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玲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自1870 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Langdell)首创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以来,案例教学逐渐被引入法学、医学、管理学等领域。特别是20世纪60 年代以后,案例教学应用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而且逐渐由美国影响到欧洲、亚洲等地。然而教师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则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 年代才真正得以应用和研究。[1][2]近年来,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将案例教学作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加强案例教学。2013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 号)明确要“加强案例教学”,毕业论文中可将案例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将优秀教学案例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评体系,同时案例教学等改革试点成效将作为培养单位申请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其定期评估的重要内容。[3]2015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 号),文件对案例教学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认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并呼吁培养单位和全国教指委积极组织授课教师致力于案例编写,吸收行业或企业骨干、研究生等共同参与,鼓励教师将案例编写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开发和形成一大批基于真实情境、符合案例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4]以上文件的发布显示国家在宏观层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案例教学和案例开发的高度重视。但纵观学界对教育硕士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面向教育硕士培养的案例研究成果极少。鉴于此,以教育硕士中的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案例开发的必要性、困境与途径,这对于促进学科教学(英语)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特定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国家开设了面向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英语课程专任教师的重任。但与师范本科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国家对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例,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绝不等于简单的教学技能训练,也不是对教学策略的机械模仿和单纯复制,而是在培育优异的外语教学能力和高超的外语教学艺术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教学实践理论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反思增强学生对外语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个人教学智慧。换句话说,针对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不脱离理论导向的,是具有理论深度的实践能力培养。
面向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培养的案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案例主题的确定、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案例撰写与修改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而是需要案例开发者具备深厚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和现代外语知识,并结合外语教育理论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理性反思。因此,师生通过案例开发过程中的深度合作,可将外语教学理论与外语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反思中增强对基础外语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实现个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从而满足国家对学科教学(英语)硕士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
陈晓端、席作宏(2011)借鉴了美国学者索尔蒂斯对当代教育哲学的分类,将教学哲学划分为三个类型:理论的教学哲学、群体的教学哲学、个人的教学哲学。其中教师个人的教学哲学是“由教师个体的教学观念群所组成的教师对于教学价值与意义的追寻、反思、批判和建构的成果,是教师自主地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的思想前提。”“完整的教师个人教学哲学体系包括了个体教学本体论、个体教学价值论、个体教学认识论和个体教学方法论等四个基本的部分。”[5]作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总和,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指导着个人教学实践,影响个人教学行为,决定个人教学成效。比如,受教师个人教学哲学差异的影响,同一堂课在教材和教学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必然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虽然每个教师对教学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系统、稳定、科学的教学哲学绝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它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个体建构。鉴于此,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教师个人教学哲学建构的有效途径尤其重要。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案例开发可成为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实现个人教学哲学建构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教学案例开发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优秀教学案例开发实际上包括了案例撰写、案例研讨、案例应用与实践、案例反思四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对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哲学的建构。以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教学案例开发为例,在案例撰写阶段,教师需系统了解英语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内容、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媒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学习和领悟中学英语新课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寻觅有启发性的典型教学事件,然后对教学事件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等进行回顾,对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教学事件中蕴含的教学智慧,挖掘教学事件背后的教育规律,初步形成浅表层面的教学观念。在案例研讨阶段,教师借助于英语教学理论研究者及中学(中职)英语一线教师等群体对案例进行的深度分析和交流,吸收他人的独到见解,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案例应用与实践阶段,教师将撰写的教学案例运用到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的课堂以及联合培养基地,接受课堂检验,实现由观念层面的个人教学哲学到实践操作层面的教学哲学转变。在案例反思阶段,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修正,并持续不断地分析不同教学情境下不同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异同之处。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实施,教师个人教学观念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这种教学实践“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教学事件,而是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对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学策略的整体,这便是理论形态的教师个人教学哲学。”[6]
学科教学(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英语专业教师,然而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生源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尤其重要,而案例教学是培养其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
刘刚(2008)描绘了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模型,认为其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机制:知识来源扩大机制、学习内容的优化机制、学习效果的改善机制。[7]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作用机制在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在知识来源扩大机制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打破了教师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讨论,因此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不再局限于教师单方面,也可以从课前预习、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向外界、同学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在学习内容的优化机制方面,传统课堂讲授法侧重于对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比如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而对程序性知识,比如如何设计、选择、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讲授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但案例教学法则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性,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情境的分析,寻找关键问题,并尝试站在当事人角度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程序性知识的获取。在学习效果的改善机制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环节的系统参与,所获取的知识信息量扩大,同时对案例典型教学情境、教师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重难点处理等均有深度思考,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了系统的教学能力。
学科教学(英语)案例教学作用机制的发挥离不开案例开发,没有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的作用机制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案例开发的质量也会影响案例教学作用机制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培养中,案例开发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机制的重要前提。
为了解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培养中教学案例开发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参与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培养的教师和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认知情况、开发情况、开发存在的困难等三个方面。
在对教学案例内涵的理解方面,47.83%的教师认为“教学案例就是例子或故事”,33.91%的教师认为“教学案例是对实际教学情境的记录”,13.91%的教师认为“教学案例就是课堂教案”,4.35%的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表明,66.09%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内涵理解有误。在对教学案例构成要素的认知上,教师对各选项认知的高低依次为:背景(85.22%)、主题(69.57%)、案例问题(30.43%)、情境(35.65%)、细节描述(41.74%)、以上不清楚(6.96%)。这表明,教师对教学案例发生的背景、主题、细节描述等方面认知度比较高,而对案例问题、情境认知度相对较低。在对教学案例的特征理解方面,教师对各选项的认知情况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典型性(86.96%)、真实性(73.91%)、问题性(34.78%)、理论性(17.39%)、以上不清楚(5.22%)。这表明,教师对教学案例典型性和真实性认知程度比较高,而对问题性和理论性认知程度偏低。归根结底,教师对教学案例要素、特征等方面的认知情况与对教学案例内涵的理解不当有关,混淆了教学案例、例子、故事、教案四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参与案例开发情况方面,33.04%的教师有过1 次案例开发的经历,13.04%的教师有过2 次案例开发的经历,5.22%的教师有过3 次及以上的案例开发经历,48.70%的教师从未参与过案例开发。在教师对案例开发流程或过程的熟悉情况方面,13.04%的教师表示非常熟悉,23.48%的教师表示熟悉,34.78%的教师表示不太熟悉,28.70%的教师则表示完全不熟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使用情况及案例来源方面,18.26%的教师选用自己独立开发的案例,13.04%的教师选用与他人合作开发的案例,72.17%的教师选用互联网、图书及其他渠道的案例,6.09%的教师表示从未使用过案例。
教师案例开发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案例开发经验不足(55.65%)、案例开发精力有限(37.39%)、学校对案例开发支持力度不够(45.22%)、缺乏案例开发的资源和渠道(26.96%)、案例教学实践条件有限(21.74%)、其他(3.48%)。教师案例开发困难的原因包括: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64.35%)、对案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35.65%)、案例开发培训机制不健全(58.26%)、学校职称考核标准不完善(79.13%)、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力度不够(27.83%)、其他(4.35%)。
综上可知,第一,多数教师对教学案例内涵理解不当,对案例要素、特征认知不足;第二,多数教师对教学案例开发参与力度不够、对案例开发流程或过程不熟悉,且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案例多为他人开发;第三,案例开发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其中开发经验不足、学校支持力度不够是主要困难,这与学校职称考核标准不完善、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案例开发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针对案例开发的困境,面向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培养的教学案例开发可从团队建设、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关系协调、支持性条件的完善等方面着手。
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对案例主题和关键问题的确定、案例素材的搜集与取舍、师生调研、案例初稿写作与修改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以案例素材的搜集与取舍为例,该环节的具体流程包括课堂观察、课堂录像文本转换、文本通识性和学科性的分析、教师访谈提纲的制定与实施等步骤。在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教学案例不纳入科研业绩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学科教学(英语)授课教师或导师开发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困难。
从培养目标来看,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中学(中职)英语教师的重任,因此其案例开发离不开中学(中职)英语一线教师及其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从培养对象来看,案例开发也离不开案例教学的广大受众——研究生。因此,结合各方优势,将高校教师、中学(中职)英语一线教师、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均纳入案例开发队伍,打造出多元化的案例开发团队,通过三方合作的方式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
高校教师方面,他们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对中西方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育研究方法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白案例开发的目的,知晓案例开发的使用对象,熟悉案例适用的课程,能为案例开发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中学(中职)英语一线教师可承担案例开发素材提供者的任务,通过他们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中学(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故事的讲述和反思,为案例开发提供必不可少的鲜活而真实的素材;而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既是案例开发的服务群体,又是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能承担案例开发过程中的课堂实录、文本转换、调研与访谈、案例初稿撰写等方面的初步工作,有的研究生还能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案例修改的任务。总之,各方主体在案例开发过程中可取长补短、相互合作,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教学是实现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能够扩大学生知识来源、优化学习内容、改善学习效果。同时,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吸收他人教学智慧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思想,完善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决策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正因如此,案例教学成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但实际上,案例教学效果受到案例开发水平的牵制。以教学型案例为例,案例素材与案例主题的匹配性、案例风格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案例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案例编排的规范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和案例使用的便利性等都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鉴于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的密切关系,促进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案例开发促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反思,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中隐藏的不足;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教师还可以对课堂进行重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反过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案例开发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能为案例开发提供典型素材。从而能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英语)案例教学的效果。
成功的案例开发离不开相关支持性条件,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也不例外。
1.观念上的支持
由于教学案例与课堂实践和教师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其实践性比较突出,而理论性明显偏低。长此以往,在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高校,案例开发工作便被视为一项学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有研究者对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调查发现,“近80%的高校仍未将教学案例成果认定为科研成果”[8],案例成果无法与科研论文的地位相比,在高校职称评定条件中教学案例极少被纳入晋级条件中。即便少数高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对案例的级别要求比较高。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实践性比较突出,但其任课教师和导师绝大多数都是理论研究出身,在高校学术环境下,为职称晋级的需要,主观上也都是重论文发表,轻案例开发。因此,要改善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的困境,需要在观念上要摒弃对案例开发工作的轻视,将教学案例与科研论文同等对待,才能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案例开发的工作中。
2.培训上的落实
多数教师对教学案例内涵理解不当,对案例要素、特征认知不足,对案例开发流程或过程不够熟悉,开发经验不足。面对这种困境,学科教学(英语)培养单位有必要对授课教师及导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比如在案例认知层面,可对教师开展案例内涵、类型、构成要素、特征、开发原则等方面的培训;在课程分析层面,可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开展案例开发需求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目标分析,根据具体课程开展课程内容分析;在案例撰写层面,可对案例主题的确定、案例素材的选择与编码、案例编写的规范等进行培训;在案例评估层面,可对案例评估标准、案例问题的发现、案例修正意见等进行指导。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学科教学(英语)教师和导师对教学案例的认知水平,增进对教学案例开发流程或过程的熟悉程度。
3.资金方面的支持
案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支持。哈佛商学院在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近年来,为实现案例教育国际化战略,哈佛商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亚洲知名高校的商学院开展了“案例方法和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项目”(“PCMPCL 项目”),向亚洲高校输出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模式和开发体系。[9]面向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培养的案例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相关人员开展前期培训,此外还有调研、撰写、评估、研讨、实践等环节,有些环节还涉及与中学或实践基地的合作,这些活动当然离不开培养单位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通过案例合作等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支持,尽可能地为案例开发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
近年来,国家在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案例教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鼓励培养单位加强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开发,案例开发的质量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开发迫在眉睫。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还存在诸多困境。为此,本文从案例开发团队建设、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发展关系的协调、案例开发支持性条件的完善等方面探讨了面向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培养的案例开发途径。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下,这些途径兼顾了学科教学(英语)案例开发的主客观条件,且可操作性比较强,有助于缓解其案例开发的困境,促进案例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