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成 王晶 郑钟跃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书法在提高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学习、形成健康生活、增强责任担当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教育价值。
长期以来,民族小学秉承“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弘扬“三气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铸和气;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气),以培养具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规范之行、聪慧之脑、多才之身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为育人目标。学校始终把书法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书法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起点。
学校以“常规课程、社团建设、书法活动、文化营造”四大方面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书法课程体系,用墨韵书香浸润学生美丽童年。
一、常规课程
(一)师资建设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队伍建设是书法课程体系建设的根基。学校现拥有专职书法教师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人,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
2014年,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开展以来,学校书法教育得到首都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邀请“高参小”项目组赵宏教授、宗成振教授、孙学峰教授、王亚辉教授、邹方程教授、马龙教授、杨磊老师、肖三喜老师依照不同书体分组开展微信群线上书法培训,为全校教师开展书法培训,培育书法教师后备队伍。截止目前,各微信群共发布书法学习视频超过300多个,学习时长超过1500分钟。
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书法培训,将网络指导与线下面授相结合,让老师们领略到了当代书家严谨的治学风范以及精准的教学指导。
此外,学校重视市区教研,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聘请北京市书法教研员李祥魁老师、海淀区美术书法教研员李雪梅老师为专业导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使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
并且,学校将书法课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在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书法课,依托课本教材,整合校本资源,探索出一整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课程体系。
(二)课程建设
课程设计上,学校依据学情及校本资源将书法课程划分为“硬笔课程”“毛笔课程”“校本课程”,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书法特色课程体系。课堂上,教师依托人美版《书法练习指导》,从核心素养理念“汉字表现”“赏析评述”“文化理解”“以书育德”四方面出发,将课程划分为“书写技法”“汉字知识”“鉴赏品评”“创意实践”四大模块,培育学生书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上以书写技能和书法常识为基础,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和书法实践相结合,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体验,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1.硬笔课程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一二年级课堂以硬笔书法为主,依托人美版《书法练习指导》,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始,深度整合语文识字、写字课,强调提升教学实效性,让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为激发学生书写兴趣,课堂上开展“趣味书法”活动,诸如“姓氏篇”,从写好自己的姓名开始练习,增强学生课堂代入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课堂;“楹联篇”则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学生认读校园楹联,练写楹联,既学写字,又普及传统楹联文化,同时加深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及热爱。“汉字绘本篇” 从“日月山川”“上下十千”“松柏晨露”“森林雪野”四个方面,向孩子们展示了汉字的造字方法,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古文字的王国,领略古汉字的奇妙和伟大。
2.毛笔课程
三至六年级主要学习毛笔书法,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范本,从基本用笔到结构取势、章法布局,循序渐进地学习毛笔书写技法,提高书写表现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构建了“技法训练+文化熏陶+创意实践”的课堂模式,课堂上三者时间比例大致为5︰3︰2,力求以技法训练为中心,融合相关学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凡解一字,便是作一部中国文化史”,教师讲授范字时以“识篆习楷”为导入,从“字源字理”领域,通解音义偏旁,知其源流。在“汉字表现”领域,遵循“一课一字,一字多得”的原则,以教材范字为基础,发掘校本资源,设置读帖分析与练习、效果评价等环节,检验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习得欧体楷书的结构规律。“赏析评述”领域,设置“课前五分钟”鼓励学生登台演讲作为导入,或讲述书家故事,领略名士风流;或带领大家走进故宫武英殿、国家博物馆,赏析历代法书碑帖。“创作实践”领域,学生临摹的碑帖、创作书写的内容多选自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儒家经典、诗词格律、诗文赏析,让书法的形式美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在技法训练的基础之上,教学中通過发掘校本资源,结合学情,寻找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开展书法创意实践活动。例如:以节日为序列,书写节日贺卡。母亲节以“寸草心”父亲节以“如山”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或以四季节气为序列进行创意实践,秋日落英缤纷,满地金黄,捡一片银杏叶“墨趣书秋情”。让学生在书写中感知生活,书写美,创造美,使书法课堂实践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将创设情境与书法实践相结合。
3.校本课程
海淀区民族小学位于马甸黑庙遗址,现存古建筑遗迹有大殿(仅存基座)、东西配殿及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经典布局方式,点缀其间的楹联匾额又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深入发掘校本资源,以“四合院中的书法艺术”为主题构建起一套独特的校本课程。课程以探究、体验等方式学习传统建筑规制及楹联匾额的文化内涵,开发《校园文化五体书法集字字帖丛书》,以校园诗歌、楹联匾额为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集字临摹创作。
二、社团建设
学校一方面紧抓基础普及,一方面加强社团建设,培养书法拔尖人才,引领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学习书法技法与文化。社团自2012年建立至今,规模已由30多人发展到200余人。
(一)社团课程设置
社团秉承专业培养、分层教学的原则开展教学。共设置柳体楷书、颜体楷书、欧体楷书、赵体楷书、魏碑、隶书、篆书、硬笔书法九个专业组,每组配备专业师资作为导师,引领学生从书写技法、书法文化、创作实践等方面学习书法艺术,提升个人修养。同时,开展“家长书法课堂”,对家长进行书法培训,招募家长志愿者,推动家校共建。
社团还定期开展校外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整合语文、书法、历史、音乐等学科内容,通过参观、讲解、观看视频、动手制作、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元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秘汉字发展的知识,力求做到寓教于乐。
(二)社团展赛成绩
几年来,社团学生的书法水平与学科素养得到稳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有200余人次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还受邀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少年儿童的书法技艺。2017年,我校共54人次在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节中荣获一、二、三等奖项,在所有参赛单位中名列前茅。
三、书法活动
学校重视活动育人,通过开展校内活动、组织校外实践、参与对外交流,激发师生习字兴趣,营造浓郁的书法氛围。
(一)活动课程
学校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组织“翰墨薪传”活动,邀请欧阳中石、卢中南、刘文华、李松等当代书法家走进校园,为全校师生讲评作品,手把手指导学生习字。学校以“传承经典文化,百人书写论语”为主题举办书法教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展现了学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书写技巧。与会专家对学校系列书法活动给予了极高评价。
每年春天海棠花开,学校都会在古色古香的立人书院内举办“海棠雅集”书法笔会活动,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众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同师生、家长挥毫泼墨,让全校师生得以领略当代书法名家的风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旦前夕,学校都会举办“迎新笔会”,师生共写春联,在浓浓墨香中辞旧迎新,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
(二)校外实践
学校依托各方面资源,积极开展校外书法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如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前往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开展“神奇的汉字”书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讲解、观看视频、动手制作、知识竞赛、自主探究等丰富多元的活动方式,整合多学科内容,促进学生对于汉字、书法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探秘汉字发展的知识,传承中华典籍文化。
为展示书法教学成果,学校定期赴校外举办书法展示活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举办的书法系列展示有: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民族小学书画展”,全面展示学校美育成果;联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密云区青少年宫,举办“两地三校手拉手,童心绘写中国梦”书法联展,促进学校师生同中学、校外培训机构交流;组织学生参与“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节”“大小携手,美焕童心”高参小项目汇演等活动书法创意展演等。
(三)对外交流
书法教学作为民族小学的特色学科,其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外国友人到校参观交流,学生作品更是多次应邀参与跨国联展,如参与第65届和第66届“全日本学生书道展”。学校多次作为主场承办市区各级书法比赛,如协助团市委、市教委、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第三届“兰亭北青杯”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颁奖仪式,会同中书协、北京书协考级中心承办“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节”现场决赛等。
学校举办的各项书法活动既提高了全校学习书法的热情,同时也是对学校书法教学成果的有力宣传,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2017年6月,学校承办“首都书法教育2017 学术前沿论坛教育学会专场”,马万成校长作为北京市优秀书法文化特色学校校长代表,做了“与书法结缘,传文化基因”的主题发言,向北京中小学书法特色校校长、各区书法教研员、优秀书法教师代表介绍学校书法教育经验,为首都中小学书法教育树立了典范。2017年12月16号,学校应邀参与“全国中小學书法教育教学研讨会”,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书法教育实验校”称号。
四、文化营造
民族小学把校园当做一本可以翻开的大书,学校校园环境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处处是美景,每一位漫步于民族小学校园的人都会感受到古典的韵味,给学生营造无处不书香、入目皆雅趣的校园文化氛围。
“窗明几净,闲暇得书,人生一乐”,古雅的文耘亭,精致的小桥流水,静美的四合院,宏伟的崇和馆,无不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创意,点缀其间的楹联匾额、书法作品更凸显出学校的人文情怀。
学校将书法学习纳入教师常规考核,面向全体师生提出“全民习字”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自2014年起,学校开始倡导和要求全校教师带头学习书法,并为教师配备了专业的书法用具,鼓励教师书法练习。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参加书法培训,每周上交一幅书法作品并悬挂展示于惠泽苑,定期由书法教师进行评比,并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全校师生书法习作展。
学校推行项目管理制,将书法列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项目,由书法老师牵头推进全校书法教学、全员习书、教师书法培训及书法活动开展。
毎周三的课外活动一小时是全校“师生共写”书法练习时间,对全员普及书法。每两个班级配备了一名“高参小”项目书法专业研究生轮流进行指导,切实保障全校师生进行系统、高效的书法练习。每周书法练习后,各班将每位同学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览,供同学间相互学习。书法项目组教师对全校书法练习进行巡视、考核,并将本周书法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公示。此外,学校每月通过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表彰书法优秀班集体和书法小标兵,为同学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结语
通过对汉字的书写,书法以其特有的、合乎美学规律的造型形象和笔墨韵味,融入了华夏民族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思考,使书法成为了一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审美意识。
当代小学书法教育早已不只是读书识字,更是将书法作为传承华夏传统文化的载体。海淀区民族小学常年坚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书法教育的普及,在引导教育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今后,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书法、练习书法,通过书法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淀区民族小学的书法教学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马万成/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王晶/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郑钟跃/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