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任务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2024-04-02 15:19黄群慧张弛
国资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

黄群慧 张弛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工作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引。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必然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介绍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思路。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应锚定高质量发展任务,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积极力量。

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优化调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各级国资国企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谋划和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国有经济重组整合持续发力,国有企业优势性力量更加聚焦,资源配置整体效能提升。在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指导下,通过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中央企业法人户数累计压减44%,管理层级普遍控制在四级以内。一批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实施了战略性重组,特别是新组建和接收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多家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持续深化,有力解决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推动国有经济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中央企业以空前力度加快布局。去年中央企业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组建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国企。国有企业产业加快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深度布局。存量结构持续调整,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协同,中央企业集中签约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专业化整合项目,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国有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空间区域布局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契合。中央企业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作对接机制,2023年有关中央企业累计与辽宁、重庆、海南、安徽、陕西、广西等省区市开展10余场对接合作活动,凝聚起央企与地方共同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有针对性地向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制定中央企业进一步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开展中央企业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深走实,国资央企加大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布局力度,促进区域产业链融通发展。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中央企业海外资产近9万亿元,国际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经济向国之所需方向集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基础,既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效管理能力,也包括能够使企业保持競争优势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高技能人才、企业文化、品牌商誉等方面企业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我国国企经过多年市场经济洗礼,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了不俗的竞争力,以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核心功能是对于国有企业定位的战略性全局性要求,发挥核心功能是国有企业实现自身使命的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民生保障、经济安全等领域,国有企业要发挥其他类型企业所难以实现的功能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企业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提供优质低价的通信基础服务,持续开展能源电力保供,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全面助力扶贫脱贫、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2019—2022年,中央企业除上缴税收外,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4078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有经济布局向“国之大者”、国之所需进一步集中,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任务,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对经济发展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国有经济应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实现量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于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上。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同产业链企业的创新合作,共同开展强基补短工程、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主动开放中央企业应用场景,以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为重点,推动更多产业链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采购名录,为新产品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截至去年底,中央企业围绕机床、移动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举办了13场共链行动,累计发布供需清单1000余项,签订合同超过5000余项,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例如,国家电网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并网、交易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入驻企业达到1.7万家,累计为1.2万余个项目提供了接网服务。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包括能源、资源、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国有企业做好稳定器压舱石的重要角色。中央石油石化企业深挖国产气、进口气潜力,确保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国有经济有效保障国民经济运行持续畅通,妥善应对外部经济冲击,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推动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促进共同富裕、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群众福祉,需要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支柱性力量。2023年,面对高温、枯水、台风、雨雪冰冻、地震等多重严峻考验,处于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业的国有企业彰显自身使命责任,充分发挥保暖保供保民生、稳产稳供稳物价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圆满完成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春节、两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点保供任务,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为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有经济持续加大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布局,针对医疗教育、养老托育、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等公共服务与民生的“短板”,发挥更加有效的保障功能。特别是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探索合理长效的发展机制,更好满足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提升民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更新迭代的应有之义,国有经济要在国民经济中保持主导性地位,必须把握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近五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实现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布局,覆盖产业链主要环节。当前,中央企业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国有企业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越来越多国有企业逐步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项目往往资本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统筹资本、人才、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构建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经营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有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国有资本要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中央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深化产业链生态圈塑造,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外,国有经济重视在资本市场的布局和发展,积极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注入正向动能。中央企业为资本市场输送大量优质标的资产,强化资本市场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近几年,中央企业在A股上市的21家公司中14家是在科创板上市的有硬科技实力的公司。已上市的国有企业不断增强价值实现和市场认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去年有12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到44.6%。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礎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这将进一步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稳定预期,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央企智慧和国资经验。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