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灿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
疍家人长期泛舟江河,以捕鱼虾、运输贩盐为生。他们居无定所,以船为家,长年累月过着水上“游牧”的生活。为了寻找更便于生活生存的居住地,疍民们跟随祖先离水上岸迁徙到了广西北海,至此在北海定居生活,现主要分布于今北海市的地角、侨港镇、外沙岛等地。②
咸水歌又称疍歌,是疍家渔民家喻户晓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化。③其名字的由来现如今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疍民繁衍生息与自然的地域环境相关联。疍民们聚集地大部分都是河涌交错,水网纵横,咸水顾名思义指代海水,因此把疍民们所传唱的歌曲被称为“咸水歌”。而另一种说法是有学者认为在粤语的方言中“咸”字继承古释,表示着男女私情。传统的咸水歌大多数以男欢女爱的情歌为主题,因此被称之为咸水歌。结合疍家人的生活习性,在海上生活劳动、歌唱等,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咸水歌的命名与咸海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勤劳的疍家人在艰难的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同时,造就了灿烂的疍家文化。听着咸水歌,千帆相竞、水上的波光粼粼仿佛尽收眼底,疍家人的喜怒哀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情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都通过歌唱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咸水歌是疍民们记录日常生活的形式语言,是一种源于生命而又展示生命的具有原生感的听觉符号。其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民歌由歌词和旋律两部分构成,这种体裁它既与纯音乐的器乐曲有一定区别,又不同于纯文学的诗歌,具有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艺术表现价值。④咸水歌根据内容表达可分为生产歌(打渔歌、摇橹歌、驳艇歌等)和生活歌(情歌、风俗歌、儿歌等)两大类。⑤根据功用、场合来划分,则有以下六种体裁类型:一是传授捕鱼知识和体现生产劳作情景的生产劳动歌,如《摇橹歌》。这首歌是疍民们为了生存生活而辛勤劳动的真实写照,“橹尾摇涟,棹尾起溅,姑娌妹!拉疏拢橹,等哥摇前……”符合疍家人艰苦朴素精神同时又极具口语化的歌词将生产劳动和美好爱情相结合,夫妻俩划桨出海撒网捕鱼,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充满着浪漫色彩与诗情画意;二是风俗歌,是疍家人在进行传统风俗仪式时所演唱的歌曲,如用于丧仪场合时的《哭丧歌》,是疍家人表达了晚辈在奔丧时对已故亲人深沉缅怀与不舍,因此通过哭喊的歌声来发泄自己的悲痛心情;再有举行婚礼时的《婚礼歌》,“凤凰宿窝鸡夜晚,收款请酒来吃婚宴,子女合写新郎新娘好,董永聚妻喜地欢天,百年夫妻白发齐眉。”体现了疍家人结婚时喜庆洋洋的场景和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三是情歌,用来抒唱水上爱情生活,是男欢女爱、求婚成亲时所唱的歌曲。“男:有情阿妹,瓮菜落糖唔在忍(引)呀,姑妹,两人情愿唔使媒人。女:有情阿哥,落雨担遮热携扇呀,兄哥,共哥携手万千年。”这首歌体现了阿哥阿妹之间会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在一起的坚定信念;四是儿歌,乐句短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极富童趣。如《月光光照地堂》。“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睡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阿爷看牛他上山岗喔……”这首摇篮曲般的儿歌温馨动人,令人轻松入眠。五是娱乐歌,是疍民劳作之余用来消遣解闷的歌曲。咸水歌所抵达的领域只要歌声一起,男女老少定是轻松愉快、忘乎所以的,如《叫我唱歌就唱歌》等。⑥
咸水歌的体裁特征中体现出即兴性,随口而唱,是疍家人的“流行歌曲”。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疍民们创造了不同体裁类型的咸水歌,同时借助了生动的歌词将疍民的生存生活以及生产劳作的故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以船为家的疍民们除了要面对惊涛骇浪之外,还要忍受在一望无际大海上漂泊的孤寂。正因身处如此变化莫测的生存环境,所以依托海洋而生存的咸水歌才能造就出属于它的独特韵味。尽管其生活生存环境如此之恶劣,但其音乐风格没有表现出丝毫消极、低落的情绪,反而充满正能量与积极向上,这也表明了疍民们极具乐观主义精神。
咸水歌的调式由宫、商、角、徽、羽五个乐音构成了五声调式。也有加入偏音构成的六声调式,此外还有一部分三音列和四音列。节奏节拍方面多以自由的散拍子为主,反映了疍家人的自由烂漫,很少有构成功能性的节拍形式,初具节拍特征的旋律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的规整节拍也是很少见。因此咸水歌有着节奏节拍自由松散,音区较低(便于随口演唱),音域较窄,旋律性不强等特点,基本上就一个调。没有任何配奏,随口而出,随声而唱。集语调、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等要素于一身的咸水歌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咸水歌的社会功能明确,反映在其音乐之中的是属于北海咸水歌特有的文化背景。传授方式基本为非常原始的模仿,没有系统的教授方法。都是老一辈人口口相传,没有人专门去教唱。
咸水歌调式特征形成的原因与疍家人以船为家的海上生存环境有关。首先,当时的疍家人很少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咸水歌的内容难以形成固定的模式,各音乐要素也大多千变万化;其次是疍家人和与其他渔民群体在各个方面互不认同,因此他们的方言相对封闭;第三,缺乏系统的歌唱教育,因此导致咸水歌的旋律基本在一个调上,仅依靠口口相传。总的来说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其历史背景、特定的生存环境以及多种因素的结合密切相关。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特征的长久传承提供了保障。可以说,咸水歌是表达疍家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同时作为疍家人日常生活交流的一种形式,一种语言,一种情感诉说和精神支柱,反映了他们积极向上,认真劳作的生活态度。
(1)看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瘦肉精”猪皮下脂肪层明显变薄,通常不足1cm;而正常猪肉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为1~2cm厚。因此,遇到脂肪层太薄、太松软的猪肉要格外小心。
历史悠久的咸水歌,反映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底蕴,是拉动民间传统文化的一根弦。但是处于21世纪的我们回拨这根弦的时候,却发现它正在慢慢消逝、逐渐开始走向远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会唱咸水歌的人逐渐变少。现在会唱的只有几位年迈体衰的老人,传承咸水歌的任务困难重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况。况且关于咸水歌的书面记录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与此同时现代年轻人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岌岌可危。
富含海洋韵味的北海咸水歌,于2006年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由北海市申报的“北海咸水歌”⑦被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北海市群众艺术馆申报的咸水歌传承人麦九妹(1930年)、郭亚十⑧(1941年)入选第三批(2011年)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其友⑨(1944年)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们也在努力地传播与创作咸水歌。家住北海市海城区地角街道办已有九十多岁高龄的符广昌老人,是上寮社区的老党员、北海市的道德模范,同时还是当地有名的咸水歌歌手。⑩符广昌不仅能够传唱传统的咸水歌,还能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作,让咸水歌更加贴近生活。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涌地向全国蔓延开来。他根据当时的全民抗疫的紧张情况创作了一首快板段子,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罗列了如何防控疫情的简单注意事项以及就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无私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和感谢。地角街道办收到手稿之后,当即用当地居民家喻户晓的咸水歌进行了宣传,让群众切身参与到防控疫情当中去。⑩在大伙的努力下一首《众志成城抗疫情》应运而生:”太阳出来亮晶晶,光芒万丈扫乌云。习近平主席亲自来部署,亲自指挥抗疫情。白衣天使好精神,一颗爱心为人民。不怕牺牲不怕苦,舍生忘死去远征。英勇威武解放军,争分夺秒救病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在一线铸军魂。有党领导心不惊,听党指挥万事成。喜迎春花早开放,众志成城抗疫情。地角街委,社区公安齐远征。打好防控保卫战,不获全胜不收兵……”地角周边的街坊邻居都十分喜欢符老爷子创作的咸水歌,也十分敬佩他传承和发扬咸水歌的决心。以符广昌为中心,大家组建起一个爱好咸水歌的团体——有上百人的“海之心”欢乐队。欢乐队经常演出符广昌创作的咸水歌,让更多人了解咸水歌,了解先辈与大海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加大力度建设传承基地
为了方便了解咸水歌,笔者认为可以呼吁多方渠道集资,按照年龄层次建立传承活动基地,比如基地的选址可以优先考虑文化宫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地。在使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老年人能体验咸水歌文化的同时,也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并了解咸水歌。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传承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尽可能抓住每个年龄段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咸水歌的传播实现经常性、多样性、稳定性。
2.咸水歌专业化探索
所谓咸水歌专业化即对咸水歌进行创新创作,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于咸水歌而言,这将上升到类似咸水歌的中国传统音乐界里所有民间传统音乐范畴,对咸水歌等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或许能让其变相地存活下来,但强制发生人为的改变,使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是不是对传统音乐的“变质”发展,是不是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的方式这个提议我们尚未可知。不过仍可以发动一些专业作曲家就咸水歌进行创新或提取咸水歌的元素进行二度创作,同时鼓励音乐专业院校学生也参与进来,进行规范的记谱整理、二度创作,以探寻咸水歌发展道路上更多的可能性。
3.咸水歌进校园
音乐作为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咸水歌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可以把咸水歌带进广西北海乃至广西各个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咸水歌的魅力,在音乐中体会疍家文化。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咸水歌音乐课程的学习,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欢乐的民歌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智力的发展。同时在校园可以适当开展关于咸水歌的趣味活动,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以丰富,又很好推广了咸水歌。
4.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在现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快手、抖音等视频软件已成为大家课余、工作之余的消遣娱乐方式。我们需要多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咸水歌,去发扬地方风格,使咸水歌赋予时代色彩。让更多人去体会咸水歌的独特魅力,感受疍家特色民俗文化。利用现代科技的普及留住消逝的民歌,忆起这方水土曾有的音韵。
总而言之,现在咸水歌正遭受着与众多民间传统音乐相似的命运,保护和传承咸水歌的任务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它们的艺术审美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与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做好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北海人民的民族、地域认同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北海的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北海经济的进步。在此笔者呼吁社会各方都来关注咸水歌,寻求它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让它在多元文化的现代拂去岁月的轻尘,依然熠熠生辉!
注释:
①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历史沿革):http://www.beihai.gov.cn/zjbh/lsyg/.
②叶春生.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2(01):72-80.
③冯水莲.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阳江“咸水歌、童谣”为例[J].大众文艺,2014(16):42-43.
④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⑤黄妙秋.广西北海疍民咸水歌研究.中国音乐学,2008(04):7.⑥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bhich.cn/nd.jsp?id=136.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10〕25号)排序:115号.
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桂文发 〔2011〕76号)序号:第 20、21 号.
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桂文旅函〔2019〕1349号)序号:第 89 号.
⑩广西文明网:http://gx.wenm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