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品牌的形象建构与价值传播*

2023-04-20 02:47
艺术百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水韵文旅江苏

李 雪

(南京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为建设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苏于2017年推出了文旅品牌:“水韵江苏”。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传播与推广,“水韵江苏”品牌逐渐成为江苏文化旅游形象的名片。江苏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地势平坦,湖泊众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产生了以水为主题的独特民俗、艺术和生活方式,造就了江苏的“水文化”。充分利用“水文化”资源,开创江苏省域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定位,通过持续的传播与推广,将江苏塑造成为一个充满水的韵味、蕴含历史积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不仅是江苏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江苏文化形象塑造的现实要求。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旅品牌的传播与推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有效的传播方式不仅能推动受众对区域文旅品牌的知晓与认可,也有助于建构区域文旅品牌形象和话语。“水韵江苏”品牌从一个创意理念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省域文旅的品牌形象,媒介融合传播在“水韵江苏”品牌形象构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对进一步传播和推广“水韵江苏”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区域文旅品牌形象传播和推广具有较强的借鉴。

一、“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建构与形象价值

在后消费时代,区域文化形象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认同,区域文化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因素。因此,打造特色化的地区文化品牌逐渐成为区域建设的共识。[1]58随着江苏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地域文化传播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具有统一标识的区域文化品牌,促进各种信息交流并形成新的社会共识,成为江苏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建构符合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播符号与形象

从建立到传播、从接收到认知、从反馈到再塑,作为文化形象的特殊标志,文化符号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作为大自然最美的恩赐,水不但是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也是滋养文明、促进地域文化生成的重要载体,独特的江河湖海孕育了秀美的自然人文风光。江苏同时拥有江、河、湖、海,长江、淮河东西串联,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洪泽湖、太湖上下相望,黄海东面环抱,而且每个设区市都有自己的“水地标”,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象。水不但诠释了江苏地域的“根、本、魂”,还将江苏风情的“意、蕴、脉”与江苏人文的“精、气、神”都融合在一起,是江苏大地自古繁华锦绣、密密交织的生命源流。依托“水+文化”融合特质,以水为脉、以文铸魂,“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不但鲜明反映出江苏最为丰富的资源禀赋,更以水的灵动和意蕴打造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抽象的文化形象需要明确的形象体系来衡量。江苏的“文化密码”就藏在大江大河里,江淮大地,辖江临海,钟灵毓秀。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等多元文化,也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各自地区的名片和标签,有力提升了地区文化软实力。然而,不管是吴韵汉风还是风雅金陵,都难以全貌反映江苏的特色文化。江苏因水韵而灵动,许多神话故事、世俗故事、才子佳人故事都与水有关,水是江苏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韵江苏”文旅品牌重要的文化基因。江苏人依水而生,江苏城市依水而兴,江苏发展依水得势,江苏文化依水扬名。“水韵江苏”极为准确地传递出“江苏山水绝佳、湖泊众多、水网纵横”“一山两水七分田”的自然地理特色鲜明,也极好传递了江苏区域文化特点,构建了不同文化母系下江苏新时代的文化区,搭建了新时代江苏文化特质的空间载体。

(二)联结基于地域文化认同的情感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在一定的区域内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这便是文化地理区。同一个文化地理区,有着特定的文化情感的外在表现,包括人们对所在地域的情感认同、热爱和依恋等多种情感体验,它们联结起人与环境。地域本身作为一座超级体量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具有国家和族群历史记忆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一种“活态化”的存在,地域文化空间是一个地理空间结构与文化意义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有机进化系统。依托于这个文化地理区塑造和培育文化品牌,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国内国际诸多城市的共同经验。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的富庶之地,更有意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物产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吴歌越秀,楚风汉韵谱写出了江苏悠久悠扬的史诗,而这种文化浸润和传播实现了受众与区域之间的连接。在“水韵江苏”视域下,长江既蕴藏着通江达海、联通万里的文旅资源,又蕴藏着刚健有为、一往无前的文化精神,成为江苏文化最璀璨的轴心。

江苏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南北贯通的金陵文化,聪颖灵慧、细腻柔和的吴文化,清新优雅而又豪迈俊秀的淮扬文化,气势恢宏、尚武崇文、以英雄主义为主流的楚汉文化,活力四射、充满开放意识的海洋文化等五个文化区。随着数字媒介进入日常生活,媒介与地方感再造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媒介地方感的目标是理解“人—媒介—地方”在媒介化社会中的情感模式,首先关注媒介如何再造地方意象,形成新的地方图景。其次也注意到在以往的地方感研究中,地方感在行为层面通常被归结为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用以指出某地基础设施所具有的行为优势。[3]67从认知传播视角来看,区域品牌建构与传播的终极目标是个体对城市的情感归属与文化认同。

(三)锻造基于媒介互动的区域文化品牌

区域文化品牌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新科技的应用使得区域品牌传播呈现出媒介嵌入的新范式。区域文化品牌的传播,在强调关注区域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外在表象之外,还要深入了解区域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讲好品牌故事。区域品牌的建构与传播并不完全受区域实体的支配,媒介建构观为区域品牌传播研究提供了一种关系结构。从形象视角来说,区域文化品牌的塑造需要个性化的“区域意象”,而“区域意象”主要包括自然地缘、标志景观、历史文脉以及城市的集体记忆等方面。不同历史时期,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区域文化品牌的重要构成,当下江苏的现代化实践不仅为“水韵江苏”留下了颇具韵味的新的文旅资源,也有力提升了旅游品质,推进江苏文旅产业发展。

文化品牌是彰显存在的强烈符号,是不同时代和区域的精神标志,它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实力。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如果某个区域要实现对工业化功能城市形态的差异化,就要努力打造一个坐标和轴心极其鲜明的区域主题文化,这样才能避免工业化功能区域发展模式同质化。江苏的文化底色是水,“水韵江苏”作为江苏的文化名片,需要打造出独特的文化品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叠加机遇和空间平台上,谋划和推进沿大运河、沿江、沿海、沿湖地区文旅联动发展,推进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滨海旅游发展带的建设,建设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先导实验区,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所有基于水的项目工程都会极大推进“水韵江苏”的品牌建设。

二、“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传播策略

传播实现了品牌的意义建构,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中,流动空间正在转化为“地方空间”。实现文旅品牌文化符号的传播,不仅要基于区域文化软实力,更要讲述好文化故事。文旅品牌的传播主线应该是“价值聚焦—品牌建设—商业运作—价值拓展”,体现出“反映—转向表征—互相嵌入—交织融合”的特征。

(一)传统主流媒体的跨屏传播及全域化传播

让人记忆深刻的区域,往往和文化息息相关,而区域文化标识无疑是将抽象文化具象化、符号化的最佳载体,也是大众的精神坐标。区域传播聚焦于“可沟通性”,将区域作为一种关系性空间,而传播则是有效编织关系网络的实践方式,关系层面的传播实践是区域媒介空间交往活动除实体层面、信息层面之外的第三个层次,域中的物理空间为人与人的交往提供了公共平台。在品牌传播实践中,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片,通过媒体投放,集中传播展示最有代表性的江苏文旅资源,在充分展示自然之美中让人们陶醉于人文之美,实现了关系网络的有效编织,达成了良好的沟通。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里,有大量的沟通性传播实践,如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带队的《跟着主播去旅行》主题宣传行动,通过高品质的特色定制主题游产品,让人“心动不如行动”;“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征集活动,“六朝深处”非遗特色研学游等20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入选;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带领观众走进江苏建湖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淮剧小镇,邂逅近30项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感受江苏非遗里的南北交融和特色风韵,这些传播实践都推进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创意内容在被注意到的同时,也要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即时性,让内容具有分享性,这不是简单点赞、转发和评论,而是通过独特内容的多元聚合形成蜂鸣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制造视觉宣传爆点和网络传播爆款。[2]88媒体融合时代,区域主题文化传播需要借助全媒体实现跨屏传播。“水韵江苏”的传播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多制作一些专题片、纪录片来对江苏水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和介绍,通过制作以水为主题的电视剧、电影等来对水文化艺术的感染力进行传播。2022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专题类节目——《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分别从“流动的文化”“梦里的水乡”“诗意的家园”三个维度,讲述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特别是基层年轻人接力奋斗的故事,央视频客户端播放量近千万。“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全媒体乡村行活动,带领受众在绿意盎然里寻觅新乡愁,各地乡村立足农业、叠加旅游,呈现一番崭新面貌,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多元化的融合媒介渠道强化传播效果

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品牌的传播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元化的手段。在传播渠道方面,各类平台齐联动,从“一对多” 的单向传播向“多对多”“多对一”的多元传播转变,使传播渠道覆盖全平台,进行多终端、全天候、无缝隙的传播与渗透。[4]111-117虽然在大规模的传播推广中,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总体来说,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不同媒体平台具有传播便捷、互动多元的特点。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形式不同,加之受众媒介消费习惯不同,充分利用多元媒介有利于强化传播。以“水韵江苏”系列宣传片为例,通过境内外旅游推介活动、主题文旅交流、电视平台、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网站等不同渠道,利用多元化的媒介吸引游客到江苏走一走、看一看。全媒体语境让以图像和影像为中心的文化形态逐步替代了以文字为主的文化形态,用户用镜头叙事、纪录影像、传播故事,这成为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政策带动、需求拉动、技术驱动改变了传播环境,而新的传播环境对任何一种媒体提升传播效果都带来了巨大挑战。[5]21-23当前,江苏文旅抓住媒介融合的机遇,利用各平台优势,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哔哩哔哩等多媒体平台初步形成多元的传播渠道。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详细多样的内容,包括旅游攻略、景点介绍、文化历史等,以吸引粉丝关注和互动;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加强与旅游相关的博主、网络红人的合作,通过他们的粉丝基础和私域流量向官方公域流量引流;在微博平台增加“水韵江苏”热点话题,提高曝光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平台,宣传可通过海报、VLOG、直播、MV、VR、AR 等形式呈现,充分调动各感官来吸引受众,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此外,江苏省、市、县协同互动,共同建设“水韵江苏+”品牌集群,构建品牌推广体系。

(三)体系化布局传播IP内容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播内容的制作不局限于水文化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而要善于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幽默的视频风格拓展旅游景点介绍、特色美食、传统文化表演等。通过为用户搭建一个虚拟的现实环境,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创造性地加强用户与媒体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用户对产品或品牌的关注,还能扩大人际传播范围。[6]43-44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以创意内容的输出增强品牌认识和体验感,以提升传播效果。创意内容的制作和表达应深挖节日内涵,选择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道,例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仪式传播中吸引受众共同体验,创造出有意义的传播空间,从而实现内容的强有力制作和表达。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拓展旅游景点介绍、特色美食以及传统文化表演等文化内涵,以故事化、情境化的方式来讲述江苏的水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以水为媒,创新可视化的特色传播内容,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形成“江苏现象”,公共文化服务更趋高质高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得到有效加强,文旅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文旅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全域旅游、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等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文化和旅游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为“水韵江苏”文化品牌创建提供基础。

“水韵江苏”需要更多鲜活的IP,而江苏的江河湖海为IP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长江文化。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江苏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区域,全面解读江苏“长江文化”的创造性成就和历史性地位及现代性价值,将大大提升“水韵江苏”的历史价值。以省会南京为例,长江南京段就包含着丰富的水韵文化:南京是长江水运枢纽,六朝时代有“石头津”大港,港口外泊船万艘;明代“上关”“下关”分别负责长江上中游和下游来船的管理与税收。明代设立的上新河皇木厂是长江流域的木材物流中心。南京明城墙用砖也是长江水运文化的成果。长江虽是天险,但从古至今,大江从未阻断过南北的跨江交流互动,而南京恰恰是重要的长江渡口所在。早在6000年前,史前人群已经跨江交流,先秦时吴国人在此渡江北上,楚人伍子胥也在这一带南奔吴都,秦始皇经此南巡,东晋开国者司马睿和他的兄弟们“五马渡江,一马成龙”,高僧达摩由此“一苇渡江”,留下千古传说……今天,长江大桥、长江隧道化天险为通途。这些都是IP提炼的宝库。

江苏正在深度参与两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带建设。和长江一样,大运河是彰显“水韵江苏”独特魅力的闪亮名片。近年来,江苏编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省级专项规划,并着力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围绕大运河的文旅IP建设也在全面发力,连续举办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致力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

以“水韵江苏”为中心的文旅IP建设正在全面开展,如“水韵江苏·乡村四时好风光”夏季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内容涵盖休闲游、养生游、红色游等,主题鲜明、类型丰富,串联起江苏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等文旅场所,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了多层次、多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题材。

(四)多彩活动助推品牌嵌入式传播

媒介深度融合阶段的跨域传播主要涵盖实体域和非实体域。实体域包括地理空间、人群、有形技术等;非实体域包括政治、社会、价值、文化、心理等各类复杂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关系。江苏的文旅品牌传播坚持文化交流与价值传播相结合,加强江苏整体对外文化形象的策划和推广。《话说“水韵江苏”》主题活动中,以“水韵江苏”为主题的文学名家作品诵读,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感动、旅游的冲动。春节期间,全省各地推出近百项文旅消费特色活动,营造更地道的“苏式”年味。政企联动、省市联动相结合,推出无锡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连云港之夏旅游节、徐州汉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水韵江苏”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更从省内走向了全国。

在活动引导方面,策划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省市联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并打造相关文旅融合项目,不仅放大了“南博奇妙夜”“姑苏千年,博物夏夜”等品牌影响力,更带动了人气聚集、带热了文旅消费。“水韵江苏·这里夜最美”璀璨夏夜主题活动在全省各地开启,共推出380多项文旅促消费活动、160余条惠民措施。2022年,持续半年之久的“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第三季活动中,14个主题500余项活动,累计曝光覆盖人次超8.87亿。“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精品线路推广活动,全网点击量近3000万次。“十三侠客新星计划”覆盖华东地区200多个高校社群,带动周边高校大学生5万多人次参与活动。“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是基于社保卡的文旅一卡通产品,涵盖了江苏全省13个地级市123家知名景区。

三、“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传播的价值延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品牌传播具有更多样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但也面临着管理和运营的挑战。尽管基于江苏的独特水系环境和丰富的水文化文旅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但要进一步扩大“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影响力,还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以更有效精准的渠道、更丰富多元的形式,达到更广泛的受众覆盖和更深入的品牌传播效果。

(一)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的传播主体

媒介技术与媒体渠道的变革使传播主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播主体角度来看,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7]205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各传播主体,多层次构建和全面传播“水韵江苏”文旅文化。政府是城市文旅品牌传播的主导力量,文旅部门科学的分析和长期的规划,能准确地找到城市的传播定位,掌握好宣传的重点。与此同时,由普通用户创作的内容,其作为多层次的传播主体之一,从主观意识上自发进行的提供信息更全面、更具有特色,代入感和情境化也更强。与政府机构在传统媒体上进行的城市宣传片不同,作为生产者的用户,以自己的兴趣与需求为基础,生产出的信息,更容易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让受众对江苏的水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进一步深化传播。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一些有关江苏水文化的展览或活动;与当地的旅行社、旅游公司等旅游机构合作,推出一些特色的“水韵江苏”旅游线路或产品。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还需联动各媒体机构深化品牌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组织与“水韵江苏”品牌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节庆、展览、演出等,吸引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展示江苏的独特魅力。

“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依托“博物馆文创展”“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征集等活动,政府部门组织进行内容生产,以活动载体引导普通用户,或者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实时的品牌推广和互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这种方式,这些机构的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同时,各单位也成为了传播主体,可以进一步扩大“水韵江苏”的知名度。为加大“水韵江苏”全球推广力度,江苏还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举办“欢乐春节·水韵江苏”和文化旅游年活动,探索开发大运河—扬子江—黄海联动入境游主题线路。推进“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建设,利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和12家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显示度”。

(二)品牌延伸:开发与提升形象价值

城市文旅品牌传播不但需要有特色的传播内容,还需要品牌形象锻造的方法。在品牌建设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平台的优势,对“水韵江苏”的文旅品牌信息进行细化和多元化,并按照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有侧重点地进行信息分割。与此同时,各媒体平台的信息又可以组合成一个更立体的品牌形象。以“水韵江苏”新版LOGO为例,视频、户外广告大屏、海报等不同场景的应用,信封、信纸、便签、名片、笔、水杯、徽章等相关衍生品的开发,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和专栏等形式的品牌宣传,以及品牌故事的创新如描绘当地的历史变迁、人物传说等,使品牌更加丰富、多元、现代、鲜明和富有吸引力。赋予LOGO更为广泛的传播性和识别度,可以展示新形象,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拥有好创意才能创造好产品,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只有吸引受众的独特内容才能够引发爆点,要想引起受众的注意就必须要有新颖、丰富的内容,只有有内涵的故事和创意的表达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传播内容的创意是提高文旅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来,“十三侠客”带你云游“水韵江苏”》一文,以“十三侠客”的关键信息为引领,将“红色之旅”“美丽乡村游”内容进行营销,用最简单的内容带领大家云游“水韵江苏”,打造故事情感,延长内容的生命周期。《水韵江苏奏响茶旅“交响乐”茶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抓住茶旅文化的节点,挖掘材料,精心策划内容的连续性,增强传播渠道的黏合性和便捷性,从而更加贴近生活和群众,形成水韵江苏的循环认知记忆。“水韵江苏 一诗一景”学习强国平台系列内容,以江苏省各市进行划分,将水文化以诗词和图片的形式营造文化意境。

(三)数据驱动:实现营销传播精准化

传播效果的评估是优化传播策略的重要依据,品牌形象价值的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宣传策略,探索更多创新的宣传方式和方法,从而为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更加科学和实用的策略和建议。大数据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传播,更加垂直细分,以为单个用户匹配个性化需求,引导网站访问、实现流量变现,让他们潜移默化中转化成消费者。[8]11-12在用户受众体验式沟通交流中,城市形象信息反馈收集系统可把握目标受众对城市形象的动态和信息的需求,通过评估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形象传播策略,提升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城市形象传播效能。[9]148-154“水韵江苏”传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线上3D游、虚拟体验游、指尖游等智慧文旅产品开发,加上数据信息的整合,可以及时准确地监管行业发展态势,持续扩大了应用范围以及智慧文旅平台的高质量运营,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水韵江苏”之美。此处通过技术保障、平台监测、数据分析、宣传推广等,优化完善了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功能;运用大数据进行加强客流分析研判和隐患风险评估,进一步为领导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数字化保障;动态开展舆情监测,建立舆情问题反馈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快速解决,塑造“水韵江苏”良好形象。

不论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还是文旅品牌的建设与传播,大数据是驱动要素。在媒介融合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决策工具。决策者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喜好数据、反馈数据等,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制定更精准的传播和营销策略。也可以分析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反馈,了解消费者对某个旅游产品或活动的反应,从而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来评估传播的效果,如浏览量、分享量、转化率等,不断优化和调整宣传策略。小红书、大众点评、携程等app作为精准营销传播的典范,牢牢把握住数据库技术和数字生活空间下个人信息入口的特点和优势,所以“水韵江苏”传播可通过受众群体在这种垂直型的搜索网站上搜索关键词和停留时间,智能分析消费习惯和购买意愿,并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生产,加强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和创意性,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增强记忆。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传播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比如,通过点击数量了解传播内容的人气,通过评论、转发来获得用户对此内容的看法和评价,进而以用户的评价为基础,构建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让传播内容持续完善,让传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水韵江苏”品牌形象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以重要节事活动为载体的政府推介;与媒介合作拓展传播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发丰富的产品和载体等等。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给品牌带来新的可能。区域主题文化建设塑造了区域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区域形象,避免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同质化陷阱”;加强“水韵江苏”全球推广,建设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运营“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搭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文旅资源宣传推广网络,让更多人到江苏感受风光美、人文美、食物美、生活美,收获美的新体验、留住更多美好回忆。与此同时,传播时要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差异化,通过有趣、有故事性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和认同感。更加彰显“水+文化”融合特质,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迭代升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业态,进一步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水韵文旅江苏
水韵南星渎
数读江苏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水韵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水韵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