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4-03-06 03:11艾尼娃尔艾克木阿米娜苏建和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理学人体教学内容

朱 琳,艾尼娃尔·艾克木,阿米娜·苏建和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田 848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202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这就对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医学生个性化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课程综合化的加快,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对其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1]。

人体生理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既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也是指导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发展所需的专业素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探索的能力,使人体生理学课程改革更加势在必行。

1 人体生理学教学现状

人体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和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人体生理学课程涉及系统多覆盖面广,理论知识抽象,实践教学局限,往往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课程知识视野(背景)而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出现了知识割裂、知识点难懂和学习过程无趣的现象,只能通过教师将知识内容反复传递给学生,学生做出机械反应,导致大脑出现“黑箱效应”,往往通过突击背诵重点来应付考试,医学思维构架、教学效果、学习效率都不理想。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和深思教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进一步明确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习到什么程度,方式是什么,载体是什么,学习效果如何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学生的医学思维体系,探索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

2 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需要,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进程。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和表面阶段,不是局部的、简单的、表象的改变与调整,而是要树立“教”是为“学”而服务的理念,优化第一课堂(教室),贯通教学、实践及社会课堂,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才能满足新医疗卫生体制下基层医院的岗位职责需要,才能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从事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生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础专业素养[2]。

本文结合人体生理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等方面来探索人体生理学教学综合改进方法。

2.1 以学生为主体,科学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着手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灵魂和支柱,对教与学具有一定指向性,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打造有效、高质量教学应该始终关注教学目标[3]。本文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人体生理学课程知识背景,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布卢姆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体系,科学的、恰当的优化教学目标,解决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问题,使人体生理学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打造多维化教学目标,将每章节教学目标细化为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把单一的素质、知识、能力目标综合优化,如第一章绪论,注重深化学生素质目标的培养,遵循学生的知识规律,强化学生团结协作、创新能力及在后续的临床工作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1。

表1 人体生理学教学目标优化前后对比

2.2 遵循学生特点,合理运用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尤其是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值得研究和思考[4]。人体生理学具有理论性强、教学内容体量大、知识点广泛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基础知识背景与实际结合运用外,还要和岗位情境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在内容的取舍和融合上,要满足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一线岗位实际需要。如第四章“血液循环”中,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心脏没有外界刺激能够周而复始地跳动?讲述顺序要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学生的视角整合或调整内容顺序,先讲授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种类及生理特性,再融合体表心电图讲授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心脏的泵血功能;讲到心肌的生物电现象的时候,可以把自律细胞电现象、非自律细胞电现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融合对比讲述,提高学生的知识系统整体思维。只有不断地调整、更新、融合教学内容,才能构建出学习的知识体系,体现出医学的动态发展。

2.3 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方法”本身的改变,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教育的模型应该由“教育—学习型启发—思考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觉学习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视觉学习和触觉学习,使我们的教学从以机械教学转入到以意义教学为主[5]。因此,合理的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组合,通过贴近生活、实物演示、临床案例情境去激发和引导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如给同学们制作“名牌”,打破了传统的叫学号回答问题的教学课堂,同时这种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堂2/3的时间都是以问答为主线来贯穿知识点,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问,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研究,自主构建出知识的联系,激发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中所获得的感悟、认识比被动的接受更有价值;在“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这一节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人体有电吗?通过接收学生的答案,可以引出伽伐尼和伏特两位科学家从同一现象出发,一个发现了生物电,一个发明了电池。接着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电池,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从电的角度出发,细胞也是一个生物电的基本单位,在临床使用中有哪些仪器能测出来电现象?哪些又能用于治疗呢?这些启发式提问既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与临床活动密切的联系起来。在教学方式设计上要增加学生对实物的感受,如在“神经调节方式”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个装有100 ℃水的玻璃杯,让一位同学把手停留在杯子上片刻,当感到烫时就会回缩,让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同时可以利用小组头脑风暴、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综合型人才[6],学生课堂反馈效果也非常明显。以上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对每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评价。

2.4 紧跟教学信息化前沿,优化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网络化和信息化更是一种趋势[7]。对于人体生理学教学来说,广泛收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能将语言较难表述清楚的生理过程用简洁明了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记忆深刻,可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形成不同的感官刺激,从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消化[8]。比如,物质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可以用3D仿真技术及三维动画演示播放;血液中理化特性和心脏泵血的过程可以下载《工作细胞》动漫等,通过这些媒体手段将比较复杂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生动化,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5 综合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实现“教”与“学”相长 教学目标是教师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也是培养学生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目标,目标达成度测评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9]。如基础教研室组建生理学测评小组,成员由高级职称的教师、一线有经验的教师、青年教师组成,以心脏生理一个章节为例,在“教”与“学”两个维度进行测评,测评的标准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综合专业能力形成100%的测评率。见表2。测评的目的是“改进”而非鉴定结果,通过“目标-教学-测评”体系促进教研室建设,通过动态的教学测评过程,使师生双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程度价值判断。

表2 人体生理学教学目标达成度综合测评

3 结束语

我们在探索人体生理学规范化、科学化教学上做出了一些尝试,将人体生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实物的感受,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配合度,使学生由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渴望出彩的“主动学习者”,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

猜你喜欢
生理学人体教学内容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