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2024-04-22 06:33毛恩霞高俊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证候腰椎

毛恩霞,高俊详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临沂 276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骨科常见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腰痛、麻木等症状,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治疗LDH 的方法较多,以药物与手术治疗较为常见,但存在治疗周期长、创伤大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悬吊核心训练属于临床常见康复锻炼方法,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并减轻运动负荷,以达到提升康复效果的目的,当前已在LDH 中得到较好应用。 但单一实施悬吊核心训练仍难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为改善患者预后,应联合其他康复干预措施。随着近年来临床对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2]。 LDH 属于中医 “腰痛” “痹症” 等范畴,病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加之腰部扭伤、负重等对腰部脉络筋骨造成损害,瘀血内阻,经络闭阻,不通则痛[3]。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在针刺相应穴位时,热量沿针体传入穴位,以发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等效用。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6 例寒湿型LDH患者为对象,探讨温针灸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 年6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86例寒湿型LDH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4]中LDH 相关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寒湿型相关标准,主证为腰膝酸痛、腰腿冷痛、肢体瘘软,次证为肢体发凉、静卧痛不减、转侧不利,舌象为舌白、质淡、苔腻,脉象为濡或沉紧;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同意研究,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腰椎功能病变;合并恶性肿瘤。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n=43)中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32~58 岁,平均年龄(43.13±3.19)岁;体质指数18~33 kg/m2,平均体质指数(22.06±0.33)kg/m2;病变节段为L3~4段14例,L4~5段16 例,L5~S1段13 例; 病程0.5~5 年,平均病程(2.68±0.33)年。 对照组(n=43)中男性24例,女性19 例;年龄32~59 岁,平均年龄(43.16±3.20)岁;体质指数18~34 kg/m2,平均体质指数(22.10±0.36)kg/m2;病变节段为L3~4段15 例,L4~5段17 例,L5-S1段11例;病程0.5~5 年,平均病程(2.65±0.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康复干预,急性发作期指导患者卧床休养;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固定骨盆、胸廓,行牵引干预,30 min/次,对于存在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予以镇痛干预。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悬吊核心训练干预。(1)训练前准备:训练前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动作热身5 min,热身完成后对其腰椎核心肌力进行测定,并结合测定结果制定训练方案,训练过程中,应结合患者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训练负荷。 (2)训练内容:俯卧位训练,指导患者取俯卧体位,双上肢支撑,借助悬吊带吊起患者双下肢,维持腰椎处于中立位;仰卧位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吊起双下肢,提髋保持身体平直;侧卧位训练,指导患者取侧卧体位,单腿吊起,提髋,并保持身体平直。 上述各动作均每次保持30 s, 休息10~30 s后反复进行3~5 次,1 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干预。 (1)取穴:主穴选取关元俞、肾俞、大肠俞;配穴选取环跳、昆仑、阳陵泉、委中。(2)操作:协助患者取俯卧体位,采用医用酒精对上述部位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使用30 mm×75 mm 的毫针对上述穴位进行施针,关元俞、肾俞直刺1 寸,大肠俞斜刺1 寸,环跳斜刺3 寸,昆仑直刺0.5 寸,阳陵泉、委中直刺1~1.2 寸;上述各穴位针刺过程中用捻转手法,以患者感受局部出现酸、麻现象为佳,得气后留针。将2 cm 的艾柱点燃后放置于针柄,调整艾柱与患者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30 min/d,1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6 周。

1.3 观察指标

(1)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量表(JOA)评价,包含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等方面,共29分,分数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选取腰痛、腰腿沉重、腿麻及肢体发凉5 个突出症状进行评价, 按照严重程度采用0、2、4、6 分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3)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选择一段10 cm 长的距离,按0~10 分评估,0 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感受剧烈,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疼痛情况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JOA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JOA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JO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7.56±1.32 7.60±1.29 0.142 0.887 18.24±2.42 22.06±2.56 7.111 0.00 25.406 33.077 0.000 0.000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痛、腰腿沉重、腿麻及肢体发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腰痛干预前 干预后腰腿沉重干预前 干预后腿麻干预前 干预后肢体发凉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4.33±0.56 4.28±0.60 0.400 0.691 2.99±0.38 2.11±0.32 11.616 0.000 4.29±0.82 4.31±0.80 0.115 0.909 2.82±0.76 2.17±0.33 5.144 0.000 4.36±0.89 4.22±0.87 0.738 0.463 2.68±0.54 2.21±0.42 4.505 0.000 4.55±0.78 4.60±0.82 0.290 0.773 2.46±0.52 2.09±0.34 3.905 0.000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5.88±0.96 5.83±1.01 0.235 0.815 2.83±0.55 2.17±0.47 5.982 0.000 18.077 21.544 0.000 0.000

3 讨 论

LDH 是因椎间盘中纤维环在外力作用、 退行性病变等的影响下导致破裂髓核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进而出现腰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的疾病,可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 工作习惯等的改变,LDH 的发生随之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显示,脊柱稳定性的改善是治疗、预防LDH 的关键[6-7]。故而临床多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干预措施, 以增强脊柱稳定性,减轻临床症状。

悬吊核心训练属于临床常见康复干预措施,是在不稳定状态下控制身体核心肌群的方法,当前已在腰痛康复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8]。将其应用于LDH 患者的康复干预中,可通过悬吊的方式,维持患者机体的不稳定状态, 以促使其核心肌群紧张度的不断调整,进而有效激活腰背核心肌群,提升腰椎肌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但单一实施悬吊核心训练仍难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康复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针灸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在寒湿型LDH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中医学认为LDH 属于 “腰痛症” “痹症” 等范畴,且临床多以寒湿型较为常见,故而临床干预应重视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理气通脉、活血散瘀[9]。温针灸属于中医常见技术, 将针灸与艾灸相结合对穴位进行刺激,以发挥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等效用[10]。 将其应用于LDH 患者中,对关元俞、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其中肾俞有温养督脉、益肾固本之效;大肠俞具有利腰膝的作用,配合肾俞可发挥通阳化滞、通经活络的效用;委中可行气活血、散寒通滞;环跳可行气、通络、止痛;诸穴合用,可发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等功效。 同时,于针柄点燃艾绒,可通过毫针将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入穴位,并蔓延至人体各经络,以加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促进机体内的寒气、湿气消退,进而达到祛风散寒的效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可促进寒湿型LDH 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可减轻临床症状与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证候腰椎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