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英语教学创新现状及理论分析

2022-04-08 06:04
焦作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育部韩国

焦 洁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经贸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Basic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中指出,“课程目标是某种学习的选择,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要考虑目标价值的评估。教育的广泛哲学含义就是要引导学习者作出学习价值评估”[1],语言学习也是如此。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推动了外语学习的普及。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将英语作为除母语之外的第二门语言进行推广,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更是掀起了英语学习热的浪潮。在制定外语教学课程时,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士依据学习内容的价值评估来作出选择。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的价值在于语言信息沟通交流的能力,由于语言学习价值的稳定性,所以,尽管国际局势瞬息万变,英语存在的重要性没有改变,而且,为了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外语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英语课程的改革创新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

在几十年的英语语言教学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和方法在不断地调整。这些变化是不是创新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克认为,创新是个人或多人看待事物新的想法、目标或实践,旨在实现与预期目标相关的改进[2]。预期目标至关重要,并且是经过深思熟虑而规划的。因此,EFL课堂教学的创新被视为英语第二语言课程教学的根本变化。

在这几十年中,我国的EFL教学有哪些创新?和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特点?韩国作为亚洲外语学习的先驱者,有许多可以借鉴和讨论的地方。本文将针对韩国EFL课程创新以及我国EFL在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巨大变化进行对比阐述。

1.韩国英语课程创新现状及理论分析

为了能够在国际事务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韩国很早就开始推动全民外语学习,但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学与学习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政府从政策指向和课程支持方面推动着“英语热”,另一方面,普通民众(非留学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英语热”与普通民众的基本需求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韩国英语教学的弊端体现在课堂教学以语法教学为基础,以语法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方式,学生表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学习趋势,这样的教育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状况,韩国教育部意识到英语教学必须改革创新。根据韩国教育部的要求,韩国的中小学课程首先进行改革,推出一系列改革新政策,例如,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韩国政府认识到旧的英语语法学习大纲限制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这时,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 被引入英语教学中。CLT旨在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内容的掌握和语言的沟通,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因此,韩国的英语教学方式发生了相应改变,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韩国政府出版了10多套英语教材供中学英语教师选用,教材中听力和口语活动比旧教材有明显的增加。由于政府的英语教学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改为以交际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马克教授将语言教学的创新解析为以下几个问题:人、事件、范围、时间、原因和过程,他提出了多学科创新框架,进一步研究了课程创新的参与者、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等问题。马克教授在课程创新理论框架里,对于创新的系统性背景、创新的基本性质、创新对EFL现状改进的程度以及创新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地说明[2]。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理论,简单分析韩国目前英语教育的制度和改革相关问题。

马克教授的理论框架下的“人”是指参与决定是否采用创新的各类参与者,因此,根据这个理论,韩国课程创新中的个人被分为课程创新的决策者、执行者、目标对象、改革者、改革支持者和改革反对者。澳门大学的李德凤教授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在韩国的英语教学创新中,韩国教育部是决策者,决定将CLT引入英语教学;教师、院长和校长是CLT的执行者;学生是目标对象;课程设计者、教材开发人员和教师设计新课程,所以,他们是改革者。在实际的创新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反对CLT的人都会影响创新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所以,这四类参与者中的任何一类都可以转变为反对者[3]。

韩国教育部于2008年发布的新的韩国EFL教学指南明确规定,CLT应取代韩国学校的音频语言法和语法翻译法[4]。EFL的创新来源于长期规划与研究,通过研究、开发和测试,制定适用于广大学校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最后,大规模推广给学校和学生。制定EFL创新决策的过程需要提前考虑影响创新的所有因素,这样有助于创新的有效实施。

2.我国英语课程创新现状及理论分析

我国和韩国都是亚洲国家,都有发展全民外语素质的必要性。我国的教育以国家公共教育为主,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全民英语教育起步较韩国晚,但教学方法和语言考试内容则与课程改革前的韩国一样,都是以语法为基础,这制约了我国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所以,从上世纪末起,我国政府开始探索实施创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为我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方面积聚人才储备。为此,我国教育部尝试将语法教学大纲改为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交际教学大纲,同时,新教材的创编为师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用技能的练习。

我国教育部决定实施课程改革,要求必须进行课程创新,设计新课程。中国EFL教学改革从教材、方法和价值观这三个层次来说是全新的。我国英语教学的价值观正在从语法型向意义型转变,这意味着交际语言教学(CLT)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语言教学的主导价值理念。此外,我国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以学习者为重,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主导,不再以“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教授语言知识,而是以“布置任务、协助完成”的引导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语言需求和学习目标。此外,英语教学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在CLT创新之前,全国广泛使用的材料并不重视听力和口语实践,目前,我国义务教学阶段的学生所使用的新教材普遍分为五部分:听力、准备部分、阅读、口语、练习。从新教材的组成可以看出,新的英语教学不再纠结于“听说技能和读写技能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从英语语言实际应用的功能性出发,强调语言交际的特点。

自从我国教育部决定实施CLT创新以来,我国采取的CLT创新体系和韩国大致相同:英语课程创新的决策者同样是政府部门——教育部;学校和老师层面是执行者,使创新观念得到实施;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象是在校学生;新课程设计者是改革者,比如教师、课程设计人员和教材开发人员。决策者、执行者、目标对象和改革者都是创新的参与者,然而,这四个群体也同样可能成为创新的反对者。

参与课程创新决策的过程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实施。在马克教授的研究中,他提到课程创新有五步决策过程,即制定决策、决策说明、决策采用、决策实施、决策持续和变化。在我国,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参与决策的个人或集体在五步决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正如前一段中所提到的四个群体(政府部门、学校和老师、在校学生、新课程设计者)可以看作是创新理念的采用者;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是体现制度价值并作出决定的创新决策的采纳者;学校和老师执行政府的决定;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共同确认该课程创新决策的实施,并持续反馈创新效果。

3.两国英语课程创新效果分析

在韩国教育体制中,私立学校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排名靠前的学校中,私立高中占40.2%、私立大学占86.5%,这就意味着韩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向私立学校倾斜,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因学校实力不同而参差不齐。由于私立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从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英语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英语教学CLT创新在韩国私立学校中实践的效果要优于一般公立学校。

我国的教育体制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因此,政府推广创新是我国CLT创新的优势之一。我国政府部门和课程设计者考虑众多因素,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长期规划,例如,如何制定适当的课程、如何制定评价以及如何向潜在受众(低龄英语学习者)推广创新理念。同时,我国教育部是开发新的CLT课程的决策者,政府可以帮助解决创新实施时出现的全国性问题。

我国CLT创新的另一个优势是可持续性的问题解决模式:创新实施—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反馈评价—再创新实施。我国教育部决定英语教学创新常态化,并努力解决我国教育所面对的众多问题,如班级人数过多,缺乏有效、高效的评估手段,缺少教师等。在此过程中,可持续性问题解决模式逐渐形成:CLT创新的实施过程也是创新探索的过程,创新会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改进。在课程创新实施过程中收集学生、教师、学校所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将信息转化为更加适合、更实用的创新内容,这个过程是理性的、系统的、理论的。

然而,我国和韩国在英语教学CLT创新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英语考核应试制度。“虽然韩国政府积极推进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式语言教学法’(CLT),但学生和家长们希望老师做的却仅仅是帮助他们提高考试成绩。如‘修能考试’中没有英语口语考试,学生和家长便要求英语老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其他考试科目,而非英语口语上。”[5]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创新也受到应试制度的制约:口语和听力的应试题型相对单一,判分较为主观,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对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考核并不到位,目前我国的英语考试仍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在这种考核方式影响下,英语教学过程出现了矛盾:在英语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量按照CLT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进行训练,但在复习考核过程中,又不得不把复习的重心放在英文读写上。这种割裂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反过来限制了CLT创新的发展。

4.结语

作为亚洲国家,我国和韩国在外语教学、学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在积极探索CLT改革创新的方法。然而,因为国情的不同,两国推广CLT改革创新的效果也不大相同。李德凤教授指出,韩国虽然是最早在学校采用CLT方法的亚洲国家,但由于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使CLT引入韩国学校的效果受到影响。而我国因为教育规模庞大,英语课程创新实施的速度和进程各不相同。此外,中韩两国因为英语考核应试制度的制约,CLT创新实施并不一帆风顺。

从本质上来说,CLT创新概念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创新管理和务实性却非常复杂,创新在实施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国英语教育界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就是我国英语课程理论性创新的阶段性成果。《标准》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6]。颁布的课程目标不再以单词量和阅读能力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不再以语法考试为主,而是注重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ELF的价值从语法型向意义型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考核不再是一张试卷的考核,而是多种形式的、包含各个语言能力的考核。这一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展示了我国CLT创新的进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育部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在韩国走马观花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