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海港发展的连云港内河水运体系建设思路

2024-02-20 02:48王进
中国水运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港海河内河

王进

(连云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

1 连云港内河水运发展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的主要成员,内河航道通达内陆纵深腹地,又拥有国际枢纽海港,是双循环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和通道,具备承担外贸交流、内贸运输的优良条件。

1.1 设施供给有保障

航网供给基础好。近年来,连云港加快骨干航道的建设,通过多年的航道整治,省干线“瓶颈”得到疏通,全市形成了苏北运河与连申线两大纵向水系的高标准互联。截至2020 年底,连云港市境内等级航道为512.65公里,占全市航道总里程的46.5%,千吨级航道达标总里程144.62 公里,达标率为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千吨级航道通达县级及以上节点包括连云区、海州区、灌云县、灌南县,县级节点覆盖率达到66.7%。基本形成以连云港疏港航道、盐河、灌河为主的干线航道网,构筑了疏港有力、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内河航道体系[1]。

港口服务效能强。近年来,连云港加快干线航道上的公用作业区建设,重点完成了五灌河霄洋码头、板浦作业区码头及灌南港区城北作业区新安码头等工程建设,市域主要支线及其配套作业区逐步完善,港口服务地方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货物由原来的建材单向运输为主,向集疏运(海港)货物、临港产业货物双向运输为主过渡,内河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2]。2020 年,全市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1373 万吨,其中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6 万标箱,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淮安和宿迁。以连云港港主体港区为龙头、新云台转运码头为支撑,内河泊位与海港泊位合理配套的转运设施体系初步形成。2020 年,海河联运量达到1811.6 万吨(其中内河转运码头承担821 万吨),较2015 年增长422%,年均增速达39.2%。

图1 2020 年全省各市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情况图

图2 2015~2020 年连云港市内河港口码头情况变化图(不含中云台转运码头)

1.2 港航服务有优势

以连云港港主体港区为龙头、新云台转运码头为支撑,内河泊位与海港泊位合理配套的转运设施体系初步形成。依托连云港海港的腹地辐射能力,形成了由4 省10 市24 家港口企业组建的苏鲁豫皖海河联运港际联盟,连云港内河港已先后开通“苏鲁豫皖”四省的淮安、泗阳、宿迁、邳州、徐州、步凤、阜宁、海安、济宁、蚌埠、周口等内河航线11 条,试运行航线3 条,集装箱海河联运形成“一港四线”格局,各成员单位在流向调度、航线布设、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合作,海河联运航线不断拓展。2020 年海河联运量达到1811.6 万吨(其中内河转运码头承担821 万吨),较2015 年增长422%,年均增速达39.2%。

图3 2015~2020 年连云港市内河港口吞吐量变化图

2 连云港内河水运存在问题

目前,连云港内河水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内河航道和港口依然需要进一步匹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面向区域一体化,干线航道网覆盖度、联通性有待提升

一是航道建设要素制约趋紧。目前连云港东西向高等级航道尚未达标,航道建设受资金制约日益明显,制约了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3]。目前较为重要的市干线航道淮沭新河、蔷薇河等航道均未整治达标。二是航闸养护压力较大。灌河盐灌船闸下游回淤严重,目前仅能通行空船,已成为连云港与盐城沟通的通航“瓶颈”,阻碍了航道网络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三是航闸通航条件受水位影响较大。连云港市部分航道同时具有防洪通道功能,航道顺畅通航、船闸安全运行在水利排水期间受到较大影响,限制了航闸效能的发挥。

2.2 支撑国际枢纽海港建设,内河水运设施的服务能级有待提升

一是内河港口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目前连云港内河港口总体承载能力较低,码头泊位数及综合通过能力处于全省下游,且规模集约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海河联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中云台作业区设计通过能力800 万吨,但目前吞吐量已达820 万吨,现有码头支持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承载未来日益增长的海河联运需求。规划建设滞后制约海河联运,徐圩港区海河联运通道线路方案尚未完全稳定,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内河转运码头均未建设。

3 连云港内河水运发展路径

连云港内河水运应紧抓发展契机,主动适应供需结构新变化,继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更加注重海河联运优势的发挥,有力支撑国际枢纽海港建设。

3.1 构建畅通高效的千吨级航道网

加快构建国际海港的内河水运集散通道,进一步优化市域支线航道网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以“十字形”高等级航道为主骨架的干支结合、布局合理的航道网络,着力提升航道服务保障能力,打造我市结构完善、支撑有力的航道网络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市域骨干航道网络。充分发挥千吨级航道效益,加快连云港市骨干航道建设,形成疏港有力、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高等级干线航道网[4]。二是构筑海河联运新通道。加快推进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连云港段整治工程、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圩港区出海通道,构建苏北、鲁南地区最佳物资出海通道,拓展延伸国际枢纽海港内陆腹地。三是强化船闸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推进航闸专项养护,提升航闸养护现代化水平,完善航道服务设施配置。

3.2 构建支撑有力的内河港口格局

结合战略布局、上位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等新要求,完善港口规划体系,指导内河港口的有序建设。加强港航规划与城市、国土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融合发展。加快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提升,重点加快作业区工程建设,强化我市内河港口对地区经济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谋划内河转运码头布局落地,进一步完善国际枢纽海港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推动海河联运发展,助力连云港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推动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点突出干线航道上千吨级码头建设,同步推进重要支线航道上规模化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服务城镇节点的码头建设。二是谋划内河转运码头布局落地。加快海河联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云台码头泊位功能调整,加快中云台作业区内河转运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类货物装卸需求,提高海河联运效能。推进海河联运前期研究,加快开展徐圩新区海河联运作业区前期研究工作,加快开展灌河港区海河联运区前期研究工作。三是完善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公铁水等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5],构建江海河、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连云港段贯通,推动灌云支线、东海支线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徐圩港区及临港产业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311 国道等建设。

3.3 提升一体融合的水运服务水平

以海河联运为重点,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导向,聚焦港口资源整合、腹地市场拓展、集装箱运输、港产城融合等重点环节,优化提升港航服务质效,建设人民满意港航。

一是推进港航一体发展。深化内河港口资源整合,深入开展港口整治相关工作,提高内河港口岸线利用效率,推进港口规模化发展。探索推动内河港口一体化改革,推动港口分工协作,实现港口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强与沿江沿海港口港际资本合作,吸引太仓港、南京港、盐城港等沿江沿海港口参与连云港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场站开发等领域,探索托管、合资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合作方式,促进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二是提升海河中转效能。积极拓展海河联运腹地,巩固拓展省内市场,深入挖潜省外市场,适时对接周边地区港口,吸引适水货物转向水路运输,增强连云港海河联运发展后劲。完善集装箱航线网络,依托区域高等级航道网络和连云港港辐射能力,逐步提高内河集装箱航线运行质量,同时新增开辟航线,延伸集装箱海河联运腹地,完善连云港市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网络。提升海河联运服务水平。探索构建海河联运全程物流链,强化集装箱海河联运服务支撑。三是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依托海港发展内河临港经济,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推进徐圩港产园联动发展[6],积极引导适应地区禀赋特色和发展优势的“海港枢纽+”产业集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港航空间布局,促进港航基础设施空间资源有效预留,推动内河港口岸线与后方土地统筹开发,为构建与港口有机互动的临港产业留足远景战略空间,增强内河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

潮涌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连云港内河水运正抢抓水运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内河水运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发挥连云港内河水运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连云港内河水运将会更好发展,为支撑连云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服务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海港海河内河
海港追盗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幸运海港游
海港清洁工
破冰开河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一月的海港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