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W、MPV及PDW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2023-11-29 05:19詹潇燕张佳楠宋占春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衰活化分级

詹潇燕 李 冰 张佳楠 宋占春

作者单位:1.锦州医科大学抚顺市中心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113006 2.抚顺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113006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期,发病率、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很高[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及积极改善预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评估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有研究表明[2],RDW在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RDW与心衰患者的近期、长期预后也有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价值[3]。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是评估血小板活化情况的重要指标,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持续激活,活化之后的血小板参与心力衰竭并发症的病理过程[4]。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的参数,与MPV相似,PDW也反映血小板活性,PDW的特异性更强,因为储存血样后不受血小板水肿的影响[5]。目前,关于RDW、MPV及PDW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三者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其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呼吸困难或胸闷气短于我院心内科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的老年患者230例,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76.68±6.39)岁,其中男性比例为43%。将其分为CHF组170例及非CHF组60例,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Ⅳ级组80例、Ⅲ级组60例和Ⅱ级组3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批准号XS2023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5岁;②CHF组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③临床资料完整。

1.3 排除标准

①NYHA I级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严重感染、免疫系统疾病;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⑥血液系统疾病;⑦恶性肿瘤。

1.4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① NYHA Ⅰ级: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②NYHA 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③NYHA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④NYHA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1.5 方法

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所有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液样本采集于富含edta-k的抗凝血真空试验瓶中。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记录RDW、MPV、PDW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RDW、MPV、PDW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MPV、PDW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RDW、PDW、MPV在不同分组间的比较

CHF组的RDW、PDW、MPV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升高,RDW、PDW、MPV水平也呈升高趋势,P<0.05。见表2。

表2 RDW、PDW、MPV在不同分组间的比较

2.3 RDW、PDW和MPV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RDW、PDW和MPV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6,0.340,0.313,均P<0.01)。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MPV及PDW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因素

2.5 RDW、MPV和PDW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RDW、MPV和PDW联合及单独检测老年CHF的曲下面积分别为:0.915(95%CI0.879~0.950)、0.875(95%CI0.831~0.919)、0.708(95%CI0.634~0.781)、0.692(95%CI0.614~0.771),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价值,均P<0.01。见图1。

图1 RDW、MPV和PDW预测CHF的ROC曲线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老年性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死亡率及再住院率都很高,且往往预后不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生活负担。心衰指南中提到,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及危险分层[1]。

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和红细胞体积分散程度的参数并且参与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除了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之外,RDW还在冠心病、心梗、心衰、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2,6]。随着红细胞分布体积的增加,心力衰竭的病变程度会加重,这与红细胞产生无效、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肾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7]。陈宇伦等人的研究通过随访978例心衰患者后发现,其出院后死亡率与RDW增加呈正相关,在排除多种影响因素后,RDW仍然是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8]。目前,随着对RDW的研究深入,RDW已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力预测指标。

MPV作为血小板参数之一,是评价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骨髓中血小板的体积和形成,以及巨核细胞的增殖代谢活性和增生情况[9]。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血管内皮损伤,损伤的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血小板活化后使MPV水平升高。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释放某些物质,如血小板聚集反应因子、糖原等,也进一步加速血小板活化聚集,从而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10]。研究发现,心衰时血小板活性增强,活化之后的血小板产生5-HT,它具有血管收缩和刺激平滑肌细胞收缩的作用,加速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心衰越严重血小板活化程度越明显[11]。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通常与MPV呈正相关[12],表明了血小板大小的差异,也可以反映血小板活性。它与MPV类似,但特异性更高,因为PDW在血液样本储存后不受血小板水肿的影响[5,13]。李斌等研究显示,无论给予治疗前或后,PDW水平仍然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4]。作为新型的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记物,PDW还可以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疾病[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CHF组患者RDW、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MPV及PDW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RDW、MPV及PDW联合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曲下面积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均P<0.05,其中RDW、MPV的预测价值高于PDW。

综上所述,RDW、MPV和PDW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显著,三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协助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新型指标。在临床中,这些指标通常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它们参与了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此数据检测方法简单快捷,操作方便,可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本文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尚存在不足及欠缺,未来可通过大数据及更多试验进一步研究RDW、MPV及PDW水平在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及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衰活化分级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