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作业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01 06:34邱虹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邱虹

摘   要:由于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发展,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智慧作业模式。本文从智慧作业模式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智慧作业模式的策略,从而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关键词:智慧作业   小学数学   教学   实践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此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而智慧作业模式尊重这种客观事实,能够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作业。如此一来,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重复学习早已掌握的知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为更高的学习目标奋斗。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通过智慧作业反复学习,逐渐掌握重难点知识。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制定符合他们数学水平的教学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层教学与智慧作业模式相结合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师生关系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智慧作业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很多学校已经探索了多年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校难免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方式,但是在作业布置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上,往往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

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智慧作业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布置智慧作业,进行数学作业设计,让“学困生”能够一点点打好数学基础,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帮助中等生巩固知识

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虽然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课堂基础知识,但是数学拓展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提升中等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根据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内容,让学生在顺利完成作业的基础之上,完成一些需要充分思考的作业。此种作业模式能够让中等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还能促使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完成适合他们个体学习需要的作业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添加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让中等生能较好地复习以前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这是因为教师布置的普通数学作业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优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学优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数学课堂知识,并已做到熟练运用。让这些学生做数学基础训练题,不仅不利于拔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反而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满心理。因此,教师在针对“学优生”布置作业时,应该增加作业的难度,并加入拓展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促使他们逐渐完善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智慧作业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作业量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智慧作业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作业量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与学习水平的高低来进行作业量的设定。在完成每次数学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基础练习,并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完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对于数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拓展类数学训练,增加他们的作业量。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尽量设计简单的作业,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计算类问题,以满足“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如:“一本教科书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这本书的面积是多少呢?”从而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拓展训练,如:“在公园内有3块花坛,它们的形状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的宽度与正方形的边长相同,均是5米,长方形的长是6米,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与高分别是4米,求公园内3块花坛的总面积”。这样具有拓展性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计算量,同时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够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提升他們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作业难度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智慧作业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调整作业的难度,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选用基础题与拔高题。基础题较为简单,适用于全体学生,而拔高题增加了计算量与计算难度,适用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创新题,促使学生在解题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基础题:“爸爸买了1个蛋糕,并把蛋糕分成了6块,爸爸吃了2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和妈妈共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这种情境化问题,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知晓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学生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对于“学优生”,教师还可以设计拔高题,让学生运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并增加一些分子和分母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分数计算的技巧。

(三)作业评价分层

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度是不同的。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评价中有所收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选用不同的记号和标语,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不至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作业完成较好的“学优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夸奖的话,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下去。对于作业完成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标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除了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教师还可以将正确结果写出来,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重新审视自身的学习状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智慧作业模式时,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祎,钟绍春,周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28-133.

[2]宋宣,陈俊鹏.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智慧作业”[J].人民教育,2020(Z2):109-110.

[3]黄翠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05-106.◆(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头塘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