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新路径

2024-02-23 09:39宋琳琳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东北亚数字经济

宋琳琳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规划顶层设计频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进入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中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均呈现上升态势(见图1),数字经济规模在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分别位居第2、4、7、13位,东北亚四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另表1 中,从东北亚国家GDP 增速和数字经济增速对比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数字经济增速比GDP 增速表现更好,对经济稳定及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东北亚国家聚焦数字经济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将其作为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1]

表1 2017-2021年东北亚国家GDP 及数字经济增速对比(%)

二、东北亚区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增幅平稳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中国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数字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如图2所示,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已从2016年的34009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0576亿美元,增幅51.8%。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30.3%提升到2021 年的39.8%。可见,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2022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国持续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继续为全球经济结构重塑及全球竞争新格局构建发挥加速器作用。

图2 2016-2022年中国GDP总量、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单位:亿美元,%)

2.俄罗斯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平稳上扬。俄罗斯大力推动国家数字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7 年5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批准了《2017-2030 年俄罗斯联邦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对俄罗斯未来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规划路径。同年7 月28 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批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确定了2024 年前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如图3所示,近几年俄罗斯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以及占GDP 比重均保持平稳增幅,与2012 年俄罗斯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 比重约1%的数值相比较来看,近十年俄罗斯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20 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俄罗斯GDP 总量及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均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但数字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同比略有上扬。2021 年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整体回暖,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 比重为18.9%,占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2012年占比相比提升近20倍。综合以上数据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走向来看,俄罗斯已有效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图3 2016-2021年俄罗斯GDP总量、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单位:亿美元,%)

3.日本数字产业发展迈入稳步成熟期。日本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顶层设计频出。1994 年,日本政府提出“电子政府”建设,旨在成为高度信息化国家。随后,聚焦数字信息技术助推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e-Japan”(2001)、“u-Japan”(2004)、“i-Japan”(2009)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出台。2012 年,日本提出《日本复兴战略》,明确将通过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来振兴日本经济。[2]2013年,以出台《世界最先端IT国家创造宣言》和路线图为标志,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在日本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日本实现了高额的数字经济增长规模,已数年位居世界前列。2020 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严重下滑,2020 年和2021 年日本GDP 总量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增幅稳步上扬。2020 年,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占GDP 比重值均有提升,2021年,占GDP比重值高达52.0%。(见图4)由此可见,日本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对日本GDP贡献最大的产业,日本数字产业发展已迈入稳步成熟期。

图4 2016-2021年日本GDP总量、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单位:亿美元,%)

4.韩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平稳向好。自9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谋划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至今已出台《G-7 计划(1992-2001)》(1992)、《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1994)、《超高速国家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计划》(1995)、《Cyber Korea 21 计划》(1999)、《信息化村计划》(2001)、《e-Korea 21 计划》(2002)、《u-Korea 战略计划》(2004)、《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2008)、《IT 韩国未来计划》(2009)、《云计算扩散和增强竞争力战略》(2011)、《ICT 研发中长期计划(2013-2017)》(2013)、《K-ICT 战略》(2015)、《K-ICT 安全2020 战略》(2016)、《数据产业振兴战略》(2018)、《政府中长期研发投入战略》(2019)等多项信息化战略规划。[3]信息产业现已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22 年第四季度,ICT 产业生产总值占GDP 比重的1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4%①数据来源:ITSTAT:ICT 산업의GDP 비중(실질) [EB/OL].https://www.itstat.go.kr/itstat/kor/stat/StatList.html.。二十世纪末至今,韩国信息产业已经迈入成熟时期,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如图5 所示,近年来,韩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平稳向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 比重较高,2020年和2021年占GDP 比重过半。由此可见,数字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5 2016-2021年韩国GDP总量、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单位:亿美元,%)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显著

现今,数字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谋划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之一。东北亚国家紧随数字化全球发展潮流,积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为显著。根据国际电联ITU 发布的《衡量数字化发展:2022年事实和数字》中数据显示,2021年,东北亚国家在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签约率、固定宽带及移动宽带签约率、使用互联网个人的比例等与数字发展相关的多项关键指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2所示,近年来,东北亚国家持续发力互联网设施建设。日本和韩国互联网发展最为发达,互联网用户规模较为平稳。2021 年,韩国互联网用户占比高达97.6%,居东北亚国家之首。中国和蒙古国两国的互联网发展相对较为滞后,但近几年发展有较大提升。2015-2021 年间,中国互联网用户占比从50.3%上升到73.1%;蒙古国互联网用户占比从22.5%增长到84.3%,增长高达275 倍,发展较为迅猛;俄罗斯互联网发展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表2 2015-2021年东北亚国家互联网用户数据关键指标

(三)数字政府建设“鸿沟”凸显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制度供给是开展数字化全球治理的基石所在。世界多国及国际组织已加速构建数字规则体系和良好秩序,尤其在推动多边跨境背景下,加强数字平台服务等领域的全球治理。通过《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和电子参与指数(EPI)来看,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三国应全面推进新型政府运行模式——“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提升信息交流技术提供公共服务的意愿与能力,缩小与日本和韩国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鸿沟”(见表3)。另据报告中显示,对全球各国发达城市的本地在线服务现状(LOSI)调查中,2018 年莫斯科、首尔、上海和东京四座城市排名分别为1、7、11和19⑥数据来源:https://publicadministration.un.org/egovkb/Portals/egovkb/Documents/un/2018-Survey/E-Government%20Survey%202018_FINAL%20for%20web.pdf.,2020年为6、9、9和24⑦数据来源:https://publicadministration.un.org/egovkb/Portals/egovkb/Documents/un/2020-Survey/2020%20UN%20EGovernment%20Survey%20(Full%20Report).pdf.,2022年为6、30、10和14⑧数据来源:https://desapublications.un.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22-09/Chapter%203.pdf.,东北亚四国发达城市的LOSI值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莫斯科在三年版本中均排名前十位,其本地在线服务发展较为完善。

表3 2010-2022年东北亚国家EGDI、EPI全球排名对比

(四)数字经济领域竞争格局不均衡

1.全球数字竞争力。以数字工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高了国民生产力,改变了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并且已在新的国际竞争中成为政治、技术主导和话语权最重要的舞台。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4]根据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IMD)发布的全球数字竞争力排名可见,俄罗斯联邦和蒙古国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有限,数字技术的接受和转化能力有待提高。(见表4)在数字经济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东北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的格局。

表4 IMD 2018-2022年东北亚国家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排名

2.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经济蓝皮书》中的《全球数字经济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其研究聚焦于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的细分维度,重点关注经济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数字人才竞争力、数字创新竞争力,并分析了东北亚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城市竞争力。[5]如表5 所示,在过去三年中,日本东京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成为东北亚国家数字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韩国首尔的排名与202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但尚未达到2019年的排名。然而,其数字人才竞争力在个人价值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受经济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影响,其总体排名略有滞后。东北亚国家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有两个城市进入全球前30 名的国家,这两个城市为北京和上海,且两个城市均排名中上游,但其经济和基础设施竞争力以及数字人才竞争力亟待提高。俄罗斯莫斯科于2021 年进入全球30 强城市排名,聚焦发展数字人才,在全球城市中数字经济竞争力提升空间很大。

表5 2021年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总体排名

3.全球数字经济企业竞争力。《中国数字经济蓝皮书》中的《全球数字企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从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四个维度来衡量全球数字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如表6所示,2021年综合竞争力全球100强企业中,美国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40 家;其次是中国,有28 家企业;排名第3 的是日本,有10 家企业;韩国有5 家企业,排名第4,排名第5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有4 家企业。中日韩三国囊括了全球百强的4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数字企业在过去的2021 年表现不俗,排名从以往的世界第3 上升到世界第2,远远超过了日本。[6]俄罗斯和蒙古国没有数字企业入选。排名从数字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俄罗斯和蒙古国在推动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存在显著差距。

表6 2020-2021年全球数字百强企业地理分布

表7 2021年东北亚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关键指标对比

(五)ICT产业发展态势向好

1.中国ICT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及GDP占比稳步上升。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稳步上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收入近28.8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3.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2 万亿元,同比增长9%,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4%。(见图6)

图6 2018-2022年中国ICT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例(单位:万亿元,%)

2.俄罗斯ICT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不高,但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略有增幅。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是俄罗斯数字经济的核心部分,贡献了数字经济90%以上的附加值。但近年来,俄罗斯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信息通信技术的比重变化不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高。2020年,ICT 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2019年为2.9%。[6]

3.日本ICT 产业增长率稳定,产业销售收入逐年递增。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数据显示,日本ICT 产业增长率稳定,2020 年,信息通信产业销售收入53449.8 亿日元。(见图7)从五年平均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ICT 产业从2000 年到2019 年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是正向作用。这也表明数字经济的进步能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1](见图8)

图7 2010-2020年日本ICT行业销售收入(单位:亿日元)

图8 2000-2019年日本信息通信行业每五年对实际GDP 平均贡献率

4.韩国ICT 产业投资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前景向好。韩国非常重视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该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9 年1 月1 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代表发布了《2019 年度科技和ICT 领域的研发项目综合执行计划》,计划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投资9153 亿韩元,用于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ICT 研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韩国政府继续扩大对ICT领域的投资,使其成为创新经济驱动的新蓝海。2020年,ICT产业带动年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工业进口1126 亿美元、贸易顺差710 亿美元。韩国信息通信部推出的公共门户网站ITSTAT 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规模及其占GDP 比重稳步上升,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见图9)。

图9 2016-2022年韩国ICT产业规模及占GDP比重情况(单位:十亿韩元,%)

三、中国与东北亚域内各国数字经贸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一)域内地缘政治动荡不稳

动荡的国际形势影响东北亚经贸合作大局。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与盟友互动,利用其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垄断地位,在技术政策协调、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治理模式等方面包围中国,阻断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流动,严格控制核心零部件的进出口。与此同时,东北亚国家不稳定的政治博弈局势对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重大障碍,也不利于数字经济的正常合作。

(二)“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东北亚国家加大力度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各不相同。日本和韩国的数字经济起步较早,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位居东北亚国家前列。俄罗斯和蒙古国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内各国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从数字基础设施来看,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数据可见,东北亚各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蒙古国计算机家庭比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数字技术来看,根据2020 年全球通信基础设施指数可见,东北亚各国在宽带、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如表8 所示,日本和韩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已达到中上水平,俄罗斯相对落后。中国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但在物联网领域存在明显不足;俄罗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面的得分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ICT 核心技术的发展水平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仍有显著差距;蒙古国未被纳入GCI指数调查。

表8 2020年东北亚国家全球互联互通指数结果对比(GCI)

表9 2014-2020年东北亚国家全球网络安全指数排名对比

(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完善网络监管体制机制和监管体系,提升数字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但东北亚国家对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全球网络安全指数可以看出,2020年,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跻身排名前十,表明了其对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排名第33位的中国迫切需要提高维护和捍卫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蒙古国排名从2014 年的15 位下降到2020年的120位,这意味着其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过于薄弱,无法充分认识到数字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四、东北亚国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一)共建东北亚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2019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B2B 和B2C)达到近26.7万亿美元,占GDP的30%左右,比2018年(25.6万亿美元)增长了4%。

表10、表11 及表12 均显示出,2018 年和2019 年,中国、日本和韩国在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及B2B、B2C电子商务销售额排名均位居全球前十。在表12中也可以看到,2019年,俄罗斯跻身全球B2C电子商务销售额前20名。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东北亚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应利用这一优势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合作,构建东北亚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各方面的便利水平,完善东北亚数字贸易服务体系建设。

表10 2018-2019年排名前10位国家电子商务销售额对比

表11 2018-2019年排名前10位国家B2B电子商务销售额对比

表12 2019年排名前20名国家/地区B2C电子商务销售额对比

(二)积极建设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数字自由贸易区

1.中国东北—俄罗斯经贸合作前景广阔。2023年3月21日,中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未来一段时期中俄关系发展描绘了新蓝图。2022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902.71 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创历史新高。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联邦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东北三省海关数据(表13),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额呈上升趋势。2023 年1-7 月,中俄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俄进出口贸易总量的33.4%,表明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以黑龙江自贸区为例,2022 年1-10月,黑龙江自贸区对俄贸易245.19亿元,同比增长52.6%,高于全省对俄贸易额增幅10.5个百分点,占自贸区外贸总额的82.9%。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双边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为积极推动现有自贸区升级为数字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3 2021-2023(1-7月)年对俄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2.东北三省数字平台建设降本增效成效显著。2020 年8 月,辽宁省进一步推进中俄两国首个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设施互联互通带动贸易畅通。通过推进中俄海关合作平台、海外仓库、中欧班列枢纽港、对俄“通道+自由贸易”窗口建设等四大任务建设,大力推动别列拉斯特物流中心项目发展,缩短通关时间,降低贸易成本,将其打造成现代物流合作示范项目。

2021 年8 月,黑龙江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体平台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一点准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键处理”的服务流程,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供7×24 小时通关咨询服务。分阶段运行后,全省口岸进口总体通关时间为19.7 小时,居全国第六位,东北四省区第一位;出口总通关时间为0.41小时,居全国第五位,东北四省区第一位。

2022 年,吉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8.1%,长春兴隆和珲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18.9%和165.6%。自2022 年9 月以来,珲春铁路口岸全天候运营,配备了额外的监管人员和实验室检测设备,以确保海关工作人员全程值守,方便企业通关。吉林省还积极推动对俄口岸通道增效增能,全力打造珲春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相互贸易实施和加工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相继获批。俄罗斯“一个中心、五个板块”经贸合作枢纽加快建设。数字平台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建设数字自贸区。

3.聚焦高端智库论坛,助力数字经济多领域融合。2023年2月20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东北亚数字经济产业合作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论坛以“数字驱动·产业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聚焦东北亚地区数字发展与未来,邀请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方式,为促进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引智赋能。[8]8月23日,2023东北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在中国吉林长春举行。大会以“数字赋能·智造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推进“数字吉林”建设。20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产学研各界代表共同聚焦东北亚区域协同、数字合作及产业数字化探索等话题,为东北亚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9]中国建立数字经济领域的学习交流平台,聚焦数字技术领域的前沿视角,与东北亚国家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国际领先的数字技术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分享数字资源建设成果,通过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促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五、结 语

随着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全球主要经济体负增长的背景下,稳步崛起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提振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北亚国家应利用数字经济释放的红利,推动区域内数字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应对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构建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作为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的数字经济体,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47 个主要国家中占数字经济总规模的18%,在东北亚四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占数字经济总规模的64%。①数据来源:CAICT: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EB/OL].2022-12 月,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212/P020221207397428021671.pdf.中国要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要抓住数字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增强中国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华为手机芯片为例,华为服务器芯片昆鹏920 已经可以自主生产,其数据中心芯片可以完全独立于其他国家的供应链。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激励体系。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数字经济人才是数字发展的首要资源。以京东科技为例,2022年2月14日,发布了130多条招聘信息,对各类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的需求最高,月薪3万至7万元不等,部分高级建筑师月薪高达11万元,年薪15个月。综上所述,中国需要全面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东北亚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