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趣与慧,深融读与写

2024-03-02 16:12邱淑慧
江西教育B 2024年1期
关键词:节气雨水深度

作者简介

邱淑慧,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国培计划”语文学科优秀指导专家,“广州共享课堂”课程录制审查专家,广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新课程阅读”指导专家,参与编著了《小学创意写作》和《同步作文教程与实训》系列丛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笔者以“雨水节气”教学为例,构建“探慧问趣”课程构架图,通过“三探三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进式探问雨水节气的文化现象及内涵,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共生、启迪智慧的目的。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教学原理”有深机

深度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 “层进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 其内涵有两方面指向:一是指向教学内容的层进式发展,从简单识记的事实性知识向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知识过渡;二是指向教学方式的沉浸式转变,从单纯的外部灌输转变为学生的自发探究、意义建构。趣慧读写课程,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形象化、故事化,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层进式发展。深度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愉悦感,以“趣”激“慧”,形成教学方式的“沉浸式”转变。

校本趣慧读写课程的“读”,是一种广义上的“读”,可读书、读图等“有形书”,也可读人、读事等“无形书”。其“写”,其实是一种表达,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涂鸦表达、行为表达、说唱表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趣慧读写课程“读写并进”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趣激趣,以慧启慧,旨在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成长为有广度的阅读者、有深度的小作者。

基于深度教学理论的层进式与沉浸式教学理念,笔者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校本趣慧讀写课程的路径——“探问趣与慧,深融读与写”,梳理出了与之匹配的“探慧问趣”逻辑关系图(如图1),以“三探”“三问”层层推进、渐渐沉浸的方式开展深度教学。

二、万紫千红竞争艳——“前置学习”有深思

对雨水节气“探慧问趣”的文化之旅从学生课前的“前置学习”开启。前置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是深度教学关联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布置前置学习任务,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接下来的“探问”学习打下基础。在雨水节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感受二十四节气之趣慧:雨水》预学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雨水节气之名”“雨水节气之俗”“雨水节气之诗”“雨水节气相关谚语”,阅读“雨水节气相关的千字文”,圈画喜欢的句子,并做批注。

授课前三天,学生始预学;授课前一天,教师收阅学生的预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已能完成预学任务,且有了个性化的创造。有的学生根据雨水节气的由来及其对人、事、物的影响绘制了思维导图,将花鸟鱼虫、人物事物一一呈现;有的学生在批注中写了一些感悟,提出了思考;还有的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对雨水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这种前置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建立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是课堂进一步“探慧问趣”的基础。

三、百般红紫斗芳菲——“课堂学习”有深度

小节气,大学问。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课堂学习围绕雨水节气文化的旨趣、雅趣以及其蕴含的“德慧”“智慧”,遵循“探慧问趣”的主旨——“探源寻趣,问本悟慧”,以初级一探一问、中级二探二问、高级三探三问的“探问”为主线,探寻雨水节气文化进入课堂的合理路径,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层进阶探问雨水节气文化表象及内涵,于读写并进中获得启迪与成长。图2为“雨水节气”课堂学习架构图。

(一)一物一候一世界:一探一问见识深

在“一探气候物候(直观了解)”和“一问缘由意义(阅读感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学生前置学习中的优秀作品,给予评价与鼓励,激活学生的积累。继而,组织学生交流搜集“雨水节气之名”“雨水节气之俗”“雨水节气之诗”“雨水节气相关谚语”时的成果。学生前置学习的成果得到充分重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被充分点燃。

深度教学是意义性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一问”“一探”的意义何在?学习过程中的“趣”与学习获得的“慧”就是意义所在。以教学“雨水节气三候”为例,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已知晓“獭祭鱼”是雨水节气一候,教师可以在这一学生认知基础上,引入霜降节气一候“豺乃祭兽”、处暑节气一候“鹰乃祭鸟”,从思考深度与广度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水中之獭、山中之豺、空中之鹰在节气中有一个共同的仪式,那就是“祭”。学生在课堂的活动、探究中也能逐渐明晰:“祭”本指向神灵、祖上献上供品,并举行仪式,表示崇敬、祈求保佑,后演变为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了解“节气三候”,有助于学生读懂古人的思维,知晓贯古通今的智慧,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敬爱之情和对万物的敬畏之心。让思维发生,是深度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可以由一种现象、一个汉字激活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产生联想,生发思考。学生在自觉思考中逐渐融会贯通、学为所用。故而深度教学,是一种高阶思维的训练,是进行写作指导的独特的视角,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引导。

(二)一诗一俗一乾坤:二探二问意蕴深

1.二探:诗词文艺(文化鉴赏),感受其“雅”

明晰教学目标,是深度教学的关键。教学中,要探问哪些诗词,值得教师斟酌。关于雨水节气的诗词不胜枚举,但这场文化之旅的核心不是阅读与鉴赏雨水节气的诗词,而是让学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选取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志和的《渔歌子》等学生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诗词,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诵读,鼓励学生以“雨水至,                    ”的句式填空,引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把诗词与雨水节气现象关联起来,由了解诗词内容上升为对美的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雨水至,雨润如酥;雨水至,草木萌动;雨水至,白鹭翻飞;雨水至,鳜鱼肥美;雨水至,垂钓正好;雨水至,看雨也欢;雨水至,写诗更美……这是童言童趣,也是雅言雅趣。无需灌输,自然生成。这一有趣又有意义的读诗过程,也是“趣慧读写”中“读”的具体体现。当然,“读”本身除了读诗读词,还可以读图、读画。学生完成填空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关于雨水节气的绘画作品,感受雨水节气给人类带来的多元创作灵感。

2.二问:民俗习惯(体验交流),感受其“趣”

二十四节气的相关习俗大多以民间故事为依托。教学“雨水节气”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节气相关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二问民俗习惯(体验交流)”,即让学生主动学习、试讲故事,讲讲雨水节气时民间特具风趣、人情味浓的“拉保保”“接寿”“占稻色”等习俗,深刻感受淳朴的先辈们对生活的思考。在今天看来,虽然有些习俗缺乏科学性,但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长辈的孝敬,对未来的希冀,一样充满着能量。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习俗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传统习俗进行个性化解读,能有效检测学生“吸纳”后的“输出”,有助于学生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三)一韵一悟总关情:三探三问哲思深

1.三探:雅韵理趣(挖掘内涵),让知识与生活相遇

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关联,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三探雅韵理趣(挖掘内涵)”,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与雨水节气有关的养生知识,如养脾胃、祛湿邪、预防“倒春寒”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养生知识,能更全面地认识雨水节气,领略古人的“妙悟之趣”。

感悟雨水妙趣之——“一年之计在于春”。雨水节气是人们积极做计划的节气。我们国家在雨水节气期间召开两会商议国是,这是国家的“一年之计”。如此“读”雨水,则“读”出了老祖宗的智慧,“读”出了当代人的传承,“趣慧读写”的“趣”与“慧”,自然就蕴含其中了。

感悟雨水妙趣之——“遇雨(水)则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关于雨水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如体现珍贵、珍惜之意的“春雨贵如油”,蕴含教育感化之意的“春风化雨”,圣贤的智慧言论——“上善若水”“君子见水必观焉”,《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等等。探问雨水节气的课堂,关联多维的信息,关系多个领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层次,让学生从中悟得雨水之善及为人之道。这样的“读”是广泛的、深入的,是为“写”蓄势蓄意的。

2.三问:传情达意(多元表达),让读写与哲思共融

诗词文艺、民俗习惯、绘画舞蹈……皆为人们传情达意的方式。人们的表达方式是多元的,但不管怎样的表达,都是人们对雨水节气的思考与感悟。教学“雨水节气”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品读诗歌——《雨水》,赏其雅韵理趣,悟其传达的情意。品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拓展习作,旨在将情感升华,将美感升级,挖掘思维的深度,拓宽习作的广度。一篇篇有能量的、充满哲思的习作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笔下流露出来,这是读与思、悟与写的深度融合。

(四)一笔一画皆文章:自鸣天籁志趣深

学生通过“探慧问趣”逻辑关系鱼骨图及“雨水节气”课堂学习架构图深入了解节气之美、节气之趣,通过“观”“品”“悟”探问雨水蕴含的智慧和雅趣(如图3),并习得了读的方法,收获满满。

学生在节气文化的浸润下,思维得到发展,他们的表达不拘一格、形式丰富多样,他们能作诗(甚至作藏头诗)、填词、编儿歌、写散文,童心清澈,妙趣横生。陈一诺同学在习作中写道:“雨,如画;雨,亦如话。一滴诉希望,那是农民来年丰收的希望;一滴诉情感,那是‘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留恋;一滴唱成长,不仅是花草树木的生长,更是人的成长。”梁安祺同学在习作中写道:“雨知,细腻绵长的相处,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我知,近与远之间,是人与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学生的表达富有诗意、蕴含哲思。在学生的笔下,雨水有了情感,有了灵魂,有了使命,正所谓“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四、便引诗情到碧霄——“拓展学习”有深度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的方式,从“雨水节气”开始计时,到“立春节气”计时结束,呈现了中国式浪漫,展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惊艳了全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冰冷的符號,它有着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探慧问趣”课堂之外,教师应给学生一些指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持续探究的时间和契机,让学生的“探问”在生活中延续。

每个节气的名称都有着浓浓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将同样意蕴深厚的书法与节气教学相关联,鼓励学生书写关于节气的诗词,于墨香中品悟节气之韵;又如,雨水节气时草木萌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欣赏节气的美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节气之景;再如,雨水节气预示着春回大地,“寒风飞雪”渐渐远去,这是季节交替之时,也是适宜养生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煲养生汤、熬养生粥,于有味烹饪中调制节气之味。读出来,文化浸润于耳;写出来,文化浸润于心;做出来,文化浸润于行。所谓读写载道,文化育人走深走实,如是也。

这场“探问趣与慧,深融读与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探表象、探文化、探内涵雅趣“三探”层层推进;问缘由、问体验、问情意表达“三问”渐渐沉浸。“读”与“写”双线齐发力,“趣”与“慧”双向共奔赴,实现了从“读了什么”信息提取式的基础阅读,向“懂了什么”分析诠释式的深层品读和“想了什么”反思评价式(以说、写、做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悟读跃升。这场文化之旅,也真切体现着深度教学“让学习可见(丰富的学习层次、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思维发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思辨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让文化浸润(深挖文化内涵,精神相融互通)”“让生命灵动(以文化人、育德育心)”“让社会进入(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的核心理念。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节气雨水深度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神奇的雨水
雨水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