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实践指向

2023-05-10 16:56许九悦侯爱萍
关键词:主动精神马克思主义历史

许九悦 侯爱萍

[内容提要] 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为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指明时代发展走向,树立自信自强意识,锚定人生价值方向。新时代青年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树立正确党史观,学习先进模范楷模,坚守初心使命,做到以“理”化之、以“史”视之、以“范”引之、以“心”驱之,在建立历史思维、树立历史自觉、增强历史自信中传承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核力量。历史主动精神提供给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所必须的科学理论、正向渗透、目标引领、现实导向与世界胸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63。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崭新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担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历史规律,牢牢掌握发展与斗争主动权,创造性开展实践、开辟未来的精神品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篇即号召全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2]青年作为社会发展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探索力量,彰显着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无穷潜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涵养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重要法宝,也是现阶段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之义。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引领,系统梳理历史主动精神对青年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入探析历史主动精神涵养青年挺膺担当的现实意义、实践路径、价值指向,这对于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实质,着眼于民族复兴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一、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现实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审视时代发展走向的历史力量,强调在承继优秀文化传统中明确自信自强意识,倡导将人生价值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引领力和现实影响力,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以历史主动精神涵养青年需要从历史观、文化观和民族观层面映照其在新时代对于青年挺膺担当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观:在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审视时代发展走向

中国共产党基于尊重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观来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为青年挺膺担当提供必要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旗帜,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上下求索,在历史规律的“普遍”中探寻社会发展的“求变”,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无论是任何伟大的历史成就、任何重大的历史关头、任何特殊的历史时期,都离不开青年对历史规律地把握、离不开青年积极自觉地发扬历史主动。近代中国,青年学生顺应社会主义世界浪潮的时代大势,率先发起了五四运动,由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对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明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又加入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在农业、工业、科技、教育、国防等社会各领域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焕发出“敢向时代潮头立”的开拓勇气和进取力量。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步伐从未停止。在党的团结带领下,新时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27,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宏大历史性变革,这些都凝聚着青年人的奋斗与奉献,成为新时代青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诠释。

(二)文化观:在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自信自强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滋养孕育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无比深厚的底蕴基础,自信自强的精神气节贯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必然内蕴在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追求之中。习近平指出:“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是我国发展仍具有战略性的有利条件。”[4]自信自强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体现。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无数言犹在耳的历史典故历沧海桑田而永不褪色、经水枯石栏而记忆永存,“盘古开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焚膏继晷”“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由今都强调的自信自强意识以及主动精神。同样,《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等,无数同垂不朽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咏赞中华民族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文脉基因。正是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明瑰宝才使得新时代党和人民具有无比潜力去凝练和创造新的精神财富,自信自强的文明特质也必将在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过程中得以进一步浸润在中国人民的文化思想之中。

(三)民族观:在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锚定人生价值方向

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无论是在重要的历史时刻,还是在惊险的历史转折点,历史主动精神的旗帜始终在青年内心中挺立着。“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共同特质和内在灵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5],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的征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性认识在党同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的艰险挑战中摸索出来。由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立足中国实情、认清社会主要矛盾、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由精神被动转向精神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独创了掌握历史主动的革命之路,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路的辉煌征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贫穷困苦的局面,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党和人民在筑牢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石下,中华民族开始以积极有为、主动作为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历史发展大势,主动发展创造、主动开拓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掌握历史主动的制胜之策——改革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阔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6],习近平从民族复兴角度标定了青年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了青年运动的历史价值。不同历史时期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追求,新时代青年选择与民族复兴相融合的事业方向才是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二、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实践路径

青年培养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对党的精神号召有力回应,也是有效涵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引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史主动精神以“理”化之、以“史”视之、以“范”引之、以“心”驱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深化历史认识、增强历史主动。

(一)以“理”化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能否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指出,“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7]。新时代青年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指引,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学习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深刻认识,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于青年而言,没有比马克思主义更具有说服力和引领力的科学理论。青年要自觉树立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意识,以自身行动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观点、用好马克思主义方法,才能帮助青年树立历史主动精神意识,才能引导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忠实奋斗者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二是加强学习与运用,提高实践自觉。习近平指出:“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8]新时代青年要用科学的眼光洞察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理论的分析与应用,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问题相关联,在投身社会实践、分析社会态势中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内核。

(二)以“史”视之:树立正确党史观,增强历史自信,达成统一共识,提高政治认同

每一代的青年都有每一时代的际遇,新时代青年肩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要提高正确且明确的政治站位。百年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作用,是引导青年树立唯物史观、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最为生动、最为深刻的教材,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因此,新时代青年必须坚持学习百年党史,增强政治认同和政治素养,才能在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时站稳人生立场。首先,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提升青年的主体意识。习近平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9]。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正确把握党史观。一方面,百年党史可以教育青年准确把握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青年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自信。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可以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会议、重要人物,抓稳党史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不断培养自身品德、提高政治修养,增强青年不畏风险挑战、不惧逆风恶浪的意志与信念。其次,要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升青年的价值判断能力。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光辉历程,体验过由于错误思潮影响和偏离正确方向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以深根固本、端本澄源的政治修养形成对党、国家乃至世界的正确认识,才能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才能筑牢历史自信、形成全社会历史主动精神共识。

(三)以“范”引之:学习先进模范楷模,发扬榜样精神,树立崇高理想

先进模范是青年教育的鲜活素材,具有强烈的目标性和吸引力。青年确立崇高理想、坚定历史自信是需要历练和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青年需要在磨练中锻炼意志品质。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引导青年在顺境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择善固执,主动回应时代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是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这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群体的典范榜样作用。“只有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学校和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学生;只有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政党和社会,才能培养出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青年”[10]。在建党、兴党、强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时代发展潮头,将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在处理和驾驭各种复杂多艰的局面之中,激励青年群体从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成就不朽伟业的艰辛之路中领悟成长的精神力量,引导青年群体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继续奋进新时代的挺膺担当之中感受拼搏的精神动力,使得广大青年在党的精神鼓舞中感悟真知进而确立理想使命。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宣扬先进模范。各社会力量应大力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介绍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宣扬时代楷模的精神品质来引导广大青年。新时代青年在榜样力量的指引下,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育青年向榜样学习,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磨练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坚韧品质,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才能在新时代的挺膺担当中绽放青春风采。

(四)以“心”驱之:坚守初心使命,涵养起献身伟大事业的崇高精神气节

树立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是青年对社会发展勇于挺膺担当的清醒认识,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赶考之路”的精神密钥。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具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当前我国正处于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奋勇争先,以初心使命助力挺膺担当。因此,新时代青年要在实践中切实把握历史主动,不断开辟历史主动新境界。新时代青年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挺膺担当,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这就要首先明确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党成立至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终始若一。新时代青年要认清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本位,追寻发展与时代同步、发展与人民同步的独见之明,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学习人民群众的智慧,更好为人民服务。另外,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实践的内在之义。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实践中坚持正确方向,团结一心汇集起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蓬勃力量,为接续牢记并践行初心使命提供强劲势能。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生活。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优秀传承者,是社会发展朝气蓬勃的生力军。青年只有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生活之中,才会在认知与实践的碰撞体验之中勇于挺膺担当,才会有坚定的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事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党和政府要明确青年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切实跟进青年群体的需求变化、着力解决青年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不断激发青年群体的创造活力,促使青年成长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实时引导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三、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价值指向

历史主动精神,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整体成就具有强大解释力、对中华民族的思维养成和道德修养具有价值导向力,而且对包含与青年群体相联系的各方面、各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力。作为指引青年面向未来取得更大成功的精神支撑,必须明确历史主动精神对于青年发展在理论说服、正向渗透、目标引领、现实导向、胸怀世界五方面的价值指向。

(一)理论说服: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提供新时代青年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历史主动精神具有科学的、强有力的说服力和信服力,其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理性风范,体现唯物史观的哲学原理,是引领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必修课。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的本源性哲学立场的透析与反思。“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11]295,深刻揭示了“现实的人”是创造历史、发展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1]196,将“人的劳动”作为考察历史的逻辑起点和本源范畴。历史主动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提供了正确而基础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引导新时代青年从“人”的主体性角度把握每一个个体都是创造历史、承担历史责任的“剧作者”。由此,历史主动精神可以从理论指导的层面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刻认识自身发展需要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教育青年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强调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当前躺平主义弥散、奢靡之风横行,影响了青年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运行以及主体性的正常发挥。因此,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引导青年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历史,也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自身价值。新时代青年通过培育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探索、发现、遵循和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明确自身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中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过程中鼓舞广大青年发挥主体能动性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

(二)正向渗透:崇尚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给予新时代青年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主动精神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发挥意志品质、理想信念等向上向善精神价值的精神动力。回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神气节、价值追求等思想演进进程,“从古代强调‘为国’‘报国’‘爱国’,到近代强调‘兴国’‘强国’‘救国’”[12],再到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元素凝练进家国情怀的情感更为浓烈、与民族担当和国家繁盛的联系更为强烈,无不体现了文化力量为中国人民的追梦之路提供的丰富精神滋养。在历史主动的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一次又一次伟大成就,这不仅要求发挥物质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强调发挥精神力量的能动作用。只有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形成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强大合力,才能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底蕴呈现在新时代的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之中。只有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的历史主动精神来滋养青年的挺膺担当,才能从变革图强的中国品格、坚毅勇敢的中国气节、开放包容的中国立场、信念坚定的中国态度中凝聚动力之源,涵养新时代青年无比坚定而自信、务须向上且向善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追求,从而促进青年精神态度向积极主动行为地转化,实现青年由内而外的挺膺担当,形成推进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目标引领:遵循初心使命的价值要求,激励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更是新时代青年的基本价值遵循。从主体性角度来看,党的初心使命是在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价值之上提出的根本宗旨,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现实根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指明了无产阶级前进奋斗的航向和历史发展的方向。由此,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满足人民需求作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内涵,能够为青年发展筑牢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家园,能够为青年担当使命确立前进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13],明确了价值目标对青年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引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面对西方倡导的世俗价值的蔓延,人们逐渐迷失在由资本逻辑主导的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的投机心理中,如何以历史主动精神解决人的主体能动性免遭资本侵蚀,不仅是解决人们对于自身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正确性所存在的疑惑,也是新时代涵育青年使命担当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主动精神强调人民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为青年担当责任使命擦亮了精神基座。新时代青年只有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密切与人民幸福同呼吸、与民族复兴共命运,才能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形成超越自身价值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升华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现实导向: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提高新时代青年化解风险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历史主动精神的铸就绝非偶然,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奋斗淬炼的结果,表现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等价值本位,具体体现在青年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甘于牺牲的民族英雄,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劳动楷模,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改革先锋,自信作为、勇于挑战的时代典范。伟大奋斗实践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内蕴青年群体强烈的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在指引青年厚植爱国情怀、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斗争本领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永葆自身先进性和革命性。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历程昭示着青年一直都是民族斗争事业的最有闯劲、最有干劲、最有韧劲、最有刚劲的先锋力量,一直都是历史主动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青年作为践行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主体力量,充分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内涵,这也为青年在新时代能够奋发有为、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提供了形象的行动示范。青年只有保持赤子之心、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航途惊涛骇浪还是布帆无恙,无论前路荆棘密布还是畅行无碍,都能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4]。

(五)胸怀世界:富有开放包容的人类关怀,晓示新时代青年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历史主动精神具有开放包容、胸怀天下的人类关怀,既致力于本国人民福祉,又放眼于未来世界的和平发展,昭示了高度的世界视野和国际胸怀。青年是民族复兴的未来,同样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未来,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开放包容的人类关怀。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新时代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使得各国青年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更加理性包容、更为命运与共。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面对当今世界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与挑战,青年的脚步无法止步,只能向前。新时代青年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相连、命运与共,必须携手共进、通力合作,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包容的胸怀思考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的深刻命题,才能以更开放的姿态、更超前的思维用更具活力的文明成就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新时代青年要以历史主动精神为旗帜,胸怀人类前途命运,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马克思主义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