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习题,落实“想象”要素

2024-03-12 06:31王芳
关键词:语文要素习题想象

王芳

摘 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想象这一语文要素,需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支持性条件。教材中的習题是教材编写意图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依托习题,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依托朗读品味类习题,形成想象的画面;依托自由创编类习题,丰富想象的内容;依托资源拓展类习题,开阔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习题;语文要素;想象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快速发展的时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并以语文要素的形式螺旋上升地编排训练要求,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方法支撑与依据。  [1]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想象”要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教材中的习题也是教材编写意图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用心揣摩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不仅要研读课文内容,还应充分运用习题资源。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想象”语文要素可以依托以下三类习题,更好地落实。

一、依托朗读品味类习题,形成想象的画面

朗读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多次出现“通过朗读进行想象”的习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依托朗读品味类的习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想象与感受,产生画面感,透过一行行文字感受实实在在的美,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习题要求是“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时,教师依照习题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教学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的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

生   我觉得第一句话很特别。

师   请你读一读,读出它的特别。

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师   大家听出什么了?特别在哪里?

生   我听出好多的孩子来了。

师   这是会听的同学。来,请你读出这个小学的热闹。

生   我发现这是个排比句。

师   真厉害,发现了排比句。你来读,从哪里?从——

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师   这位同学读出了排比的节奏感,我们跟着他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   这条小路还给你什么感觉?

生   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非常美。

生   我们上学的路一般都是水泥路,这样的小路真特别。

师   女 生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么特别的小路。

(女生读。)

师   同学们,如果你们每天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那会是

一种怎样

的情景?

生   我会一边看着路边的鲜花,一边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

生   我会和好朋友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一起走。

生   我还想在山坡上打几个滚……

师   同学们真会想象,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那自由、热闹、美丽的画面。

(学生齐读。)

师   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   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们背上书包,走出家门去上学。有的从山坡上走来,看着绿绿的草地,忍不住打个滚。有的从坪坝里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走来。还有的从那开满五颜六色的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走来,像个小花仙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活有限的文字,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透过文字产生美好的画面感,学生兴趣盎然,无形中就提高了想象力。

然而,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教师范读是最直接的手段。正如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说:“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朗读者。”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的习题要求是“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所以仅靠自己的朗读无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形成对不同时段大潮的印象,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画面,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起来。

此外,教师在依托朗读品味类习题帮助学生形成想象的画面时,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教学。例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习题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男、女生对读中,从“宇宙混沌一片”的环境之神奇,到“轻—重、清—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的天地差别的对比之神奇,最后到盘古化为万物的形象之神奇。在多样的朗读实践活动中,让想象更加具象化、生动化,拓展思维的空间。

二、依托自由创编类习题,丰富想象的内容

对语文教学而言,理解文本与学习表达缺一不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编的习题。在自由创编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创作,丰富想象的内容。通过自由创编,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活跃度。同时,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的习题“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补充。课文中女娲拣五色石的环节仅用一句话带过,留给学生揣摩和想象的空间。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女娲会去哪些地方采石?怎样才能采集到颜色不一的石头?不同颜色的石头分别有哪些用处?采石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教师引导学生将想象到的细节融进故事的讲述中,让故事讲得更生动,从而实现二度创作和审美建构。

又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的习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这是要求学生对事情的后续发展进行想象。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会想变成这个事物?”“变身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个经历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并从中获得灵感。在小组分享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想象内容,使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想象内容,同时也完善语言表达。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的选做题“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是以改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想象扩充。以《稚子弄冰》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依托本题要求,在指引学生了解古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古代儿童“弄冰图”,图中儿童的发型、衣着、玩具、神态、动作均和现代存在差异,这填补了学生因知识局限造成的想象空白。然后,教師出示表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孩子的心情、动作,丰富想象内容。

以关键词为素材,展开情节创作活动,将自主想象的故事情节以口述或纸笔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延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自由创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必设置过多的要求或规定,彻底解放学生思想枷锁,才能让他们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

三、依托资源拓展类习题,开阔想象的空间

统编教材中有一类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利用相关资源,进一步展开想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虽有较好的想象能力,但受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的限制,有时仅凭文字解读,难以发掘文章的深度意蕴。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依托该类习题,将多样化的资源引入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打造充满想象色彩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一课的选做习题要求“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对难以看见的音乐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可以说是“想象”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项。以《月光曲》第9自然段为例,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乐曲的内容、意境,而是通过皮鞋匠兄妹俩三个部分的联想来表达。教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播放《月光曲》片段,引导学生将文字和音乐对应起来(如图1),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丰富的画面,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发现作家通过“具体事物+场景变化”来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以及听者的感受这一方法,那么学生再听自己喜爱的音乐,自然而然地会生发更为丰富的联想。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歌描写的是秋天大自然的声音,有树叶掉落、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还有大雁、秋风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剪辑各种音频,通过习题“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创设情境,学生可以闭上眼睛,聆听这些音频,想象自己身处秋天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和韵律,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走进诗歌的世界。同样,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的视频,带领学生欣赏太空的奇妙景象,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基于“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各种有趣的观点和猜测,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教师结合文本特点,依托资源拓展类习题,引入多样化的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局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想象,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就需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支持性条件。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材解读文本,依托习题等具体内容,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切入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如此,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雎婉素.统编语文教材想象要素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22):51.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习题想象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