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下《莫斯科的小提琴》的主人公形象

2023-09-01 16:37吕佳懿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吕佳懿

内容摘要: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此时的人类世界充斥着科技、权利、金钱、欲望和文明进步的气氛,并且人们产生了“无处落脚感”,为了寻求答案,存在主义便应运而生了。普拉东诺夫作品《莫斯科的小提琴》中的萨尔托利乌斯在音乐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找寻着自己生命的本真。本文主要是从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视角去探究萨尔托利乌斯的人物形象,跟随主人公探究该文学作品中人的存在意义和人的力量。通过萨尔托利乌斯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爱的小提琴,探究存在主义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其存在状态挖掘背后隐藏的生存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 普拉东诺夫 萨尔托利乌斯

存在主义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时,作为人这一个体,急需一种理论来解除自己的“无处落脚感”,因此,在寻找归宿感的路上,存在主义便产生了。萨特曾在一次采访中总结了自己的观点,说:“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人要永远抱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一.选择与责任

萨尔托利乌斯在吉山农业委员会和“胜利”农场管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来到莫斯科学习,因为招生只在秋季进行,所以萨尔托利乌斯决定好好逛逛。他就在城里快乐地走着,看到各色的人,有满面愁容的,也有因为各种原因而开心不已的......这些在他看来都是非常美妙的,他“为自己一颗已经放空又在做着准备的心灵贪婪地高兴着”。萨尔托利乌斯幸福地、自由地走着,尽情地享受世界给他的一切,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的身体里容不下能代表永恒和普遍兴趣的东西。人应该永远地活着。”人是自由的,人应该在享受世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同时尊重并保持感激,索取的同时奉献,在自由选择的同时抱有责任心。在一个漂亮姑娘的建议下,萨尔托利乌斯来到了克列斯托夫市场购买小提琴。从那以后,萨尔托利乌斯开始在莫斯科生活。他自由的行走,一直走到深夜,但从不担心自己今晚该如何安置,他坐上一辆电车,享受着独处的时光,日复一日,坐着开往不同方向的车。他会爬上普希金塑像的基座,站在那里,设想自己面对全莫斯科,在手中的小提琴的带领下飞舞。这时的他像一个演员,“总是感到自己灵魂中有更美好更勇敢的东西,带领他的意志心无旁骛地前进。”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每个人也要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但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预先判断和控制他人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选择所产生的结果的影响。但是,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依靠别人的选择,依靠所谓的“应该如此”,既然无法控制别人,那就管好自己的想法,做好自己的选择,这才是明智之举。存在主义者认为如何寻找自由,方法在于首先要通过自己所主动选择的行动,因为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是会决定人的本质的。于此同时,自由与责任也是不可分的,没有谁会告诉你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选择,况且,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听从了自己的决定,都是自主意识下做的判断,无论如何,是自由的。对于人来说,存在主义者认为,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这一点十分重要,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并去主动承担这样做所产生的结果和责任。而当萨尔托利乌斯听从了自己内心对自由的呼唤,自主的做了追求自由的选择,那么此时他的内心是自由的。他拿着小提琴,游走在大自然中,跟随着音符,感受着这一切,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这一刻。

二.存在先于本质

在《莫斯科的小提琴》中的第二章,普拉东诺夫花了大量词汇来描述克列斯托夫市场的环境和萨尔托利乌斯的内心活动。有19世纪式样的旧衣服、革命时期多次转手的皮袄、女士风帽、母亲堕胎前为孩子准备的小衣服等等。萨尔托利乌斯看到一幅画,画中有一位穿着脏兮兮的人,他望着苍凉的远方,看着这空无一人的世界。屋外的玻璃房里露出了一个老妇人的头。孤独是永恒的,当他看向远方的时候,是否觉得自己的内心也一样是空无一人呢,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因为人的内在感受是独一无二的。萨尔托利乌斯久久地站着,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脚下可能正安眠着某某某,一代又一代人从上面走过,“萨尔托利乌斯此刻想起的不是上帝,而是故人。”生命有限,每个人都有生命终结的一天。当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便从开始的恐惧到拼命追逐“真我”,追逐自由。他热烈而疯狂,演奏小提琴时,他问音符、问旋律,他的思想随着旋律舞动,随着音符上下起舞。他在追求未知,他也喜欢探索,他愿意坐在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去迎接不同方向的答案,他的思想随着车行驶的声音,在车向前行驶时与风擦肩而过,在大自然中徜徉。当萨尔托利乌斯看向自己的内心,他清楚地看见了跳跃的心脏和那蠢蠢欲动的,热爱生活的躁动和隐藏在内心,曾被保护起来的“真我”。

萨尔托利乌斯始终知道,这把小提琴只是一个“坚硬的物体”,但为什么他一拉琴,它就开始自己演奏,并不完全听从他的指挥?那天萨尔托利乌斯出现在了丽达家的地板上,他来是想知道“把任何死去的东西当做活物来歌颂的新音乐的真谛”,而这个答案只有丽达知道。机缘巧合,萨尔托利乌斯再一次遇见了小提琴的制作者。而他所运用的材料对于工程师来说,既不适用,也不精确,但作为小提琴的材料,却异常和谐。萨尔托利乌斯不明白的,也正是“为什么自然界的物质几乎能自行演奏,并超过乐手的技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不仅对物,也对人有着形象的引导。废弃的材料有着自己的独特功用,并且在“独具慧眼”的萨尔托利乌斯的使用下,焕发了不同的色彩,唱出了美妙的旋律。人自然也是如此,没有谁天生被定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要不断的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个美好未来。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演讲中,萨特指出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是他着眼于存在以后,自己所塑造的人。萨尔托利乌斯是坚韧和透彻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从来不苛求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他只要做到对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他热爱小提琴,热爱旋律,热爱大自然。而小提琴之所以“神奇”、“蕴含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人与自然联结的中介,或者说是萨尔托利乌斯存在于世界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萨尔托利乌斯尊重自然,并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宝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认为,奇妙的不是所谓的“废物利用”,而正是演奏者对大自然、对世界的崇敬之心,以及人乐合一的境界。萨特认为,宇宙万物,只有人的自我存在可称为“自为的存在”。笔者认为“自为的存在”是尊重自由的,它既尊重自己的自由,也尊重他人的自由,也尊重他人的存在。当演奏者摸到了那个“带病的材料”,他便能感受到这个材料里所蕴含的“生命力”、跳动的旋律。这些材料们在巧妙的组合下发出和谐的共振,“也就是用声、热、电来回应一切刺激,甚至当刺激已经停止,它们还独自歌唱”,人能够理解这种声音。“当他的心承受着艺术的张力时,几乎也在同样地歌唱”。萨尔托利乌斯努力地倾听着远方的莫斯科,看着城市的灯火想到,这一切都是静谧的、可爱的、属于他的音樂,便又演奏起了小提琴,听着它奏出的旋律,周围的一切东西都慢慢汇聚到它身边,附和着自然的琴声,美妙而充满魅力。从始至终,普拉东诺夫都在强调大自然所具有的能量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看云卷云舒、花谢花开、潮起潮落,看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感受细雨后葱绿的青芽,倾听雨滴与水面清脆的碰撞,轻嗅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细品微风与双耳的窃窃私语,张开怀抱揽住迎面而来的暖风,躺在草坪肆意翻滚,兴奋地踩着路面坑洼处的雨水,看迸溅的水珠打湿了自己的鞋袜,分辨双脚踩在落叶上的嘎吱声,感受雨过天晴后空气中清新干净的气息,看波光粼粼的湖面,踏白雪皑皑的地面......大自然带来了太多美好。

三.学会自由

萨尔托利乌斯在衡器厂工作到九月,然后就去向不明。“巨大的莫斯科被装入了他的身体,许多人在他身上起作用,振奋着他,别人的心也比他自己的心更有意思——他想在所有人多种多样的命运中感受自己的灵魂,而不是仅仅以一个小提琴手的身份,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狭隘的才能。”萨特把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看成是动态的统一,自然也就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自由与责任等,而萨尔托利乌斯所做出的选择,则恰恰反映了他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极具创造力的自身塑造性,用萨特的话说,“你就是你的生活”。人要向前看,向美好的未来看,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力,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人要向上看,向未知但却阳光的未来看,要相信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接受挑战的决心。人要了解自己,至少了解自己对于自由的掌控力,并学会自由生活,为自己选择,并承担责任。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曾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他认为一些批评存在主义的人所批评的原因是认为存在主义是悲观的主义,但是萨特认为,实际上是那些人无法接受存在主义是严肃的乐观主义。有些人一辈子无所作为,坐吃山空,到头来埋怨社会不公,自己不幸;有些人跌倒了再爬起,翻越这座山继续迈向下一个路途,他们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就是要与命运斗争,踩碎这一个个绊脚石。萨尔托利乌斯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始终执着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决定,并且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从不后悔和遗憾,坦然地接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这正与存在主义者所认为的观点有相通之处,意义是要靠自己去寻找,靠自己赋予自己的,人塑造自我。

萨尔托利乌斯享受着生命,享受生而为人的自由并抓住了自由,他随着小提琴的音律随风舞蹈,看风吹麦浪,听城市喧嚣,看人来人往,享独处时光。他走入了人间,消失在人间,也拥有了人间。存在主义虽然复杂且深奥,但其中蕴含的人本主义、自由选择、人格独立和严肃乐观主义的思想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人如同丧尸般无所作为庸庸碌碌地过着自己的人生,仓促做下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到头来把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原因一味放到了他人身上,而存在主义告诉我们,要为自己而活,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活给自己,活出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普拉东诺夫也向我们尽情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人的思考。通过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视角来解读普拉东诺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普拉东诺夫的作品及其“生存哲学”。

参考文献

[1]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2]白雪彦.普拉东诺夫短篇小说主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3]陳萱子.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J].名作欣赏,2022,No.761(21):128-131.

[4]淡修安.“英雄”与“常人”——析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存在主义哲学内涵[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06)

[5]冯海燕.萨特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孪生现象及其现实意义[J].作家天地,2021,No.566(08):1-2.

[6]冯小庆.普拉东诺夫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思想与诗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7]李舒琼.存在主义视阈下《变形记》人性的异化与迷失[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02):26-30.

[8]莎拉·贝克维尔.存在主义咖啡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9-20.

[9]王敬雪.普拉东诺夫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

[10]王珅.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解读[D].延边大学,2022.DOI:10.27439/d.cnki.gybdu.2022.000

708.

[11]吴文静.从存在主义视角探究普拉东诺夫笔下的女性形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12]王晓宇.普拉东诺夫研究状况综述[J].名作欣赏,2014(24):27-28.

[13]熊卫.成为自己-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霍桑《红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

[14]袁梦孜,张弛.《嘉莉妹妹》的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解读[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1,No.78(02):47-49.

注 释

[1]莎拉·贝克维尔.存在主义咖啡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9-20.

[2]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68页。

[3]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68页。

[4]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75页。

[5]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70页。

[6]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78页。

[7]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87页。

[8]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87页。

[9]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88页。

[10]安·普拉东诺夫.《莫斯科的小提琴》.池济敏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第288页。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为存在主义所受责难的辩护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内涵
——评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杰克·伦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