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在初产妇中的应用

2024-03-06 03:11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导乐初产妇全程

王 嫚

(开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分娩时胎儿头部在重力作用下缓缓下降,对骨盆底部产生压迫感,这一过程中产妇会出现宫缩疼痛[1],尤其是初产妇的应激反应更为激烈,若不及时疏导产妇的疼痛感,易导致产妇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加上剧烈疼痛,极易出现不配合分娩的情况,导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可为产妇提供全程陪伴和人文关怀,在分娩期间助产士通过语言、音乐疗法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产妇疼痛感,加快分娩[4]。本研究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开封市中心医院5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②单胎、足月妊娠的产妇。③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产妇精神状态正常,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⑤年龄>2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产妇。②胎位不正、头盆不对称的产妇。③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异常的产妇。④合并精神类疾病的产妇,包括精神分裂、焦虑等。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产妇。对照组年龄21~37(28.63±2.12)岁;体质量50~78(60.52±2.58)kg;孕周38~41(40.12±1.36)周。观察组年龄22~36(28.68±2.15)岁;体质量51~77(60.55±2.63)kg;孕周38~41(40.18±1.35)周。2组产妇年龄(t=0.117,P=0.907)、体质量(t=0.058,P=0.954)、孕周比较(t=0.288,P=0.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分娩方法 对照组:常规分娩镇痛干预,同时行无痛分娩,措施如下:(1)入院安排:让产妇入住环境良好的病房,每日早晚通风,及时倾倒垃圾,保证病房干净整洁。根据产妇情况,给予产妇及家属全面健康教育,让产妇阅读健康教育手册,了解分娩大致流程。(2)产前高热量饮食配合适当运动,帮助产妇保持体力。进入分娩室后,指导产妇腹部用力,直至宫颈开口3 cm左右,采用腰椎硬膜外麻醉阻滞,硬膜外穿刺直至穿刺针打到蛛网膜下腔,拔出穿刺针后放入无菌硅胶导管,沿导管注入配置好的麻醉混合液(体积分数0.1%罗哌卡因100 mL+50 g舒芬太尼),待麻醉液注入5 mL后停止。麻醉期间观察产妇有无异常情况,继续等待麻醉平面稳定,维持麻醉液固定的泵注速度(5 mL·h-1),直至胎儿分娩。分娩完成后,再次注入10 mL麻醉液,处理会阴切口,将导管拔除。(3)出院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安全手册,包括婴儿护理、饮食指导、抱婴儿姿势等内容: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推荐几种最舒适的正确喂奶姿势,避免产妇喂奶期间新生儿出现呛奶;单独列出抱新生儿的正确姿势,要求产妇与父亲同时学习,共同承担起抚养责任;列举几种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包括听音乐、外出散步、看喜剧视频等,防止产妇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在照护新生儿期间发生任何问题,立即与医院联系,产后42 d叮嘱产妇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产妇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过程如下:(1)产前陪伴导乐:产妇入住待产室后,播放既往成功分娩的视频,或随访既往出院的初产妇,给予产妇鼓励,提高产妇自信心;评估产妇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程度,针对性给予言语疏导、正念冥想、催眠等干预方法,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做好分娩心理准备。(2)分娩期全程导乐陪伴:①安排产妇到专门的导乐室,指导产妇走动、靠墙站立等活动,分散产妇注意力。②音乐疗法:a、聆听音乐:包括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同步,音乐想象,音乐引导想象。b、主动参与法:引导产妇参与到“音乐操作”中,跟随音乐律动哼唱曲调,分散产妇注意力的同时,激发产妇活力。c、即兴法:助产士利用分娩室的设施,选择简单打击乐器,契合产妇宫缩规律,保持与宫缩一致的击打频率。互动式了解产妇情绪,改善产妇不良情绪。③拉玛泽减痛呼吸法:a、胸部呼吸:鼻部深吸气,吸气同时子宫收缩,胸部上伏。嘴部呼气,同时子宫收缩,胸部下陷,反复进行,直至产妇镇痛缓解。b、“嘻嘻”轻浅呼吸:吸气、呼气均通过嘴巴完成,嘴部吸入一小口空气,呼气量与吸气量对等,呼吸高位位于喉咙。c、喘息呼吸:先将空气排出后,深吸一口气,接着快速做4~6次的短呼气,可以根据子宫收缩的程度调节速度。d、哈气运动:在第二产程最后阶段,孕妇想用力将婴儿从产道送出,但不能用力,以免发生阴道撕裂,此时可以用哈气法呼吸。阵痛开始先深吸一口气,接着短而有力地哈气,直到不想用力为止。④导乐球助产:导乐球充入空气,气体充满90%即可。宫缩间隙指导产妇骑坐于分娩球上,跟随球体来回晃动,放松产妇的盆底肌肉,缓解会阴疼痛。使用导乐球,每15 min补充水分100 mL,保持导乐球干燥。⑤导乐仪镇痛:当产妇子宫口开至2~3 cm,将导乐仪传导贴置于相关穴位,开启调节导乐仪,持续干预15 min,帮助产妇降低疼痛感,保存体力,减少能量消耗。当产妇完成第一产程,到达第二产程,停止使用导乐仪镇痛。⑥导乐车:确认导乐车完好无损,将导乐车放置在产妇床旁,调整高度和角度,确保产妇和医护人员都能方便地进行操作。将所需的手术器械放置在导乐车上,并根据需要调整它们的位置和角度。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导乐车观察产妇的情况,帮助产妇顺利分娩。⑦导乐枕头:当分娩期间出现疼痛感,指导产妇双上肢趴在导乐枕上,助产士有规律对产妇腰骶部进行按摩,等待宫缩结束后,站起身继续行走,借助重力作用迫使胎头下降。⑧导乐垫:产妇跪在导乐垫上,双手抱住导乐球,头也靠在上面。邀请陪伴者或医护人员帮忙按摩腰骶部最为疼痛的位置。⑨导乐分娩凳:产妇在使用导乐椅时,坐在凳子后部,两腿靠近凳腿两侧,双手握住凳子前部,伸展上半身。(3)产后导乐分娩干预:当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胎儿身体表面,同时清理产妇阴道、宫颈内的淤积物质,有会阴损伤的产妇,进行缝合、消毒处理;产后处理母婴身体期间,适当与产妇交谈,讲解新生儿的性别、体质量等情况,分散产妇注意力,避免产妇注意力中产生剧烈疼痛;产后2 h将产妇送往观察室,观测产妇体征的同时,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哺乳技巧。

1.2.2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同时用视觉疼痛评估法(VAS)[5]对产妇分娩期间疼痛进行评价,总分10分,评分高低与产妇疼痛感成正比。②分娩效能感量表(CBSEI-C32)[6]:评估产妇的分娩效能,条目共32个,平均分配到自我效能期望、结果期望两个维度中,每个维度按照16~160分,评分高低与产妇效能感成正比。③统计产妇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④统计产后24 h出血量,同时评估新生儿的Apgar评分[7],总分>8分提示正常。⑤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8-9]:评估产妇产前、产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总分均100分,>60分提示一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评分越高提示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产妇产程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产程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2.2 2组产妇CBSEI-C32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产妇CBSEI-C3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观察组CBSEI-C3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CBSEI-C32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n=29,n(%)]

2.4 2组产妇产后出血与Apgar评分比较 2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对照组(306.25±5.26)mL,观察组(309.86±15.2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4,P=0.234)。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分)

2.5 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 产前,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会承受较大痛苦,尤其是初产妇痛苦更甚。降低分娩疼痛、缩短分娩时长,是近年来临床分娩干预的关注重点,有研究[10]认为,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实施效果良好。

“导乐”最早来源于希腊,即女性看护。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全面看护,针对产妇心理、生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导乐支持,促使其顺利分娩[11]。每位初产妇分娩过程中,都能分配到一名助产人员,实现“一对一”陪伴导乐,这种干预模式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可让产妇得到全方位照护[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感。分析原因:通过陪伴式导乐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有效防止产妇出现宫缩乏力[14]。在分娩期间产妇配合护理人员,规律性呼吸和发力,可有效避免可能造成疼痛的错误用力,减轻疼痛感的同时缩短产妇产程[15]。干预后,观察组CBSEI-C3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干预可有效提升产妇的分娩效能。分析原因:该模式采用一对一陪伴,给予产妇全程的分娩陪伴,确保产妇能够以最佳状态完成分娩,维持产妇稳定的心态[16-17]。护理人员全程陪伴,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帮助产妇建立自信心,进而提升产妇的分娩效能[18-19]。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实施后,可有效降低产后产妇的负面情绪,分析原因:分娩全程给予产妇陪伴,让产妇有安全感,各类导乐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分娩质量,通过音乐疗法、拉玛泽减痛呼吸等方法,分散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和注意力。借助导乐工具在导乐陪伴分娩中,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分散产妇注意力,避免产生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中2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 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虽然全程导乐陪伴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在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上,效果还不够突出。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笔者有如下体会:我国部分医院引进“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模式,但因缺乏标准服务规范、无正规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单纯“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无法解决分娩剧烈疼痛,仅能降低10%的产痛。因此,无法广泛应用与推广,导乐和无痛结合是目前的主要方式。

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期间采用全程导乐陪伴干预,可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降低产妇疼痛感,且可减轻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导乐初产妇全程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叙事病历中的人文关怀——导乐陪伴手记
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