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大豆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多方面有效提升的创新策略

2024-04-24 09:34许芝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单县田间管理行距

许芝军

大豆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我国山东省单县地区,大豆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意义。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该地区大豆种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病虫害问题等。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大豆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有效提升策略,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并促进可持续农业实践。

一、山东单县的大豆种植现状

1、地理和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北岸,拥有适合农业发展的平原地形。

气候特点: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较短,气温升温快;夏季热且多雨,为大豆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秋季凉爽,适合大豆成熟;冬季寒冷干燥。

2、当前种植技术和产量情况

种植技术:在单县,传统的大豆种植方法仍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逐渐引入了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如滴灌、轮作和病虫害综合管理。

产量情况:大豆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种子质量、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

品种改良: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大豆品种,提高了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3、面临的主要挑战

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对大豆生长周期造成影响,如春季晚霜和夏季高温干旱。

土壤问题:土壤退化、盐碱化和养分不平衡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主要因素。

病虫害: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出现或者以前不常见的病虫害。

二、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1、适合单县的大豆品种选择

合理选种是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环,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以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在选择大豆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大豆的成熟期、耐病虫性、抗逆性、产量潜力等因素。具体而言,可以选择适应力强、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大豆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收益。

在山东单县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方面,重点应放在高蛋白大豆的选育和推广上。目前,山东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8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50%,占审定品种的30%左右。这反映出山东地区特别适宜种植高蛋白大豆。

2、种子处理

①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来清除或抑制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使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泡种子15min可以有效杀灭表面的细菌和真菌。另外,1%的高锰酸钾溶液也常用于消毒,种子需在此溶液中浸泡约30min。有效的消毒不仅可以减少病害发生,还能提高发芽率和幼苗健康状况。

②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指在种子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性物质,通常包含营养素、生长调节剂或病虫害防治剂。这一层包衣物质厚度通常在0.5~1.5mm之间。例如,包衣中加入5%的氮、磷、钾混合肥料可以提供初期营养。包衣还可以包含如噻虫嗪等杀虫剂,以抵抗早期害虫侵害。包衣技术能显著提高种子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③种子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包括浸泡、温热处理等方法,旨在促进种子吸水和加速发芽。例如,将种子在25°C的水中浸泡12h,可以显著提高发芽速度。此外,低温处理(如4°C下冷藏24h)也有助于打破某些种子的休眠状态。这些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种子的发芽条件,增加农作物的整体产量。

3、播种技术

①播种深度与密度调整

在单县地区,考虑到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cm之间,这有助于确保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发芽。此外,播种密度应依据土壤类型和大豆品种特性进行调整,但一般情况下,推荐的播种密度为每公顷60000~80000颗种子。

②播种时间与行距

在单县播种时间建议在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过后开始播种,以利用最佳的气候条件。行距方面,考虑到大豆植株的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推荐的行距为40~60cm。这样的行距既可以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有助于土壤的充分利用和光照的均匀分布。

4、种植密度

理论上,种植密度应根据大豆品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推荐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约60000至80000颗种子。这一密度范围可以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获取必要的阳光和养分,同时避免过密导致的资源竞争。具体到单县的实践中,考虑到当地平均降水量、土壤肥力和常见大豆品种的生长习性,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可以优化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密度的设定上,需要平衡植株间的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种植过密可能导致植株间的竞争加剧,影响单株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单株产量。相反,种植过稀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总体产量。因此,在单县地区,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测,种植者通常会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和大豆品种的特性,灵活调整种植密度,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平衡。

5、行距优化

①行距对生长的影响

在单县的大豆种植中,行距的优化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理想的行距应允许足够的空间,使得每株大豆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营养。行距过窄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一般来说,建议的行距为40~60cm。这个范围能够确保良好的空气流通和光照,同时也便于田间管理操作如施肥和病虫害控制。

②行距与田间管理

在单县地区,考虑到土壤类型和大豆品种的特性,适当的行距优化对于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宽行距(如60cm)有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此外,宽行距也有利于土壤保湿和温度调控,特别是在干旱或高温天气条件下。因此,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调整行距,提升大豆的生长环境,提高田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大豆田间管理的措施

1、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

①土壤质量分析与改良措施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是确保良好收成的关键。首先,进行土壤质量分析,包括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和主要养分水平。对于pH值偏低的土壤,施用石灰可有效中和土壤酸度;对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施用农家肥或绿肥能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深翻耕是改良土壤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定期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积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此外,使用覆盖作物如燕麦或苜蓿有助于保护土壤表层,防止侵蚀,并在翻耕后提供额外的有机质。

最后,针对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合理施用化肥如氮肥、磷肥和钾肥能迅速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②有机与无机肥料的平衡使用

在大豆种植中,平衡使用有机和无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策略。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堆肥或绿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这些肥料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养分。

无机肥料,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可迅速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对于快速提升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然而,过量使用无机肥料可能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谨慎施用。合理的做法是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使用。例如,先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再适量施用无机肥满足植物的即时营养需求。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大豆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还能长期维持土壤的肥力,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施肥量和时间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作物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来调整。

2、土壤水分管理

首先,合理的灌溉制度是确保大豆生长所需水分的基础。在春季种植初期,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适量灌溉,以促进种子萌发。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灌溉量应相应减少,以避免过水。特别是在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花期和结荚期,应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导致的生长受阻。

其次,在干旱季节,应采取深耕翻土、覆盖作物残体等措施,以减少水分蒸發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此外,使用有机肥料和改良土壤结构也能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从而减少灌溉需求。

此外,采用滴灌和微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水分供给,既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结合单县地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灌溉设备和技术。

最后,需运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根据实际需要灌溉,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病虫害管理

①常见病虫害及其识别

在山东省单县地区大豆田间,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大豆锈病、根腐病、大豆蚜虫和豆荚螟。识别这些病虫害对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大豆锈病: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小斑点,随后斑点中央变为深褐色。锈病斑径约为0.5~2mm,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

根腐病:初期根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后期根系腐烂变黑,导致植株萎蔫。此病常在土壤湿度过高时发生。

大豆蚜虫:成虫体长约1~2mm,呈绿色或黄色,常在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黄。

豆荚螟:成虫体长约12~15mm,幼虫侵入荚内取食,造成豆粒受损。

②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有效结合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对付大豆蚜虫,或引入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例如,使用含有拮抗真菌的生物农药,如“三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于控制豆荚螟有效。应用生物农药时,每亩用量一般为100~200g,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调整。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使用化学农药。例如,使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处理大豆蚜虫,每亩喷施量约为20~30mL。对于根腐病,可使用含有咪鲜胺的杀菌剂,每亩用量约为15~20g。

有效结合:在病虫害初期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一旦病虫害严重,适量结合化学农药,以迅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同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

4、收获与后期管理

①收获时机的判断

在单县地区,确定大豆收获的最佳时机对于确保豆粒品质和最大化产量至关重要。收获时机的判断可依据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豆荚变色:当约85%的豆荚由绿色转变为黄色或褐色时,是收获的一个重要信号。

叶片落叶:观察大豆植株,当大部分叶片开始枯萎并脱落,表明成熟期已经接近。

豆粒硬度:手工压迫豆粒,如果豆粒坚硬且无法轻易压碎,说明已接近成熟。

含水量:理想的收获含水量应在13%到15%之间。可以使用含水量测量仪器进行准确判断。

②收后管理与储存技术

干燥:收获后的大豆应迅速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2%。可以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干燥。对于机械干燥,温度不应超过35°C,以防止豆粒损伤。

清洁与筛选:除去大豆中的杂质,如破损豆粒、石子、土块等。使用筛选机或风选机可有效完成这一过程。

储存条件:储存大豆的仓库应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高温。理想的储存温度在0°C~5°C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

防虫防鼠:仓库应定期检查,防止虫害和鼠害。可以使用防虫网和鼠笼等物理方法,或适量使用环境友好型杀虫剂。

定期检查: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大豆的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和是否有虫害或霉变。

四、大豆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创新提升

1、智能农业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农业实践中,智能农业技术正成为提高作物產量和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大豆种植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效率和可持续性,具体如下。

精准农业: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农民能够精确地映射田地和作物生长情况。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实现精准施肥、播种和灌溉。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UAV)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作物生长的实时影像数据,帮助农民监测作物健康、病虫害情况,并进行精确的田间管理。例如,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减少药剂使用量,同时提高施药的均匀性和效率。

物联网(IoT)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水平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农民或管理者,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灌溉系统: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量。这不仅节约水资源,还保证了作物获得适宜的水分供应。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关于作物生长、天气模式、土壤条件等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更准确的种植和管理决策。例如,AI可以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提醒农民采取防治措施。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在单县地区,大豆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其种植方式对于区域生态平衡和土壤健康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措施至大豆种植管理中,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性的关键。

首先,实施生态农业实践,减少对合成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是基础。这包括推广生物控制策略,如利用生物天敌控制害虫,同时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

其次,需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系统,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此外,合理规划灌溉计划,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灵活调整灌溉策略,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使用。最后,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农业技术水平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关键。通过开展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增强农民对于生态农业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进而推动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朝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讨了单县地区大豆种植及田间管理的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以应对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来,这些策略的实施和优化将为单县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猜你喜欢
单县田间管理行距
无花果田间管理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单县大沙河水库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Comparison of Body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柳暗圆伴生 花明伴生圆—一道解几题的推广与妙解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