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以沙井大街为例

2023-11-21 12:25陆兴桃
交通与港航 2023年5期
关键词:沙井历史风貌城市更新

陈 罡,陆兴桃,刘 浦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0 引 言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工作,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既可以增强城市的功能,也可以改变城市空间结构,改善社会经济、居住环境,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过去,城市更新工作的主基调为“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拆改留”“破旧立新”,但随着人们对城市更新内涵认知的提升,这些理念已转变为“逐渐放缓”“留改拆”“护旧立新”等。在城市更新规划中,既不能简单死板地保护历史,也不能采用大拆大建、过度开发的建设模式。需要通过合理精细化的设计,延续与优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尖锐矛盾,避免“一保则死,一改就乱”的两种极端现象,在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上,融合城市新旧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保留城市记忆,延续传统特色和老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

交通设施作为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因此,需重点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片区交通特点,精准判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象,统筹解决历史保护和地区开发引起的内外交通问题,对周边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进行精细化研究,提高地区综合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市更新的科学合理发展。

目前,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缺乏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思考,这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要么一味地刻板保护历史、对交通系统优化收效有待提升,要么大拆大建、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城市格局和肌理。可见,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对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要点进行全面梳理,并以此为基础精细化判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象,提出差异化的交通规划策略,这对于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高质量发展与实现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不同的保护要求,以“护旧立新”为原则提出了精细化的交通优化措施,以适应城市更新改造的背景要求。

1 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片区交通问题特征

1.1 历史文化街区分割城市路网

考虑到上述因素,历史文化街区中往往存有大量集中的文物单位及历史建筑,新扩建道路会对原有城市格局、肌理及风貌造成较大影响。历史文化街区核心范围内一般不新改建道路,以原有道路为主。原有现状道路路况一般较差,机动车通行能力较低。可以看到历史文化街区会对城市路网造成阻隔,打断原有的贯通性道路,对片区路网结构及通过性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降低了片区的路网密度及交通联通度,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交通量对周边路网交通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以片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所需费用庞大,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整治和活化需要费用,另一方面外围地区旧房屋的拆迁复建也需要大量成本。这个背景下,政企合作是实现城市更新高质量快速推进的重要模式。为实现经济上的平衡,更新改造的规模一般较大,对毗邻市政道路的交通影响影响也较大。可见历史文化街区现实限制条件较多,骨架路网往往未成体系,周边交通条件较差,其新增加的交通产生吸引量有超过规划道路网交通承载力的风险。

1.3 慢行设施建设滞后、人车混行,历史文化资源有待激活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条件限制,道路空间不足,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小,难以像规划的市政道路一样做到机非分离、人非分离。在有限的道路空间条件下,如何完善历史城区内的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安全出行条件,十分重要[2]。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内有大量集中的文物单位及历史建筑,具有其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如何活化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品牌战略价值,也应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规划中。

2 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2.1 “护旧立新”,保护对象精准判断的交通系统优化模式

根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规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和历史风貌区内文物资源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应按标准严格保护历史要素,以现状保留和微改造的更新方式为主,避免进行高强度城市建设,保护原有城市格局及肌理;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他地区,文物单位及历史建筑较少,可在色彩、体量和风格与历史风貌区相协调的基础上,新建、扩建道路,对路网结构及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加强与区域路网的衔接,提高路网承载能力。

本文根据历史风貌区不同的保护要求,将城市更新片区划分为2个层次,分别为全面改造区(核心保护区+历史风貌区)及微改造区(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他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交通优化方案(图1)。

图1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范围划定示意图

2.2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精细化道路管控指标

常规路网指标体系只针对城市市政道路,最小的宽度为15 m。而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区内道路路面较窄,限制因素较多,难以进行改拓建,道路宽度往往小于15 m。因此,既有路网指标体系无法覆盖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道路。

本文统筹考虑全面改造区及微改造区的所有道路,按所道路的交通地位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分成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街区干路、街区支路6个等级。

对于全面改造区的道路标准,应严格按照市政道路的规划标准进行设计。对于微改造区内的道路,规划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维持原有的尺度、宽度,顺应现有街区格局,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做到通街区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表1)。

表1 历史文化街区路网分级指标表

2.3 城市规划干道“断一环一”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不宜打断城市道路。若必须打断地面道路(主干道及以上等级),对于未穿过核心保护区、不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未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条件下,应采取上跨或下穿的方式保证原有道路功能不变;当需打断的地面道路为次干道及以下级别时,可通过增加平行替代道路的方式,保证原规划城市路网的交通功能不变。

2.4 因地制宜,“可变的”道路断面设计

历史文化街区限制因素较多,为降低道路建设对城市肌理及历史风貌的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可在避让文物单位及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灵活设计不同路段的道路断面。

为避免形成交通瓶颈,同一道路不同路段的机动车道数量应保持稳定,可通过调整设施带及慢行通道宽度的方式,满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要求。

2.5 设置特色街道,丰富街区慢游路径

历史文化街区文物资源丰富,历史建筑往往集中成片,文化价值较高,为满足地区旅游文化的发展需求,应在尊重历史及延续原有城市肌理的前提下,保留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街道,并结合当地历史要素,构建层次丰富的观光慢行系统,串联广场、院落等传统公共空间及公共交通节点,满足内部慢行系统交通需求,提高行人慢行体验。

3 沙井大街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单元交通规划实例分析

3.1 改造范围划分

沙井古墟作为深圳市历史风貌区试点项目之一,总设计面积约3 km2。据相关法律法规,沙井古墟历史片区的保护范围可细化为核心保护范围、历史风貌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三个层次,保护要求从强到弱。其中0.17 km2为核心保护范围、0.23 km2为历史风貌区(包括核心保护范围)、0.38 km2为建设控制地带(包含核心保护范围及历史风貌区)(图2)。

图2 沙井古墟保护范围示意图

根据前文所提出的划分原则,本文以沙井古墟及周边片区的历史遗存为基础,对微改造范围及全面改造范围进行划分。核心保护范围及历史风貌区为微改造范围,以现状保留和微改造的方式为主,维持原有的街巷格局及肌理,面积为2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和设计范围内的其他地区为全面改造区,进行全面改造,对路网结构及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优化,提升路网交通承载能力,占地面积2.77平方公里(图3)。

图3 沙井片区改造范围示意图

3.2 全面梳理,分级理顺道路网

根据前文所述的道路分级体系,对沙井古墟及周边片区规划道路进行梳理。微改造范围内道路,分为街区干路和街区支路2个等级(图4);全面改造范围内的道路,分为高/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4个等级。由上,最终得到这个区域的路网结构(图5)。

图4 沙井古墟内部路网结构示意图

图5 沙井片区周边路网结构示意图

3.3 尊重历史,灵活设计沙井大街道路断面

沙井大街沿微改造区(历史风貌区+核心保护区)边缘设置,局部路段需从历史风貌区中间穿过,沿途需避让多栋原址保护文保单位,部分路段的可利用宽度仅为29米。考虑到沙井大街作为保护区是对外交通联系的主通道,若减少其通行能力容易形成交通瓶颈。本次规划在维持机动车双向6车道不变的基础上,对条件较差路段的自行车道、设施带及人行道进行合理的调整(图6)。

图6 道路断面“可变”设计示意图

3.4 根据不同文化主题,建立特色慢行系统,丰富慢行体验

历史风貌区内存在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应根据片区肌理规划多层次慢行交通系统,满足行人慢行交通需求。本次规划了两大主题的文化旅游路径:①蚝乡文化路线:串联蚝文化各核心项目,打造沙井千年蚝文化体验路线(图7);②村民生活路线:跟随陈氏族人生活步径,领略宗族生活娱乐等多方面风采(图8)。

图7 沙井古墟蚝乡风华慢行路线示意图

图8 沙井古墟宗族生活慢行路线示意图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有发展趋势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日益重要。本文以沙井古墟及周边片区为例,在阐明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保护对象进行精细化识别,并划定全面改造范围及微改造范围,对片区内的路网进行全面的梳理,打通了被历史保护区所阻断的城市干道,然后对沙井大街道路断面进行灵活设计,以减少对历史要素的影响,最后,优化片区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宜人的旅游慢行路径。沙井古墟及周边片区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可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交通出行品质的同时,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要素及环境,并为国内外同类型地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和借鉴。

猜你喜欢
沙井历史风貌城市更新
沙井蚝,与珠江共枕千年涛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沙井蚝, 与珠江共枕千年涛声(组章)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深圳沙井蚝传承千年异地养殖续品牌辉煌
历史风貌建筑防护修复材料疏水性试验研究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