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培明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从原本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若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开展教育工作,很难培养出需求人才。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实践的机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因此,必须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做出调整。
一、合作学习概述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方法最初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期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形成了教育理论,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是以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共同任务为目标,从事学习活动,在相互合作下探讨问题,促进组内成员综合水平提升。在此期间,学生始终处于高度集中、思考、探究状态,可将学习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在我国教育活动中,已经将合作学习应用其中,借此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从现阶段小组合作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①顾名思义,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才能相互合作、探讨;②需要组内成员相互互动、沟通,在互动协调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体验;③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整个小组必须具备明确目标,只有在共同目标的统一调度下,小组内成员才能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有关知识,形成合力;④将个人竞争转化为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集体荣誉感往往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形成强烈学习的积极性;⑤合作学习由教师整体设计,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课题或任务开展讨论,虽是教师组织,但教师主要肩负引导职责,并非完全把控过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二、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
(一)开辟教学模式新领域
传统教育观念下,学校教学以讲授、灌输为主。数学学科更多是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如数学公式、定理等,要求学生记忆、掌握。这种硬性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合作學习的应用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将合作学习运用其中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代教育理念及新课改、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有利于开辟全新的教学思路。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学生应为课堂主体,教师担任课堂组织者、指导者角色,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标,合理规划课堂教学任务。合作学习的有计划展开,为师生关系和谐创造了良好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思路被动完成探讨过程,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教师的间接性参与,则可以为初中生探讨数学知识、问题提供新思路,还可以由学生负责讲解自己的理论与观点,进而达成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最终目的。
(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是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学习的关键节点。相较于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刺激下,积极主动探索,而教师则从旁协助,指导、观察学生情况,并为之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使课上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数学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四)有助于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当将单一的知识教育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思维培养。合作学习,是以2~6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全过程,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在此期间学生之间必须相互协作、沟通、互动,才能对同一任务目标展开探索与讨论,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合作的必要性,进而形成较好的团结协作意识,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相适应。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为满足生产、教育、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对学术型人才有着较高需求,但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发展,技术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发展所影响和决定的。初中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思维的关键阶段,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也需要适当调整。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初中生普遍缺少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快速阶段,即青春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等,且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期待获得教师与家长的认可。传统教育模式很难较好考虑到学生自身因素为学习带来的影响,只是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硬性记忆,不会过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导致学生学习自信心、兴趣受挫,最终导致缺少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的消极后果。
其二,教学模式单一,虽然近几年教育理论更为完善,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且在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应用,但多数学校仍然以高分数为主要追求,进而影响了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模式呈单一状态,无法较好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也被削弱,难以取得较好教学成果。
其三,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现下多数数学教师虽然已经将现代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教学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主导的客观事实,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四,评价指标单一,无法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从现有的初中教育评价体系来看,分数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对学生能力、素质等方面缺少客观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合作学习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的教学方法,提倡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需要。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热情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最为原始的动机,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在后续以高昂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全过程。合作学习的应用,也要从学生兴趣、学习动机角度出发,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在相互配合、沟通、交流中,丰富学习体验,并最终在个人兴趣的驱使下,完成整体学习任务。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在长期教学中,观察学生,认真了解学生性格、学习习惯、学习现状等,这样才能合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科学分组,保证小组间的能力均衡,避免出现弱势小组的情况。小组成员搭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等,保证组内成员的均衡性,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发挥个人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深化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比如,教师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x2+5x+6=0”这一方程式,让学生求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学生会按照教师要求开始计算,并纷纷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计算出正确结果,但对于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很难说出具体依据,而大部分学生则计算错误,对照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后,学生心理可能会产生误差。这时,教师可引入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划分小组后为其布置学习任务,可为学生布置多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学生解析完成后,提供正确答案,让学生对比、分析,小组内合作探讨,最终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形成理论知识。这种经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答案,往往比直接讲授更加深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把握合作契机,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并非所有课程、课时都适用合作学习,而是要根据课程进展情况以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合理安排。同时,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有挑战性、趣味性,避免合作学习最终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课上教师应把握合作契机,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把握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行程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思路,但却无法将思路具象化,最终造成解题困扰。此时,教师可利用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思路,以获得正确答案。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跑,如果相向出发,每隔2.5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向出发,每隔10分钟相遇一次,假定两人速度不变,且甲快乙慢,求甲、乙两人的速度。”配合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然后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获取解题思路,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因意见不同产生争论,但这一过程代表着学生的不断思考,且有着自己的认知与见解,还需教师从旁协助、引导,避免矛盾升级,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合作竞争,同步推进合作学习进度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合作就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使小组内成员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争取快速获得成果,这种胜负欲往往能够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讨的动力。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适当融入竞争因素,即将合作学习与竞赛相互联系,进一步放大竞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授完“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知识点后,可开展小组比赛,利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分值的数学题,最后回答正确且获得总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冠军荣誉以及一些奖品。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值为2分;进阶题则是考查学生的思维与知识运用能力,分值为5分;高阶题,则是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分值为10分;若解题结果不正确,则只能获得1分。每个小组需要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分配小题,选择对小组成员最优的题目分值搭配,在保证解题正确率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组合。不管是比赛分数计算,还是题目解题,都能较好考验学生思维,以及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意识,促使学习小组在竞争中加深思考、提高个人能力。
(四)科学评价给予学生积极鼓励
小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从多个层面对小组表现、组内成员进行客观评价,使其在接受评价后能够不断改正自身缺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以全新面貌应对各类问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客观、全面,保证评价指标多元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1)对小组探究得出的成果以及小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分为小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两种。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清楚、明确了解学生的探究、解题思路,论证其可行性,而后对不同小组的思路进行评价。在此之后,由教师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吸取对方小组思路中的精髓部分,对比自身,进行调整与反复修改,从中获得启发,相互借鉴。
(2)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即由小组内部对各个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从旁协助,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防止出现因学生自身因素导致评价出现偏颇。
(3)小组成员自评,对自己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整体表现进行反思,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自我评价。
(4)由教师记录学生的评价情况,形成系统记录档案,便于记录学生的变化情况,并对每一位学生做总体评价。评价时,教师应减少批评,更多的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再进行评价,且评价话语不应完全否定学生,而是要先肯定学生自身的优点与突出部分,再针对细节问题做具体分析,用初中生能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展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等有着重要意义,是转变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热情、把握合作契机、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科学评价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等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突破原本的数学问题束缚,使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具备更强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