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融入CBL序贯MDT教学模式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06 03:11张中冕刘小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研究生

张 芳,张中冕,王 健,韩 娜,刘小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郑州 450014)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更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医学生教育只有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学才能立德树人,使医学生在未来肩负起救死扶伤和保障全民健康的重任[1-2]。随着科技进步,肿瘤治疗方面知识更新迅速,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肿瘤专业医学人才的需求。探索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是基于病例的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进行梳理,自行查阅文献,得到初步答案,尝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3]。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ci-plinary treatment,MDT)是指组织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采用定期、定点的会议形式,针对某种或几种病例,经多位专家协商协助,共同制定出最合适患者的诊疗方案。在我国,MDT模式日益受到肿瘤专科的重视和应用,这种治疗模式不仅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促进了临床诊疗的规范化[3-5]。为创新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理念,将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新时代医学硕士研究生,将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融入肿瘤专业CBL序贯MDT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级、2019级在读轮转临床硕士研究生4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人。观察组男9人,女11人,年龄(24.01±0.70)岁;对照组男10人,女10人,年龄(23.80±0.9)岁。2组学生的年龄(t=0.819,P=0.418)和性别(t=0.309,P=0.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用基于思政立德树人目标下CBL序贯MDT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如下:在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过程中,实施CBL教学,选取临床真实病例为教学材料,在肿瘤专业知识讲授及临床实践中融入关于爱岗敬业、医患关怀、无私奉献精神等“思政立德”元素,定期开展叙事医学讲座,二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全院MDT会诊病例,定期选出典型病例,MDT前提前告知观察组学生了解病史及治疗经过,并针对多学科会诊需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指南;在多学科团队进行会诊过程,对照各相关科室会诊专家针对典型病例给出的诊疗意见,MDT后针对会诊病例及诊疗方案作出书面总结,补充不足,追踪随访治疗效果,扩展思维。对照组以教师讲授为主。

1.2.2 教学效果评价

1.2.2.1 考试测评 根据肿瘤专业硕士培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专业知识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考试项目包括选择、简答、病例分析,针对临床病例分析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2.2.2 调查问卷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组学生在教学后就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实行百分制:1~60分表示不满意,61~80分表示一般,81~100分表示满意。共发放40份调查问卷,各20份,问卷当场发放和回收, 共收回问卷40份。随后计算满意率并进行统计分析。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2.2.3 立德思政总结 通过对课堂学习,结合临床病例感悟,观察组学生对立德思政的内容体会以书面形式汇报,了解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前提下,是否树立了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及有益于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结果

2.1 2组学生专业理论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87.25±2.91)分,高于对照组(75.90±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6,P=0.000)。

2.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观察组学生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20,n(%)]

2.3 立德思政汇报 观察组20名学生均将个人在教学后对立德思政的感悟以书面形式汇报,汇报内容中对立德思政部分有深刻感悟、提及帮助树立正确医德医风观念等相关内容的比率达100.0%(20/20)。

3 讨论

CBL是基于病例的学习,在医学临床教学中是指医学生在疾病诊疗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梳理,自行查阅文献,得到初步答案,尝试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然而该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关键问题在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总结分析能力以及全局意识尚有欠缺,使其很难应对一个复杂病例并提出最优或最完整的治疗方案[6-8]。

MDT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指组织多个相关学科、专家,借助不同专科的力量,采用定期、定点的会议形式,针对某一疾病,制定出最合适患者的诊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单独或联合执行诊疗方案。肿瘤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具有较强对肿瘤疾病复杂性的思辨能力,还要及时掌握不断发展更新的诊疗方式、治疗方案。而MDT教学模式非常适宜肿瘤专业研究生,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从而拓宽了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单纯MDT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而言是属于被动的学习,MDT讨论中没有对基本知识点的讲授,使研究生缺乏对疾病诊疗的深入思考,需要研究生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学习[9-12]。

高等教育培养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当前社会发展下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医学教育更需要医学生具备投身于科研、服务于临床的热情和干劲儿,因此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道德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肿瘤学作为医学中一门专业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其研究生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度,更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医学人才[13]。

医德医风是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需求,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相一致;立德树人是现代社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即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学校教学科目、教学活动为载体,挖掘其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将德育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及专业知识全面发展。医学专业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更要求有严格的道德规范,不偏离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将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通过价值引领帮助医学生在现代社会多元化价值观中作出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中,通过教学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启发、鼓励医学生探索医学领域,敢于实践、打破常规,甘于奉献,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将来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做充分的准备[14]。

在CBL序贯MDT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融入CBL序贯MDT教学模式更能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拓宽其诊疗的眼界,使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并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使命感等,同时也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更好的借力使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弥补了学生临床经验不足,短时间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15]。

立德树人目标下思政元素融入CBL序贯MDT教学模式,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医患关怀、社会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6-17]。该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启发性、实用性,将临床真实案例结合理论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多学科会诊,根据专家会诊意见,给学生们开放性答案,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立德树人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融汇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评估该教学模式不仅从专业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理解力、临床运用能力,而且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共情能力、医患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融入CBL序贯MDT教学模式具有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优势,值得在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研究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