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植模式下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探讨

2024-04-24 09:34李江林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大豆玉米生长

李江林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目前在农业生产领域陆续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为创造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性作物和油料作物,同时两种作物在其他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之下,一块土地只能种植一种农作物,不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复种指数。结合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积极推广应用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实现合理轮茬。克服土壤面积有限的缺陷,充分发挥土壤肥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能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产出比,最终实现提质增效。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希望对更好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具有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此外,该技术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少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历经20年研发,构建了“两协同、一调控”资源利用和株型调控理论,研发出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和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技术。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原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利用农田资源的种植模式,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配置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增加作物间的距离,使植株能充分接收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此外,扩间种植还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合理的种植方式,缩小大豆植株的占地面積,降低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比例,使两种作物相互遮蔽,减少竞争,实现互利共生。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有所不同,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实现养分的互补利用。大豆根系具有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而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为大豆提供养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另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两种作物间作种植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复合种植还有利于提高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降低单一作物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增加。此外,合理选择品种和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栽培模式确定

在玉米大豆栽培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行比推荐3∶2、4∶2或者6∶13种种植模式。3∶2种植模式下是以3行大豆和2行玉米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单元,生产单元的一侧种3行大豆,另一侧种2行玉米。根据播种机的生产单元,宽幅控制在220-240cm,大豆与玉米的间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播种株距7-9cm,每穴播种一粒种子。玉米行距40cm,机械化播种株距11-15cm,每穴播种一粒种子。4∶2种植模式之下宽幅250-260cm,大豆与玉米间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机械化播种株距9-11cm,每穴播种一粒种子。玉米行距40cm,机械化播种株距10-13cm,每穴播种一粒种子。6∶4种植模式之下是种植6行大豆和4行玉米为一个生产单元,每厢种植3行大豆和2行玉米,往返一次,种植宽幅控制在440-480cm,大豆玉米间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行距40cm,大豆机械化播种株距7-9cm,玉米机械化播种株距11-15cm,每穴播种一粒种子。一般春玉米的每亩保苗量控制在3200-4000株,夏季玉米的保苗量控制在每亩3500-4500株。春大豆的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000-1万株,春大豆泡中夏季玉米的每亩大豆保苗量控制在7000-9000株。

2、品种选择

选择玉米品种时,考虑其植株高度以避免对大豆的遮荫影响,尤其是在带状种植时,玉米的高大植株可能会对大豆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分布应互补,玉米的根系较深,而大豆根系较浅,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同时,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好抵抗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这些品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性能和产量。考虑种植成本和市场需求,选择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另外还应该考量玉米和大豆的农艺性状,比如,大豆的分枝能力、结荚习性等,玉米的茎秆强度、耐倒伏能力等也需要考虑,以确保在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协同生长。玉米春季种植模式之下,大豆品种选择湘春2704、油春1204、湘春2701、湘春豆湘V8、天隆一号、中豆52等几种。夏季玉米种植模式之下,大豆品种可以选择使用中豆41、皖宿10-15。春玉米夏大豆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可以选择使用桂夏7号、南农99-6、南夏豆25。常见的玉米品种主要有沣玉1号、沣玉4号、裕丰303、三北89、联创808、百农5号等几种

3、播种时间的确定

根据参考资料和我国农业科技部门的推荐,湖南省张家界市春玉米、春大豆、夏玉米和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播种时间如下:春玉米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时间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降雨情况,适宜播种时期为地表温度达到10℃以上,且降雨量适中,利于种子发芽生长。春大豆与春玉米的播种时间相近,一般在4月中旬以前播种。同样,播种时间受气温和降雨影响,要确保地表温度适宜且降雨量合适。夏玉米在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适中,有利于作物生长。夏大豆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此时气温适宜,降雨量充足,有利于大豆生长。

4、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

一般在玉米和大豆播种7-10d左右进行查苗,此后,每隔5-7d进行一次查苗,直到大豆苗全。对于查苗过程中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选择同品种、同龄期的种子进行补种,以保证作物生长整齐度。补种时要遵循“疏密补稀、远距离补种”的原则,避免补种过于密集,影响作物生长。春玉米春大豆采用开沟补种法。在缺苗区域,挖开沟壑,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土壤后轻轻压实。补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春玉米和夏大豆采用穴播补种法。在缺苗区域,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挖穴,将种子放入穴内,覆盖土壤后轻轻压实。补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生长。夏玉米和夏大豆采用撒播补种法。在缺苗区域,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细土覆盖,厚度约为1-2cm。补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生长。

②间苗定苗

玉米间苗通常在玉米生长至3-5叶期,大约种植后3-4周进行。选择天气晴朗、土壤湿润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少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去除弱小、病弱的苗,保留健康、强壮的苗。每穴保留1-2株玉米苗,具体取决于种植密度和土壤肥力状况。大豆出苗后7-10d进行间苗,这个时期大豆一般长至1-2叶。与玉米类似,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以减小对作物的损伤。去除弱小、重叠和病弱苗,保留生长强劲的苗。

③水肥管理

按当地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复合肥或控释肥(折合纯氮14-18kg/亩),播种时每亩施40kg玉米专用复合肥(15-15-15),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20-25kg。大豆不施氮肥或施低氮量大豆专用复合肥(如13-20-7),折合纯氮2-2.5kg/亩;并根据长势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亩,兑水40-50kg喷施茎叶实施控旺。在玉米的拔节期和大豆的初花期,要结合降雨情况进行妥善有效的灌溉处理,保障添加持水量能够达到60%以上。

5、常见病虫害防治

①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尤其是属于镰刀菌和赤霉菌等。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高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5-30℃)有很大关系。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真菌孢子的产生和传播。真菌的孢子可以通过风、雨、昆虫等方式传播到玉米穗部,侵染穗颈或穗粒。一般在玉米抽穗至成熟期间感染风险最高,尤其是抽丝期。土壤中的真菌孢子和上一季作物的残体是重要的病原源。连作和高密度种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穗粒腐病的症状是粒粒间发黑发霉,粒体变软,严重时整个穗粒呈黑色。在雨水较多或灌溉不当时,穗部积水导致的腐病,症状为穗部变色、软化。一些真菌如赤霉菌可以产生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这些毒素可污染粮食,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大豆穗腐病推荐使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1100每间隔7-10d,喷洒一次,连续使用2-3次,效果显著。

②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玉米小斑病则由玉米小斑病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高温多湿、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生长中期至成熟期。其中,大斑病在玉米生长中前期发病,小斑病在生长中期至后期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呈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cm,宽1cm左右。病斑可相互连接,形成大型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灰绿色或黄褐色,大小约为2-4mm。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心颜色较浅,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在连雨天时,病斑上可出现灰黑色霉层。针对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50%的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可食性粉剂800倍液,间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使用2-3次。

③玉米螟

玉米螟为杂食性害虫,以幼虫钻蛀玉米、高粱、西红柿等植物茎秆。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上有排列整齐的小孔。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抽穗后,多数下移蛀入穗柄。雌穗抽丝期,断花丝,取食籽粒,钻蛀穗部和茎杆后,蛀孔外有粪屑堆积。玉米螟成虫为夜行性,飞翔能力较强。雌蛾在夜间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共有5龄,龄期约10-15d。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然后转移到植株茎秆内蛀食。幼虫在茎秆内化蛹,蛹期约10-15d。蛹羽化后,成为成虫,飞出寻找配偶交配。玉米名推荐使用1.8%的二维菌素手游500液进行大铁分散或者选择使用1%的辛硫磷颗粒,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到玉米心叶当中,每株使用1-2g。

④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由多种土壤习居菌复合侵染引起,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菌主要通过土壤、种子、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根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条件、大豆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高温多湿、排水不良、土壤贫瘠、大豆品种抗性较低时,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和成株期。苗期发病较重,而成株期发病较轻。种子在出土前受害腐烂,导致不能萌发。幼苗出土后,根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随后扩展为凹陷的斑块。严重时,病斑为铁锈色或红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地下侧根由根尖开始变为褐色,水浸状,并逐步发生腐烂。病苗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发黄,严重时干枯死亡。病根部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严重时根系开裂,木质纤维组织外露。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矮化,比健康植株要矮6-8cm。大豆开花结荚期为最高发病期,可在大豆田间观察到大量的黄叶。轻者虽能缓慢生长,但叶片开始由黄转为脱落,结荚少,子粒也小,造成产量的降低。防控大豆根腐病推荐使用25%的甲霜灵800倍液每间隔10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

⑤大豆蚜虫

蚜虫成虫约2-3mm长,体型较小,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其身体细长,有6条黑色腿。翅膀透明,前翅较后翅长。个体间有明显的大小差异,雌性比雄性大。蚜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春季,大豆蚜虫从越冬的鸟糞蚜树上飞至大豆种植地。雌虫产卵于大豆嫩叶的背面,每只雌虫可产生多达100-200颗卵。卵孵化后产生初生若虫,它们在嫩叶上取食并蜕皮,经过几次蜕皮后转变成翅态若虫,然后再次蜕皮成为成虫。整个生命周期大约为16-23天。蚜虫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其取食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干瘪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较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大豆植株生长迟缓,减产甚至死亡。此外,大豆蚜虫还可通过吸取植株的汁液传播病毒。大豆蚜虫可以选择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10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

6、收获方法

对于地势平坦地区以大豆先熟、玉米晚熟的种植方式为主,可根据种植方式种植带宽地块大小作业要求选择相应的收获机械设备。4∶2种植模式之下选择宽幅130-180cm,整机宽度小于190cm的大豆收割机。3∶2种植模式下选择宽幅100-150cm整机宽度小于170cm的大豆收割机。大豆收获完成之后,选择两行玉米收获机或者常规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6∶4种植模式之下,通常选择宽幅不小于160cm,整机宽度不超过200cm的玉米收获机。对于丘陵地带要结合地块面积大小科学选择机械设备。对于大豆先熟的地块可以按照地势平坦区域的作业方式进行收获。对于玉米先熟的种植地3∶2或者4∶2种植模式下建議选择使用两轮胎外侧间距不超过140cm,整机宽度不超过170cm的两行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避免碾压大豆植株。6∶4种植模式之下选择使用宽幅不小于160cm,整机宽度不超过200cm的玉米收获及进行跨沟收获作业。对于山区地区主要选择使用人工收割搭配小型动力脱粒机,完成脱粒作业。

综上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主要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粮食需求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大豆玉米生长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生长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