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中的“胡风” 书写

2024-04-27 14:28郑子璇
今古文创 2024年16期
关键词:边塞诗胡风

郑子璇

【摘要】盛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时代,最能够体现这种时代精神的是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唐自建国以来,胡汉之间摩擦纷争不断,大小战争无数,渴望建功报国的诗人纷纷走向边地,他们的见闻构成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或写胡地风光,或写胡人善战,或写胡汉的战争与交流。不知不觉中,“胡风”遍布在这些诗歌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边塞诗对于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盛唐诗歌;边塞诗;胡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6-004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14

唐自建国以来,与边地各民族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许多文人抓住这一建功时机,走向边塞,创造了许多佳作。这些诗歌都属于边塞诗的行列。边塞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只要与边地相关,都可以算作边塞诗。[1]边地风光、恶劣气候、沙场征战、日常生活、送别友人、征人思乡、闺中思妇、胡人曲乐等等,都是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边塞诗有这样纷繁多元的内容,与唐王朝征战和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唐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摩擦不断,这些少数民族被唐征服后,俯首稱臣。唐王朝对待胡人的政策,有招降设立附属国,也有支持胡人迁入中原的移民政策。除此之外,唐也在西域建立州县,设立官职,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边远的胡地受到汉人的管辖,中原的胡人也在同汉族进行交流,“胡风”开始充斥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中。举凡书法、绘画、雕塑、舞蹈、服饰、妆容、饮食等,皆有“胡风”的影响在。[2]诗歌也不例外,盛唐的边塞诗中,凡写及胡地、胡人、胡事之作,都与“胡风”相关,“胡风”进入诗歌,除了诗歌内容之外,也影响着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一、胡地的风光与气候

盛唐时期的边地都有都护府设立,疆域辽阔,文人或入仕或出游,游历的范围十分广阔。无论是西域还是北地,曾经遥远又有战乱的地方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诗人们纷纷走入边地,把自己亲眼所见的风光与亲身经历的气候写入诗歌中。这些对胡地的描写,即是“胡风”在边塞诗中的一种体现。诗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胡地意象将见到边塞风光的开阔胸襟与希望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出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3]193 是李白漫游边疆时所作,一轮明月从天山而出,上有苍茫云海,边关遥远的风吹过玉门关。这般景象,他用乐府题《关山月》来描述最为合适,寥寥几笔就将天山大漠的广阔之景呈现在人眼前。王维诗被称作是“诗中有画”,这一鲜明特点在他出使河西作的《使至塞上》最能体现,“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590中间两联,短短二十字,将大漠的广阔无垠、壮丽无边生动地勾画了出来,也将诗人见到开阔之景时的坦荡胸襟与浩然之志表现出来。王维的一些送别诗作中也有着对胡地风光的书写,“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沙平连白雪,蓬转入黄云”,这是他亲眼所见的胡地之景,用这些阔大之景来赠予友人,表达他对友人出塞建功的赞许与肯定之情。许多写边关胡地风景的诗,都用地名作意象,上引的天山、玉门关、阳关道都是地名,诗人贺朝的《从军行》中也引用了不少地名,如桑干、乌丸、关山、陇头、天山、燕支山、晋阳关等,既有北地关塞也有西域胜景,报国的游侠从北地一路征战,在桑干河畔浴血,也在雁门经历苦寒。几度征战过后,天气转暖,游侠凯旋。这首诗歌用了大量地名,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盛唐时代疆域的辽阔。除此之外,游侠为国征战英勇凯旋的画面也有一种慷慨昂扬的情调在其中。

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两度赴安西,胡地风光在他笔下奇特又壮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雪景成为千古名句而传唱至今。另一首送别诗《天山雪歌送萧冶归京》虽名赠别友人,但却写了西域的奇特风光与寒冷气候。天山常年雪云掩盖,雪山峰峦层层叠叠。北风一夜呼啸,为天山带来厚厚的积雪。汉家的月光照在雪上,山脉被染成银色,追逐着风越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断绝,轮台路上冰层马踏上去都会打滑。昏暗阴冷的寒风,陡峭的山崖悬冰万丈。将军的狐裘怎么卧都暖和不了,都护的宝刀被冻到将要折断。诗人的好友却要在天山大雪的时节离开,唯有常青的松枝可以赠予。诗人能够用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天山的大雪、寒冷的气候、恶劣的环境描绘了出来。

岑参的边塞诗里,还有不少写边关气候的,《首秋轮台》“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5]488,夏天结束没有蝉鸣,秋天只有大雁。边关的风沙总是出现在他的诗里,《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5]764,《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5]394,天山的狂风刮在人的身上像刀割,像利箭一样的风吹来的沙子会迸到人面上,可想会有多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风头如刀面如割”“幕中草檄砚水凝”[5]331,寒冷的冰雪与风沙,让人的脸都如同刀割,夜里的风声像是怒号。然而,就是因为有这样恶劣的环境做衬托,才能展现出边塞诗所独有的磅礴气势与昂扬斗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5]339,《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这些诗句中表达出唐朝的将士们那种勇武征战的报国热情,以及诗人渴望建功的豪情壮志,这种昂扬向上的情绪,正是在有胡人的边地才能体会。

二、胡人的善战与乐舞

盛唐时期,胡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到中国,胡商、胡姬、胡僧、胡族艺人、留学生,这些胡人或是来经商买卖,或是卖艺求生,或是传教求学,他们将异域的物事和风俗带到了长安和其他地方,这最直接的“胡风”就进入了诗歌。李白有不少诗歌中描写了胡人,他的《上云乐》中有对胡人容貌细致的描写,“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3]180绿色的眼睛,金色的卷发,红色的双鬓,睫毛下垂而浓密,鼻梁如同嵩山一般挺拔。胡人不仅外貌奇特,他们还骁勇善战。李白曾在游历幽州时写过一首《幽州胡马客歌》,幽州之地的胡人勇猛有力,“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写胡人能把弓箭拉到满月,一箭就能将天上的大雁射下来。胡地的妇女也擅长骑马,“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北地的气候让她们脸色常年赪红,她们也能像男人一样制服猛兽,也能饮烈酒。这首诗歌写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但不置可否的是,李白也认可胡人这种骁勇善战的品性,他称赞胡人弯弓射月,也称赞胡女的豪爽英姿,他本人也许就受胡人影响而有着任侠尚武的性格特点。

这种任侠尚武是“胡风”影响的直接体现,不少写少年郎出塞报国的诗歌,皆有这种风气,李白诗歌中的少年侠客也像胡人一般勇武,骑着白马,有着强大的武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王维的七言组诗《少年行》就描绘了一位游侠少年,他与友人相逢饮酒,出征边塞,发出了“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4]601的豪言壮语。少年在战场英勇无双,即使并没有拿到功勋,但这位游侠少年满怀的报国热情和不畏生死的精神却让人热血沸腾。

胡人善战之精神影响着边塞诗,文人们通过描写少年侠客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胡人也能做乐舞,诗人听胡乐观胡舞,诗中便有了乐舞之外的其他感情。盛唐时期文化开放包容,胡人的乐曲与舞蹈传入中原,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为诗歌抒情提供了新的媒介。胡乐一直是边塞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胡人乐器种类很多,觱篥、羌笛、横笛、胡笳、芦管、琵琶等等。这些乐器出现在各种题材的边塞诗中,表达的情感也不甚相同,但它们都会表达一项最为重要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思念。

高适曾在西北地区从军,他在军中做过许多诗歌,边地军中艰苦,听到呜咽的乐曲声,少不得会想起故乡。他曾写过“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4]1030之句。这首诗题名为《塞上闻笛》,诗的前两句一句写景,风雪天的牧马都归去了,明月高悬楼中,羌笛吹奏《梅花落》的声音从中传来,凄凉之中传来一缕乡思。这首诗歌用羌笛把雪、月、风等一系列自然意象结合起来,虚实交错,奠定一种悲凉的感情基调,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在诗句中。他的另一首诗写“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吹的也是《梅花落》之曲,笛曲与苍茫夜色构成的深远意境,将战士们的思乡情含而不露地表達出来,真挚可感。王昌龄的七言组诗《从军行》中也有胡乐的影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中用胡人的乐器吹奏起了汉人的曲,撩起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李颀有一首专写胡人乐曲的诗歌,叫《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安万善是胡人乐师,诗人因闻曲而想到故乡。诗中有对乐曲进行了描写,“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音乐时而哀婉,时而激昂,时而像《渔阳掺》一样低回,时而变调又如《杨柳春》欢快,诗人沉浸在曲中不可自拔,等到结束发现,他仍处在新岁的宴会上,饮一杯美酒继续听曲。汉人除夕夜的宴会上,有胡人乐师吹奏胡曲,唤起了诗人的乡愁。

三、胡汉的战争与交往

“胡风”书写不仅仅在出现在胡地与胡人的相关作品,有关胡事的战争书写中也有“胡风”的体现。盛唐是一个胡汉相互融合的时期,胡人各部族与汉人的战争是碰撞交流,胡人与汉人和平相处也是一种交流。去过边地的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相关战争的诗歌。王昌龄的七言诗《从军行》,写边关战事的紧张激烈,也写奋起作战将士的勇猛无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4]668,这般声势与气势正是边塞诗昂扬情调的集中体现,也将这一时期的总体精神风貌呈现给世人。他的《出塞》也同样有着同样的气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4]668表现出将士们对战争必胜的极大自信和建立功名的凌云志向。

边塞诗人高适曾在西北边防从军,有过军旅生活的他对于战争的书写则更加真实。他的《燕歌行》可看作是这方面诗歌的代表作。这首歌行书写范围非常广泛,表达的情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既写战争残酷,又写将军作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写边地艰苦,又写城南思妇,“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后写战场厮杀,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4]1020的典故做结尾。汉家男儿保家卫国,天子非常看重。校尉的羽书还没传出去,胡人的兵马快要越过狼山,边地环境恶劣,草木萧条,胡人的骑兵带着风雨来了。接着转向对将军帐的描写,将士们在前线厮杀,而营帐中美人的歌舞不绝。戍边的将士久未归家,城中的妇人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边地苍茫人烟稀少,战中的风声猎猎作响,拼命作战的将士哪里还想得上功勋。沙场征战辛苦,仍会惦念曾经的李广将军。高适先赞扬了汉家将士的勇猛气概,面对恶劣的环境与难缠的胡人也毫不退却。中间又有他对将军的不满,前线是将士命悬一线,而军帐中仍在成欢作乐。他也同情久未归家的将士和几近断肠的思妇,将士对故乡的思念和思妇对征夫的惦念成功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又歌颂了战士们拼命作战而不顾功勋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正表现了盛唐的昂扬情调。高适久在军中,才能够将自己的见闻以真挚的情感融入诗中,所以才会出现如此丰富且顿挫的壮美诗篇。

边地无战事的时候,生活是和平而又丰富的。崔颢就在诗中写过一位胡人在没有战事时的闲适生活: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4]611)

住在雁门边境的胡人,闲暇时让猎鹰去自由地追逐塞鸟,他在秋日的草原上纵马。山头野柴用作烧火,细雨缠绕在山头像是烽烟。并没有听说战事的胡人,会去酒家酩酊大醉。无战事的时候,胡人的生活是这样悠闲自在,边地和平是少数民族和汉人共同期望的,诗人用这样一幅悠闲的图景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

战争之外,“胡风”也已进入诗人的日常生活。岑参两度赴西域,在西域生活的这几年间,他的诗歌创作皆是以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为题,天山大漠、恶劣气候、将军征战、胡汉交流等等。他的一些写于边地的诗,生活气息浓厚,又能看出胡人与汉人的和谐交往,如: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藩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轮台即事》[5]490)

轮台地处边疆,风物与家乡自是不同。三月青草没有发芽,家家只有榆树。胡地的藩书文字也与自己习得的不同,胡人说话的语音也有殊异。他写的是胡地的胡物胡文胡语,可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也可从字里行间窥得一二。他在边地写的关于日常生活的诗歌,能够看出汉人与胡人之间的友好相处。《赵将军歌》写:“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将军骑射技艺高超,赢过了少数民族的首领,生动地将胡汉友好交流的场面写了出来。《与独孤溅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中写道:“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汉族的将军能唱胡人的歌曲,少数民族的首领能讲汉人的语言。这样融洽的景象表明,那时的西域地区,与内地有着许多的文化交流。《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写在节度使的宴会上,满座都是不同民族的人,“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5]616,说着不同的语言,演奏来自不同文化的声乐。岑参这些诗,一面写的是他的入幕生活,一面也透露出胡汉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与友好交往。

四、结语

盛唐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之下,“胡风”进入诗歌,描写胡地风光气候的边塞诗给人心胸开阔、不畏艰难之感,描写胡人胡乐的边塞诗让人积极进取,也让人充满乡愁。与胡人相关的胡事,是战争也是交往,战争诗中的“胡风”激发的是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日常生活诗中则体现的是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和谐图景。“胡风”影响下的边塞诗整体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性格,可称作是盛唐气象的写照。[6]

参考文献:

[1]胡大浚.边塞诗之涵义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47-55.

[2]胡拥军.盛唐诗歌中的“胡风”[D].暨南大学,2011.

[3]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5]廖立笺注.岑参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6]林庚.盛唐气象[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8,

(02):89-99.

猜你喜欢
边塞诗胡风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重塑胡风的奇女子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1949-1955年胡风精神境况述析
论王维的边塞诗及其艺术创新
新边塞诗研究文献综述*
胡风致乔冠华函
胡风丢失巨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