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新基本功之“学具应用”

2024-03-02 16:12夏永立
江西教育B 2024年1期
关键词:直尺学具长方体

夏永立

在信息技术时代,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多媒体教学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加强学具的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数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学具应用”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科学合理地使用数学学具,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1.从“学具单一”走向“丰富多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具,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尺、米尺、盒尺、卷尺,还有一些细线。让学生根据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合的工具,测量出物体的周长。

2.从“被动操作”走向“主动探究”。过去,许多学生只是学具的“操作工”,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操作任务。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在长方形内摆放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观察比较中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操作活动,没有让学生产生使用学具的需求,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纸片,还有若干张透明的方格纸胶片和一把直尺。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问题情境,自主选择合适的学具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在测量中,学生产生了要统一面积单位的需求。

3.从“简单应用”走向“创新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要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和圆规等学具进行学习研究,教师可以对常规的学具进行开发和加工。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很多学生只知道用零刻度对准线段端点的一般测量方法。为此,笔者设计开发了“组装抽拉式”直尺,有意将直尺变得残缺,让学生在这把“破尺”上找不到0刻度线,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具应用”的实效

应用学具展开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数学学具的创新应用,可以优化教学目标。

1.应用学具,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其将教学时间花在反复记忆上,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用事先做好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摆出自己想要的长方体,从中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的关系。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持久。

2.应用学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学具学习数学,学生更有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笔者利用开发的“组装抽拉式”量角器,有意将量角器变得残缺。当学生在量角器中找不到0刻度线时,他们也能够创造性地测量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

3.应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把握数学学习主动权的愿望,而学具操作恰恰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在教学中,采用“學具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具应用”的策略

学具应用,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不断探索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演示实验是教师或学生在台上做实验,大部分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因此,我们应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建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人人动手,在实验中探究新知识,获取感性经验。

例如,在教学“估算”时,笔者让学生用数学实验来估算14亿滴水究竟有多重。请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工具,设计实验步骤,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1(见表1)。

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动手操作,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增强了估算意识。

2.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展示才能。传统的数学实验,验证性实验较多,常常是教师将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地交代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一步一步地去实施,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拓展时空,从而展示学生的学习才能。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不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而是提供20根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其中有一些小棒的长度相同。这样,利用简易的小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搭建长方体框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变封闭实验为开放实验,让学生张扬个性。在封闭式实验中,实验器具统一,实验步骤和程序固定,实验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数学实验应倡导开放,尽可能少给限制和提示,让学生自主选用不同材料,自主设计不同实验方法探究同一个问题,产生殊途同归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个性得到张扬。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将学生带到数学实验室,在桌上放着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容器若干套,还提供了适量的水、沙和米,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2(见表2)。

在这一实验中,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都是开放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探究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直尺学具长方体
直尺和缝衣针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