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杰,吴佩润,杨雯景,张晨丽,王 敏,张建刚,李 敏△
(1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研究中心; 3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4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5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通讯作者)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疾病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识别病变器官的形态特点并据此分析它的成因,推演由病变导致的功能变化、症状、体征并预测疾病发展过程,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结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病变的认知从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闭环学习[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两性一度”中高阶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2]。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达到以上培养要求,医学院校的教师在病理学实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仍然面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困境[3],因此,如何确保学生达成能力目标是病理学实验课程关切的教学命题。
本研究旨在对中文语境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理清现阶段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平台,以“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限制为2023年10月29日。一共检索到749篇文献,经人工筛选,删除无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非相关文献,获得有效文献656篇。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 1.6.19软件,导入数据并去重。通过作者、机构、期刊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和主题演进分析,探究2023年以前病理学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未来的研究趋势。
年度发文趋势是衡量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准。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从2002年到2009年呈现指数增长,2004年到2008年增长较快,呈现线性增长,2008年的文献发表数量是2004年的近5倍。2009年到2023年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3年达到高峰,从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与2005年一致,仅有13篇(图1)。
图1 2002-2023年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年度发文量
布拉福德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定量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的集中与离散状况,具体阐释如下:将某一研究领域的载文期刊划分为3个区域(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如果3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满足n1∶n2∶n3=1∶a∶a2(其中n1、n2、n3为3个区域的期刊数量,a为布拉福德系数,a>1),则它的分布规律符合布拉福德定律[4,5]。根据布拉福德定律,核心区科技期刊刊载该学科领域论文集中度最高,可最大程度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核心期刊数量的计算公式为R0=2ln(eE*Y),其中: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为欧拉系数,取值0.577 2;Y为最大载文量期刊上的载文数量。经计算,R0=2ln(e0.577 287)=10.09,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数原则取10,因此,核心区期刊的数量为10,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见表1。这10种期刊的发文量总和占发文总量的44.51%,其中发文量排名前二的期刊为《基础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是我国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主要发文阵地。
表1 核心区期刊及载文量
图2 排名前10位的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图3 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2.4.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研究重点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和中心思想,因此分析关键词对于掌握研究前沿、预测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病理学实验教学领域的关键词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病理学实验教学领域的关键词主要有CBL(case-based learning)、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BL、Motic、数字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根据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将病理学实验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教学手段改革,关键词“CBL”“PBL”“TBL”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②学习模式改革,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表明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上的关注重点。③教学技术改革,关键词“Motic”“数字化病理”“数字化切片”“虚拟切片”体现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对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巨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图4 关键词图谱
2.4.2 研究趋势分析 研究趋势主要是在深入了解研究现状或在现有研究较为成熟的前提下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一般通过分析研究前沿预测发展趋势。战略坐标图是类团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描述特定研究领域的主题在各研究时区所处的位置,反映聚类主题的内部联系和不同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10]。X轴表示中心度,测量某主题与该研究时区内其他主题之间的关联程度,中心度越高,表示该主题的地位越高,其影响力和重要性越大;Y轴表示密度,测量该主题内部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强度,密度越高,说明该主题内部的关键词联系越密切,发展越成熟,在主题演化路径中的演化潜力越大[10]。战略图中的4个象限代表不同的意义,右上象限的类团具有高中心度和高密度,属于引擎类的类团,表明该主题的发展程度较高,属于较重要的主题;左上象限发展程度高,主题内在联系强,但类团孤立,与外部主题之间的联系较弱,属于专业但却处于外围的主题;左下象限的类团具有低中心性和低密度,代表新兴或消退的主题,其发展程度较弱,属于边缘化的主题;右下象限的类团在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地位,但内部关系松散,发展不成熟[10-12]。本研究通过分析病理学教学研究的战略坐标图(图5)可知,对比法应用研究、传统教学位于左上象限,说明二者研究较为成熟,但与其他外部主题的联系不密切,属于相对独立的研究主题;TBL教学模式位于左下象限,结合关键词分析,发现该类团内部关键词少、联系松散,属于新兴的研究主题;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数字切片位于右下象限,属于在整体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较强,同时这三个主题研究不足,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热度和发展潜力。
图5 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战略坐标图
主题动态演进图中,各类团主题通过演化、分裂和融合,形成多条演化路径,反映学科整体发展方向。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题动态演进如图6所示。在图6中,每一纵列表示每个研究时区,从左至右依次为1992-2011年、2012-2015年、2016-2019年、2020-2023年;各节点代表类团主题,节点大小与研究数量成正比;节点间连线粗细与主题的关联强度成正比,粗线条说明相邻2个主题的相似度高,演化能力强[10,13]。
图6 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主题动态演进图
从演化路径图和各时期的演化状态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类团数量不断增加,节点不断增大,演化关系复杂,后期主题变化较大,反映出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中,病理学实验教学在近三个时区出现,说明病理学实验教学得到了重视,病理学实验正式成为一门课程。大体标本、临床医学这2个类团在1992-2011年出现,是在该领域消亡的主题。
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等文件相继颁布之后,解决制约医学教育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成为很多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对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课程属性、内容体系以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内容展开了各自的探索。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系统综述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结果表明,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正在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字切片和TBL教学模式方面。这正与国家提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智慧教育相契合。
综上所述,本文对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探求其研究热点,有利于学者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和后续的研究方向,推动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