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干预研究

2023-11-29 05:19卢春夏莫仙容黄大海胡才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躯干治疗师肌群

卢春夏 莫仙容 杨 明 黄大海 胡才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 53002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上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2],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00/10万[3]。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帕金森病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跌倒受伤的风险增加9倍[4,5]。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失去姿势稳定性,出现步态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管理困难、经常跌倒[6],一般对左旋多巴治疗无反应或变差[7],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带来巨额经济负担。然而,跌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地减少跌倒的方法[8,9]。本文探索采用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的干预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帕金森病防跌倒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宁市江滨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②Hoehn-Yahr分级3~4期;③轻度或无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治疗;④年龄≤80岁;⑤试验期间维持原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折、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等可能影响下肢步态严重异常的疾病者;②患者MMSE评分<23分;③继发的帕金森综合征。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编号:KY-ZYYSY-2022-03),参与研究的对象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验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两组治疗均1次/天,40分钟/次,5次/周,共干预3周。常规康复训练是由经过同质化培训的中级以上治疗师进行,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由同一名治疗师进行。

1.2.1 常规康复训练

包括预防关节挛缩的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步行训练、纠正前屈位的姿势矫正训练、平衡垫训练,及为预防因胸廓活动受限引起肺功能障碍的呼吸训练。

1.2.2 XPH-B平衡仪训练

患者双足站立于平衡架上的站立区,先选择站立位评估模式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兴趣设置不同难度,采用系统内置的训练方式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打砖块、射击、图片识别等个性化地为患者进行训练。

1.2.3 躯干核心控制训练

(1)核心肌群激活训练:①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先让患者学会腹式呼吸,治疗师一手放在膈肌处,患者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加压,另一手轻叩患者腹部,刺激其收缩。②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膝及双足并拢,治疗师一手置于患者双膝上,引导患者缓慢抬起双腿,并保持5~10秒,一手放在患者腹部或者侧腰,感受腹部和侧腰是否在发力。(2)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足平放在床上,臀部抬离床面,做桥式运动,并保持5~10秒。(3)四点、两点支撑训练:①四点支撑训练:俯卧位,双手掌支撑,双膝屈曲,使躯干平行于床面,缓慢做前后、左右重心移动;②两点支撑训练:俯卧位,一侧手、对侧膝两点支撑,对侧手向前伸展、一侧膝向后伸展,与躯干平行于床面,并保持5~10秒。(4)Bobath球训练:患者坐于Bobath球上,治疗师双手虚扶患者骨盆,嘱患者向前后、左右方向轻且缓慢地滚动球,可伴躯干的伸展、屈曲或旋转的控制,使其重心移动时伸出双手,诱导出保护反应。

1.3 评定方法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对帕金森病患者行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评估,对比治疗效果,评价其康复情况。(1)平衡仪评定相关数据:①平衡障碍程度测试指标:动摇总轨迹长、X轴轨迹长、Y轴轨迹长、X轴最大动摇径、Y轴最大动摇径。②人体重心动摇偏移测试指标:X轴偏移、Y轴偏移。③跌倒风险指数。(2)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包括转移、无支持闭目站立、站立位从地面捡起物品等14项目,每个项目0~4分,总分为0~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3)“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TUGT):患者坐于有靠背的椅子上,测试者发出“开始”指令后站起并行走3米过标记物后返回坐下,测试者记录患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时间。所用时间越短表示平衡功能越好,跌倒风险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基线统计显示,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2.2 两组组内干预前后平衡的变化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干预3周后,与基线相比,动摇总轨迹长、X轴轨迹长、Y轴轨迹长、X轴最大动摇径、Y轴最大动摇径、X轴偏移、Y轴偏移显著减小(P<0.001),跌倒风险指数显著降低(P<0.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0.001),TUGT测试时间显著减少(P<0.001)。见表2和表3。

表2 对照组组内在干预前后平衡功能变化

表3 治疗组组内在干预前后平衡功能变化

2.3 两组组间干预后平衡功能变化

为了对比加入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的区别,比较了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各变量的前后差值。干预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动摇总轨迹长、X轴轨迹长、Y轴轨迹长、X轴最大动摇径、Y轴最大动摇径、X轴偏移、Y轴偏移、Berg平衡量表、TUGT差值变化更大,两组治疗后差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组间干预后各变量前后差值比较

3.讨论

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的过程中逐渐丧失生活能力[10],其中平衡障碍在早期阶段就可能出现,并且已被证明与日常活动的限制和生活质量(QoL)降低有关[11]。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平衡障碍或姿势不稳通常与外部扰动后的反应不良或缺失相关,然而由于基底神经节的退行性改变影响许多平衡控制所必需的生理系统,帕金森病的平衡障碍不能用单一功能受损来解释,而是多个系统受损的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的本体感觉受损、运动迟缓预期姿势调整(APAs)的时间和比例不佳、躯干僵硬等都可能会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反应并导致不稳定。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康复锻炼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常规康复训练对平衡能力的改善不明显,目前研究指出核心肌力训练或平衡仪训练均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有积极影响[12,13],但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起到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周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XPH-B平衡仪评估数据中的轨迹长、动摇径、偏移幅度和TUGT测试时间均显著减少,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跌倒风险指数也显著降低,表明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用于帕金森病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原因可能为传统平衡训练方法单调、乏味、主观性强,平衡仪训练方式、训练难度多样,可实时检测、显示、分析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情况,患者训练时兴趣性、依从性更高,训练方向也更具针对性。同时,通过显示屏幕的各种图像诱导帕金森患者视觉刺激,加强视觉运动控制。平衡仪站立架上有刺激足底的条纹凸起区域,训练的同时通过对皮肤浅感觉、运动觉和位置觉等的刺激,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14]。此外,躯干核心控制训练通过提高躯干和骨盆的稳定性、协调性,提高平衡和运动控制的能力,减少震颤和不受控制的动作。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和臀部肌肉等肌群,如果核心肌群薄弱,会导致姿势异常、步态紊乱。病程较长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躯干核心控制训练可以增强躯干肌肉力量和下肢力量,改善异常姿势,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躯干核心肌群控制训练中的桥式运动、四点或两点支撑、Bobath球训练,还可牵伸和放松髂腰肌、股直肌、腰背肌和臀部肌群,一定程度减轻躯干和下肢的肌肉僵直状况,扩大关节活动范围[15],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综上所述,常规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但是加入XPH-B平衡仪联合躯干核心控制训练效果更好。因此,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XPH-B平衡仪和躯干核心控制训练对降低跌倒风险效果更好,可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推广。

猜你喜欢
躯干治疗师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树与人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