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数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更“接地气”

2024-03-01 06:34李翠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关键词:接地气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李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应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成效。“植入数学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剖析教材,挖掘数学知识蕴含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真正释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   课堂教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启智增慧”,凸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有意识地植入数学思想,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方式,引领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获得持久、深入、持续的发展。

一、植入数学思想,促使学生深入探索

(一)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形式多样,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载体,教师应深入、系统地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深入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入数学思想,帮助学生透过数学现象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将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渗透数学整体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阐述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角形,为之后的分类进行铺垫。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梳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最后,要求学生按边进行分类,回答什么样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这种从整体入手进行学习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学生构建整体化的认知结构。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数学知识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认识数学知识,对探究方法一无所知。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很多都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的发展和延伸,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吸纳、突破、掌握新知识,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笔者拿出了一个桃子,问“这个桃子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犯了难,因为桃子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无法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于是,笔者拿来一个长方体容器,让学生先量出它内部的长、宽、高,然后在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将桃子放入其中,此时水面的高度自然会上升。然后笔者提问:“水面的高度为什么会上升?”学生自然会想到是因为放入了桃子,此时,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桃子的体积。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计算出桃子的体积,又能感受到转化思想的价值,感悟数学思想的实用价值。

二、植入数学思想,促使学生内化新知识

(一)倡导自主探索,融合数学思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标准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研究,注重对数学思想的融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形成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求比值”和“化简比”这两部分内容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于是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学生得到了以下收获:(1)意义不同,“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后项;而“化简比”是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将其化成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的比。(2)方法不同,“求比值”是用除法运算进行,用其前项除后项;“化簡比”是将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变成整数,且除了1没有其他的公因数。(3)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比。学生在比较中不仅可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异同点,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还可以树立比较的数学思想。

(二)设计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思想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提升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操作时无从下手,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将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释放学生的潜力,丰盈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数学课堂更富魅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笔者让学生比较圆和其他平面图形有怎样的不同。在比较中,学生发现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那么对其周长的测量和其他图形相比,难度自然要大一些。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呢?笔者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现有的工具,联系现实生活,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在此过程中,学生想到的方法有:(1)用绳子围着圆形绕一周,然后将绳子拉直,用直尺测量出所用绳子的长度。(2)将圆形物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形物品的周长。这两种测量方法有一定的区别,但都达到了化曲为直的目的,能自然地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掌握多样的数学学习与探究方法。

(三)理解知识内涵,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能力与已有知识的局限,要充分理解知识的本质、明晰知识的核心内涵难度较大,这会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含有丰富的集合思想。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集合圈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的特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学“方程和等式”时,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和等式后,笔者出示了一些算式,让学生区分等式和方程。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到准确区分方程和等式,比如,有些算式中尽管含有未知数,但它并不是等式。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方程和等式的联系和区别,笔者让学生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掌握了方程和等式的本质属性。用集合圈的形式梳理知识,不仅能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让学生体会数学集合思想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三、植入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一)深入探索数学规律,巧用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应用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但规律的探索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融入规律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地方,从而归纳、总结出规律性内容,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出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认为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一定会相等,显然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对此,笔者给学生准备了2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出哪些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然后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会发现,可以摆出以下三种规格的长方形:①长20厘米,宽1厘米;②长10厘米,宽2厘米;③长5厘米,宽4厘米。由此可见,所摆的长方形的形状是变化的,周长也是变化的,但是面积是不变的。这种教学过程能很好地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二)搭建生活桥梁,实践数学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影子,巧用生活元素,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吸纳新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任何割裂数学和生活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后,笔者让学生收集一天之内从早上7:00到晚上7:00的气温数据,每小时测量1次,用表格整理收集的数据,再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在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气温在哪个时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得最快?②气温从几时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③在统计图中,你还能够知道什么?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培养学生整理、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又能渗透统计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悟道,掌握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通常直接指出错在哪里,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学生难以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有机融合数学思想,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错误的原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比较-4和-2这两个数的大小,很多学生受整数知识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都认为-4大于-2,出现了判定错误。对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验证自己的结果正确与否。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可以通过数轴来验证,在数轴上找到-4和-2的位置。由于数轴上面数的排列特点是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反之越来越小,因为-4在-2左边,所以-4小于-2。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还能让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植入数学思想,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走向深入,开发学生的智力,释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植入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感悟数学知识的真谛,让数学课堂更有内涵、更有活力、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曾丽梅.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0):23-25.

[2]欧阳燕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28):5-7.

[3]马碧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J].亚太教育,2023(17):146-149.◆(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接地气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