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

2024-03-06 03:11田盼盼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生存率肺癌

刘 晴,王 芳,田盼盼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综合科,河南 商丘 476100)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肺癌的85%[1]。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及肺泡上皮,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2]。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具有隐匿性,患者早期一般无典型症状,确诊时一般已是中晚期,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15.9%[3]。目前临床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免疫治疗对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限及总缓解率具有一定作用[5]。由于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时间较短,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等待医疗工作者进一步去解答,如优势人群的筛选、安全性评估、预后标志物的选择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常见的炎症指标,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肿瘤的预后[6]。目前NLR及PLR的水平变化已被应用于胃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中,但对进行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转归及生存期限是否具有评估价值尚不明确[7]。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免疫治疗前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为进行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行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8例;年龄53~72(61.58±7.43)岁;腺癌67例,鳞状细胞癌26例,腺鳞癌9例;病理分期:Ⅱ期30例,Ⅲ期47例,Ⅳ期2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符合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8]。②同意进行免疫治疗并接受随访。③免疫治疗>2个周期且预测生存期≥3个月。④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③近期接受过输血治疗者。④既往具有免疫治疗史者。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NLR、PLR水平检测 于免疫治疗开始前一天清晨、空腹取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肘静脉血4 mL,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5000)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NLR、PLR。

1.2.2 随访及分组 在免疫治疗结束后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每4周随访一次,随访方式为门诊随访,将患者死亡定义为终点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将参与研究的对象分为存活组(45例)与死亡组(57例)。

1.2.3 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NLR、PLR等内容。

2 结果

2.1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性别、BMI、肿瘤家族史、淋巴结转移、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NLR、PL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2 NLR、PL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3.57、168.42,灵敏度分别为76.19%、84.27%,特异度分别为73.62%、67.44%。根据最佳截断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将NLR≥3.57的患者纳入高NLR组,<3.57纳入低NLR组,将PLR≥168.42的患者纳入高PLR组,<168.42纳入低PLR组。见图1。

图1 NLR、PL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ROC曲线

2.3 不同NLR、PLR水平患者生存曲线分析 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58.47%,高N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31.75%,低N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A。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60.82%,高P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34.26%,低P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P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B。

2.4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Y),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X)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赋值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理分期Ⅳ期、NLR≥3.57、PLR≥168.42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肺癌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9]。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较差的预后和生存率,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与挑战[10]。免疫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兴手段,在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1]。与以往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不同,免疫治疗可直接阻断部分T细胞的活化信号,并通过定向改变巨噬细胞等功能来增强抗肿瘤作用,可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23.2%[12]。NLR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有研究[13]证明,NLR可作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预后生物学指标。PLR作为新兴的炎症指标,可反映不同疾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在肺癌的预后评估中也具有一定价值[14]。NLR及PLR的获取方式简便,检测费用较低,因此也逐渐成为治疗各类疾病的效果及预后评估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NLR及PLR与实行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二者的关系,为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标志物提供参考。

有研究[15]显示,机体的炎症反应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炎症反应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用来观察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状态,对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发生时,患者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增多、淋巴细胞减少,从而使得NLR及PLR指标出现异常。MATSUZAWA等[16]研究显示,NLR、PLR水平的降低与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关,还可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57、PLR≥168.42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免疫治疗前NLR及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NLR及PLR水平越高,进行免疫治疗患者的预后就越差。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NLR及PLR水平可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当患者临床疗效较差,肿瘤继续生长和发展时,炎症反应也随之加重,导致患者NLR及PLR水平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低N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NLR组,低P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PLR组。表明免疫治疗前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限有关,NLR、PLR水平较低的患者其生存期限可能越长。另外,本研究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还发现,年龄≥60岁、病理分期Ⅳ期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时也需关注以上指标对预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前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具有一定相关性,NLR、PLR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期限越短。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生存率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