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见水闽南古村落

2023-04-10 20:05蔡刚华
闽南风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厝闽南

蔡刚华

最能体现“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地方莫过于历史村镇、传统古村落。目前,漳州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名村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名村16处;中国传统村落45处;省级传统村落75处。

闽南的古村落总有些相同的构成要素:村口那闪烁着古意包浆的石桥,溪水如白练般洁净素雅,桥边定有几株盖如巨伞的老榕,村里那汲上一口都清甜的古井……在层层群山与盈盈绿水间,闽南古村兴许还冒出祠堂书院、牌匾旗杆。儒雅水灵,让人过目难忘。

洪坑村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有洪坑富,没有洪坑厝”,说的就是漳州天宝洪坑的古厝壮观出名。一弯碧塘映衬着这座当地称为“七房大厝”古建筑,每一房格局和风格都差不多,依坡面水,一字排开。大厝之间门户相连,颇具迷宫特色。在设计上,大屋与大屋、大屋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门户相连。只要七座大屋的大门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而各家各户却出入方便,来去自如。

古道边古厝里,最具特色的当属康熙六十年建造的石楼鸿湖楼。它与南靖客家土楼形制相仿,只是建筑材料为青石青砖,故不称土楼。石樓共有18间房子,各间相通,冬暖夏凉,曾经各户人员聚集,十分热闹。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楼内的村民陆续往外搬,在村里其他地方建房,如今楼内仅住着一位修族谱的老人。

钟灵毓秀的洪坑也是个出英才的地方。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戴文赛,他是提出宇观这一新概念的第一人,开创了中国天文学哲学领域中对宇观过程的特征和规律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天文人才。浩渺的宇宙中,编号3405的小行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走进洪坑,尚有一处闽南最早的“村民公约”,就是清康熙年间的“鸿湖社会禁牌”的石碑。碑上所写的尽是不许犯尊欺弱、窃取物件,不许架棚作厕、起盖小屋等乡规民约条文。老祖宗句句都在讲规矩,细想一下,其实对一个集体、一个组织,讲规矩都是件很重要的事。时至今天讲规矩的话题也时常被频繁提及。

湘桥村

一条不知名的村街把古厝群和华佗庙联在了一起,九十九湾内河蜿蜒而过,平日里村民们在这里可撒网、垂钓、洗衣、游泳……每当端午节时,还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村民前来观看龙舟赛会。

湘桥村的“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赫然呈现在眼前。

“大夫第”是古村最壮观宅第。典型的清代官宅建筑,宅院大门额顶悬挂“大夫第”匾。在闽南、在湘桥考究一座大宅院其实应该先看石鼓。石鼓上的浅深浮雕及动物形像已经告诉你了这家主人的官级与品味,如同当今的晒微博。大院内朱廊画壁,长廊曲回。宅内每进都有一幅大型木格屏风,这种既装饰又实用的隔屏,在清雅淡幽间让宅落更迷离。在古厝群中间,还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华佗庙,它是全省唯一的华佗庙,庙内供奉三国名医华佗。庙虽不大,但却特色有三。一是闽南少见的“畚”形窗;其二是主殿左右墙上相传是大书法家朱熹的手笔“忠”“孝”“廉”“节”。另有大殿上的“仙方妙著”巨匾,书风灵动超脱。

九十九湾是湘桥的魂,村道旁的绕村河道九十九湾也称湘江,湘江上架有一古桥名曰湘桥。在此灵桥仙水的境地里,湘桥村便人杰地灵起来。漳州画院首任院长黄稷堂就是在这块秀水仙桥上成长的乡贤俊彦。黄稷堂,号湘道人,晚号稷翁。师从刘海粟、潘天寿等名家,其画作笔墨凝炼、形神生动,尤以花鸟画为最。 当年弘一法师驻锡七宝寺,与黄稷堂交往颇深,两人常在一起商榷书法艺术,黄稷堂亦曾受托为弘一治印,其篆刻得到法师的高度评价:“仁者篆刻甚精”。黄稷堂晚年作画时,落款常为“湘桥稷翁”。可见湘桥的水,湘桥的魂早已平静地沁入了他的心脾。

湘桥,适合午后时光的消磨与挥霍。在这可以安静地看溪水流过九十九道湾,也可以和坐在溪边的石阶上的老人谈一段掩在门后的往事……

塔下村

南靖塔下村是一个中国典型客家村落。这里四面环山,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站在村中央的沿溪的村道上,看得到水气与山色的弥漫,霭雾在青气中浮淡。一条欢快小河在山谷间跳跃而来,在村中形成了有凹凸感的造型。

塔下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由于闽西南山高林密,盗匪猛兽为患,加上不时有村落间的争斗,最初居住的土茅屋不适合聚居需要,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溪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合型土楼。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张姓族人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迹磨得圆润,细雨轻烟,闪出柔和的光泽。

沿着村道一路向上,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前就是德远堂家庙。草地连着一片葱郁的风水林,树林随着山峰向上延伸,直入云天。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庙宇疏影倒映。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3支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势欲腾飞。德远堂现存国内最多的石龙旗。在旧时每一次竖起石龙旗杆,就意味着一件可彪炳史册的好事诞生了。仅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族中有14人获得举人、进士学衔,于是张家家庙前便先后树起14支石龙旗杆。旗杆文化已成为塔下张氏族人笃重文明、注重教化的思想理念。

站在塔下跨溪而立的桥上,手抚桥栏望远,树木郁郁葱葱,山色如黛,连绵的竹林,葳蕤的草木。暮色中,溪水流动的声响从桥下传来,清新中夹带着些许雾气。河两岸土楼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腾,一轮明月不知何时已从山岗爬升,月色静静地流泻,为大地覆上一层轻纱。塔下村,你可知梦里花落多少?

埭美村

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的埭美水上古村。四面绕水,一条狭长的村道把276座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穿绕串在了一起。村里古建筑群对称排列构成一个颇有阵势的水上村庄。在盈盈水间的古厝每座都是大小一致、风格相同的明清古厝。每一座都是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有一种美来自于集体的凝聚力,规整、统齐是这种美的主色调。因为一句祖训,也因为高不过祖厝的内心暗示。于是在全体村民的自觉下,一个绮丽般秀色可人的水上村庄就这样诞生了。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只隔一米多宽,当所有边门都打开,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这么形成了。雨天,不带雨伞走遍全村也不会淋湿,走的就是这条村道捷径。

环绕村庄的内河通往外界的南溪港。南溪港曾经是繁荣一时的闽南重要古港,几百年前埭美村人利用自家门前水路的方便向厦门运输大米、日用品等,并在厦门开店。南溪港也是当地村民外迁台湾或向台湾运输农产品、杂货的重要转运港。现在族群中的一个分支已在台湾生根壮大。

马来西亚的摄影师符士光是第一个发现埭美社水上古民居的人,感叹如此规整壮丽之美的他,多次组织马来西亚摄影团来到埭美,用相机记录这里的灵山秀水,红砖燕尾。不仅把所拍摄的照片留在了埭美展出,还在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新洲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埭美,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珍贵的水上古民居。这种“出口转内销”式的宣传反而加大了宣传效果。如今在抖音、微信的自媒体时代,无需吆喝的埭美村自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逛古巷、进农家,快意畅游古村落。

猜你喜欢
古厝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幼儿园闽南文化传承三步曲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闽南,闽南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