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机制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分析

2021-01-03 06:38白云飞
企业文化 2021年36期
关键词:危险源排查隐患

文|白云飞

在此之前,我国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于风险的管控力度以及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做好安全生产基础。双控机制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形势,要求企业严格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隐患的排查力度以及对于风险的管控力度,实现安全生产。

一、进行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

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来说,企业的工作人员、生产设备、生产材料、生产形式、生产条件以及生产检测都是影响安全生产状况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就要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针对以下各个方面对潜在的危险源以及隐患进行排查,并对其中的风险进行相应管控。同时,参与工作小组的成员必须拥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分工明确,能够精确地做好对于排查信息的记录工作,并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

(二)明确评估范围

危险源是指影响生产安全以及引发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各种因素,工作人员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可以参照行业内较为严重的危险因素或者相关辨识标准以及标准化生产的6 大专业作为切入点。然而,由于这些标准比较笼统,在实际使用时难以作为辨识依据来使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生产工艺以及设备等因素对辨识评估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三)确定最小评估单元

危险源的覆盖范围要包括全部的作业区域,出于提高工作准确性的目的,防止存在漏失或者重复的情况,要按照危险源大小以及功能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在建立工作小组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将按照行政组织的单位开始划分,防止出现跨部门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评估单元通常是以班组为主,便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工作,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并且便于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四)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在完成风险源的发现工作后,要充分结合风险源的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分级管控,提高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风险对生产过程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生产型的企业通常采用危险性评价法生产型企业通常采用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其中主要包括对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对于人体造成的伤害频度以及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打分并统计,并将最终结果结合四色图的原理分为重要、较大、一般和低危这4 个等级,并分别通过红橙黄蓝这4 种颜色进行标识。

工作小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遇到部分危险源明显可分为较高等级的危险源。因此这部分危险源可以直接定为重要危险源。比如,以往发生过类似的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危险源;工作人员频繁受到威胁的危险源;以往曾经发生过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职业病的危险源;通过小组成员的经验可以直接判定为重要等级的危险源等。直接判定的方法不仅确保最终评估结果的正确性,还能够充分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降低小组成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对危险源实行动态管控

(1)充分理解危险源管控原则。在获取危险源的分辨以及评估结果后,要及时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在组织和应急等方面对该危险源进行管控。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隔离、进行个体防护或者安装监控等方式,降低危险源的威胁。

(2)实现分级负责的工作形式,确保实时受控。在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分级管理的工作形式,由上级负责管理的危险源其下级也要进行管理。对于重大和重要等级的危险源,必须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直接管理。一般等级的危险源进行车间级的管控,而低危险级的危险源通过班组级进行管控。

(3)设置档案并定期更新。工作小组必须将所有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并保存在档案中。该档案由其公司的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更新,并由其他责任单位进行核实。当出现意外事故、生产工艺以及设备出现更新或者相关法律进行修订时,要及时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更新。在完成档案的更新工作后,要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

二、对于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一)建立隐患排查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的核心是人,所以要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组织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并按照其工作范围以及掌握资源的差异进行分级管理,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对隐患进行管控的工作效率,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其中隐患排查体系可以分为以下4 个等级:

(1)班组级。班组级的工作特点是能够对生产现场的动态进行及时掌握,并且其工作内容较为细化,能够直接接触到实际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设备和环境,能够充分细化排查内容,对其中违反行业准则的行为进行及时指正,实现基层隐患自治的目的。

(2)车间级。车间级的工作特点是以车间作为管控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部门领导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时间之外则由相关管理人员对生产环境进行巡视。一旦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可以立即进行会议。并且其中的专业人员可以及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3)系统级。系统级的工作内容是督促车间级的工作人员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充分综合各主管部门,对整体的生长过程进行隐患排查并治理。同时,组织并规划各生产部门进行隐患的整改工作。

(4)公司级。公司级的主要工作平台是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通过组织领导各种生产安全活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对于其中的整改指令进行下达、督促其他部门的整改工作。同时,其工作内容还包括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并在项目结束后对最终的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督促各种隐患治理措施的落实,并对隐患的源头进行防控工作。除此之外,公司级还要充分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以及资产和投资的计划,进行全面的统筹兼顾,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安全隐患实行分级治理

充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以上4 个层级的组织进行资源分配,并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级处理,尽可能提高效率,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小的资源投入条件下实现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整改工作。应通过隐患治理和整改工作降低生产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督促各生产单位和个人进行整改,实现安全生产。

三、健全保障措施

(一)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工作制度的实施。管理制度要明确管理组织框架,并对单位或个人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同时,还要明确资源的分辨标准以及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制度,提高隐患治理排查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除此之外,管理制度的制定还要充分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充分顺应国家的相关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行业的生产规范。

(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管控效果

通过结合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更新和闭环管理,对危险源实现高效率的管控工作。通过手机和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对危险源进行检验并进行识别,以更好的制定治理方案,并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对隐患开展登记,并利用网络技术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交流,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工作。

(三)调动职工参与隐患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的工作人员是出现意外事故的主要情况,同时基层的工作人员数量众多,并且对于生产过程较为清楚。基层工作人员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相关治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引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当中积极发现隐患并进行上报,同时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将双控的要素和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结合,不仅可以对声控机制进行完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隐患治理工作的水平,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降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概率,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危险源排查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如何排查并改错
TD-LTE网络F频段干扰排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