实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取头低足高位与膀胱截石位,穿刺位置于脐轮下缘气腹,将二氧化碳注入,形成气腹,13-15毫米汞柱为腹腔内压力合理范围,将流速控制在每分钟30升。实施三孔法,孔置腹腔镜于脐轮下缘10毫米处,麦氏点为左右两下腹,基于此分别做5毫米与10毫米的孔,将手术器械置入其中。采用不同的手术部位针对子宫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五合一等离子刀电凝切断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蒂,若患者瘤蒂较细,直接电凝止血创面,若患者瘤蒂较粗,需缝合止血,肌瘤表面假包膜主要采用单极电凝钩纵形切开,将切开长度设为肌瘤的四分之三,确保其达到肌核,肌瘤用有齿抓钳夹持,钝性分离,在牵拉的过程中进行分离,将血管凝切,到达基底部时,按照相同方向旋转肌瘤,将肌瘤剥出,活动性出血情况若发生在创面位置,可以运用双击电凝止血,或采用直针间断缝合数针。采用电动粉碎器将剥出的肌瘤切成条状,自右下腹孔将肌瘤取出。②开腹手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患者呈仰卧位,操作方式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方法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30 46.25±2.87 131.68±8.54 4.25±1.23对照组 230 96.25±3.45 162.37±9.12 8.47±1.36 t 168.970 37.252 34.901 P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3 讨 论

开腹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的传统手术方式,会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并出血量较多,若出现较大或者数目较多的肌瘤,很容易使患者发生盆腔广泛粘连,对受孕造成影响[2]。腹腔镜手术在进行器械操作时,是于封闭腹腔内进行,防止长时间暴露腹腔内脏器,降低术后黏连,该手术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视野可放大5~6倍,更容易发现病灶,在治疗中体现出了其他治疗方式无比拟的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6.25±2.87)ml,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162.37±9.12)min、住院时间(8.47±1.36)d,显著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可见,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总而言之,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确保护理质量,加快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有临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