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对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影响

2023-11-29 05:20白联缔张伟英杨芳芳秦小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职条目问卷

白联缔 张伟英 宋 舒 杨芳芳 秦小欢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200120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等提供服务,提升对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提供专业照护服务[1]。随着老年人机体的衰老,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老年人患病率不断增加。在一项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失能率达18.8%[2]。失能老人群体数量加剧的趋势,使失能老人照护质量面临严峻挑战。营养素养是健康素养在饮食营养健康研究领域的延伸,指个人获取、处理、理解营养信息和营养知识、操作和互动评价的能力[3]。失能老人对照顾人员的要求和依赖显著增加,照顾者需提供健康饮食,协助患者重建饮食方式。专职陪护人员是经过简单的医护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专职照顾患者的护理人员[4]。专职陪护人员在住院期间与患者接触最多,相比其他医务人员更有机会提供营养护理,其作为当前我国城乡老年人养老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照护质量。据调查显示,养老机构中营养良好的老年人比例仅占40.8%[5]。营养摄入不足及干预措施影响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通过改善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有效减少失能老人营养不良风险,改善机能状况,成为优化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关键点。鉴于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专职陪护人员的营养素养水平,分析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失能老人健康照护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2月至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及其专职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

失能老年人的纳入标准:年龄≥60岁;护理院居住时间≥6个月;ADL评定量表中“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1项及以上“完成不了”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身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

专职陪护人员纳入标准:正式员工,且工作年限≥6个月;语言表达无障碍且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有重大疾病或精神疾病的陪护人员。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专职陪护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宗教信仰、每天照顾时间、已陪护时间、照顾患者人数、是否患慢性病等;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诊断、医疗付费方式等。

1.2.1.2 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量表[6]

采用齐琲等编制的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量表,包含认知与态度(4个条目)、知识掌握(7个条目)、技能操作(10个条目)和信息互动评判(15个条目),共4个维度36个条目。Cronbach’α系数为0.940,折半信度Guttman Spilt系数为0.767,整体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80。该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慢性病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的测评。

1.2.1.3 失能老人照护质量量表[7]

此量表由中国台湾徐亚瑛教授设计,包含:失能老人部分、家庭部分、照顾者部分3个分量表,21个条目。每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6~0.86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0。本次研究采用失能老人部分,评估专职陪护人员对失能老人的照顾品质。每个条目根据照顾品质的质量由高到低分别记为3分、2分和1分。失能老人得分范围为11~33分,得分越高代表照护质量越高。

1.3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指标测量,同时将专职陪护人员的评估问卷编制成问卷星,通过两种方式调查专职陪护人员的营养素养。调查前征得本人或监护人同意后,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失能老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84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回收率为99.6%。专职陪护人员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64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和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ɑ=0.05为基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专职陪护人员一般人口学资料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264例专职陪护人员的问卷信息,已陪护时间为(4.19±4.22)年,每天照顾失能老人数(5.73±3.16)人。

2.2 失能老人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收集到482例失能老人问卷信息,失能老人照护质量得分范围18~31分,总均分为(25.73±3.52)分,失能老人部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分别是水分的获得、监护或救助途径及患者所需的医疗处置,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分别是皮肤的完整性、卧室的采光及温度以及患者所需的药物治疗。

2.3 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与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水平与照护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各维度与失能老人照护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242,P<0.01)。

2.4 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进一步探讨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水平与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将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作为因变量,失能老人一般资料和营养素养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失能程度、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及营养素养各维度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决定系数R2=0.260,调整后R2=0.255,说明回归方程能被自变量解释25.5%的变异量。

3.讨论

3.1 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失能老年人人口数量的增加,对专职陪护人员的需求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营养素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生活质量[8]。本研究表1所示,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总均分为(124.17±18.67)分,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天照顾患者的时间、是否接受营养知识指导是提高营养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营养素养影响着人类健康的饮食行为,高水平的营养素养可提高个人选择健康饮食的能力。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母亲营养素养可有效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试验组通过对母亲的营养素养进行干预,儿童发育迟缓下降9.3%,营养素养缺陷的营养干预措施可能在改善患者饮食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9]。专职陪护人员照顾患者时,随着照顾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可具有一定的营养素养,但有的人员对营养的重视度不够,专职陪护人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欠缺,在照护过程中可能由于缺乏对失能老年人营养需求的评估,忽视对患者营养风险方面的评估,导致对失能老人的照护不周。由于失能老人相比自理能力较好的患者,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高营养素养,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动力。专职陪护人员寻求自身的营养知识信息,可及时发现失能老人存在的一些营养风险因素,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根据老人需求和身体情况进行准确、科学评估,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合适的照护支持。

表1 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多因素分析

表2 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3 失能老人照护质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2 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有待提高

高龄失能老人因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日常行动受限,身体功能减弱,容易导致生活质量差。有研究显示日常活动功能受损的百岁老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达29.3%[10]。本研究显示总均分为(25.73±3.52)分,失能老人照护质量得分呈中等水平。由于家庭照顾能力不足,养老机构作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的主要地方,其照护质量应有效满足失能老人的照顾需求。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一,即为做好膳食准备,协助进食水,提供营养饮食指导[11]。专职陪护人员是失能老人亲近的照顾者,其情绪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影响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失能,容易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制约着生活质量,容易营养不良。失能老人可能由于认知、身体功能的损害,无法识别和表达自身想法,辨识选择喜欢的事物受到影响,导致老人出现易激惹、反抗动作或者主动呕吐食物等负性情绪和行为。建议专职陪护人员重视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评估,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提升,提高对失能老人安全、康复、营养的认知。在本研究中得分较低的是水分的获得、监护或救助途径及患者所需的医疗处置,表明专职陪护人员需早期发现失能老人日常生活问题,实施个性化的营养照护方案,多与失能老人进行沟通,重视其心理需求。同时,机构应根据失能老人的照顾需求,加强培训和评价专职陪护人员的照护能力。

3.3 失能老人照护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与失能患者照护质量总分呈密切正相关(P<0.01),即专职陪护人员营养素养水平越高,失能老人照护质量越高。究其原因,由于失能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营养物质的摄入完全依赖于陪护人员,要求照顾者拥有餐具选择、进餐环境、进餐方法、进餐体位、加强营养支持等方面的专业照护技能。营养素养水平高的陪护人员对进食照护技能更加了解,因此照护质量更高。高质量的照护可有效改善失能老人的进食障碍,改善其营养状况,保证老人的身体清洁和功能康复。本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重度失能和陪护人员的营养素养影响了失能老人照护质量(P<0.05)。文化程度低的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较差,与程娇娇等研究结果一致[12],可能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知识技能不高有关。同时,经济条件较差的失能患者进食额外的营养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及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此外,重度失能患者完全丧失进食能力,进食量严重减少,导致营养状况完全依赖照顾者。由于失能老人进食困难表现不同,护理难度很大,照顾者不能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进食照护,进而影响老人的照护质量。有研究显示营养不良可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自理能力减弱,老年人营养状况是失能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13]。陪护人员的营养素养水平不高,造成失能老年人易出现膳食摄入不合理、躯体功能和疾病康复受限、营养不良率和营养不良风险升高等问题。有研究显示,失能老人的照顾质量与照顾者的负担呈负相关,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照顾技能和知识方面指导和培训,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质量[14]。陪护人员每天照顾时间越长,照顾持续时间越久,其体力和心理上长期透支现象就越严重,当其身心俱疲,在失能老人的照顾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健康状况受到影响,陪护人员照护负担加重,进一步影响营养素养能力,降低对老人的照护质量。

猜你喜欢
专职条目问卷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问卷网
专职媒人的变化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