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毅
(山东省荣成市滕家中心卫生院,山东 威海 264300)
在泌尿系肿瘤中,膀胱肿瘤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在临床中多表现为无痛性尿血,随着病程变化至晚期,患者会出现尿急、尿频及尿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膀胱肿瘤发生的位置多为膀胱三角区域,顶部发生的比例最少,侧壁发生率则次之。临床研究显示,膀胱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为多发肿瘤,同时具有癌变的倾向。随着人们对健康查体意识的提高,膀胱癌的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超声检查以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强等特点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本人收集了几年来我院1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特总结如下。
本组11例病人,均为女性,使用GE公司LOGINC5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5 mhz,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让患者适量饮水,并且是温开水,达到充盈膀胱的效果后患者保持仰卧位,将下腹部暴露出来。依据常规检查方法,使用探头玉患者耻骨上方进行扫查,扫查方向为纵、横向与斜向,对患者膀胱壁各解刨位进行详细的观察,确定是否存在结节、团块或者是局限性的增厚情况。若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病变,则应对病变位置进行确定,明确病变的形态及病变大小情况,对肿瘤基底部进行仔细的观察,确定其宽窄程度,是否存在瘤蒂以及其粗细程度,最后对肿瘤基底浸润膀胱壁的深度进行确定等。
超声表现:本组11例膀胱肿瘤,单发8例,多发2例,1例小于0.5 cm漏诊,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膀胱粘膜存在局部增厚的表现,且可
在突入膀胱无回声区的局部看到乳头状的结节或菜花样的团块,乳头状结节多显示为有蒂,且蒂粗细表现不一,观察菜花样团块蒂则相对较粗或者蒂较宽表现为浸润状,观察其内部回声相对较高。
从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就基本可以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从而为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1)非浸润型膀胱肿瘤,肿瘤基底部局限于膀胱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观察声像图表现,属于肿瘤基底较窄的类型,有细的瘤蒂与膀胱粘膜的高回声线相连续,膀胱的粘膜较为光滑,各层次具有较好的连续性。(2)浸润型膀胱肿瘤(T2、T3)肿瘤侵犯至膀胱浅、深肌层及更深组织。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较宽,肿瘤周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粘膜的高回声线模糊、不完整或膀胱壁全层连续中断。(3)侵犯至膀胱壁外及远处转移型膀胱肿瘤(T4)除上述声像图表现外,肿瘤与周围组织或脏器分界不清,呈不规则的中低回声,腹部淋巴结处可见转移性病灶。
现代高分辨的超声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超声扫查技术方面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十分重要,肿瘤直径小于0.5 cm可能被漏诊,膀胱肿瘤应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及腺性膀胱炎进行鉴别诊断,应采用纵切面及全面检查进行鉴别,并注意观察尿道内口情况。经腹部对膀胱肿瘤进行探测,需要注,意膀胱三角区属于肿瘤多发部位,而膀胱顶部、前壁则属于容易漏诊的部位,需对近场抑制和动态聚焦进行调节。
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二维超声的敏感性,血流形态主要有点状、线状或分枝状。观察肿瘤基底部,可于其中央看到彩色血流进入瘤体,而较小的肿瘤则仅只能在基底部看到点状的色彩;对体积较大的肿瘤进行检查时,除了可以看到基底部外,还可以看到瘤体内的血流信号,血流束相对较为细小,颜色以红色居多,色彩较为明亮,走行纤细,具有线条状、散在性的特点,于基底部的膀胱壁处逐渐伸入肿块内。
讨论:膀胱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乳头型、浸润型、乳头加浸润型和无乳头浸润型(原位癌)。在无创性筛查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影像诊断的首先方法,膀胱充盈后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膀胱壁的结构。当膀胱出现肿瘤后,对其进行检查,通过声像图便可看到明显的肿瘤于膀胱壁突入,另外还可清晰的看到瘤体侵入膀胱壁内范围以及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对膀胱肿瘤分期情况进行评估。膀胱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到突入膀胱内的瘤体,但是看不到膀胱壁内瘤体,对于直径小于0.5 cm的瘤体和数目、以及平铺在粘膜表面的地毯样早期肿瘤的检查优于超声。
总之:超声检查无创、无痛苦,便于反复观察,对肿瘤的诊断准确且能提示肿瘤的分期。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直径小于0.1 cm的膀胱肿瘤并可进行活检。不论超声还是膀胱镜检查,对肿瘤的诊断及分期的提示,其意义均在于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可根据术前超声及膀胱镜对肿瘤生长方式及膀胱壁浸润程度的观察,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