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语言经验生长而教

2024-05-02 14:3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经验词语课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肖 燕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义务教育六大任务群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以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语言经验,不仅指词语、句子的积累,还包括运用语言的经验,词和词的搭配,词和句的联结,句和句的组合。有些学生用不好词语,写不通顺句子,是因为缺少词语和句子运用的范型,也就是缺少语言运用经验。我们教学的路径与策略,要集中体现在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和梳理语言经验的习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精炼,内涵丰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断丰富语言经验,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基于生活经验,建构言语知识

(一)围绕主题,主动积累词汇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无论是课文、实践活动还是语文园地,处处围绕“春天”这一人文主题展开。本单元教材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和心智水平的发展,教学时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走进春天生活场景,帮助学生通过文字、活动等在脑海中建构起对“春天”的认识,感受到美好。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呈现6 个表示处所的词语,都来自学生生活。教学时,模拟春天游览公园的情形,让学生自主选择游玩的顺序,读出与处所对应的词语,同时根据生活经验讲解处所的用途,更好地积累这些词语。

教学到此没有止步,总结提示怎样看游览图(见下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积极地识字,让学生交流游玩过程中在哪个公园见到过标语,再次调动生活经验巩固生字,了解这些地方的功能,并鼓励学生尝试发现汉字规律,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

例如,学习完《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等课文,春天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必要再现“春天”有关的精彩语句:“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补充的词语体现了春天的特点,有表示颜色的,有表示形状的—对字词句运用也就得心应手。二年级学生处于语言经验积累的最佳年龄阶段,教给他哪些词语、句子,他就会成为模仿者去写、去用,在生活经验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形成运用语言的经验。

(二)朗读联想,获得语言经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具体的朗读要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怎样联系文本在生活实践中让要素转化为学生表达经验,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读为主,读懂、读熟课文最为重要。朗读的主要功能是语感的培养,即表达经验的形成,需要反复读、读熟。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是很简单的,现在我们把语文课搞复杂了。”为什么简单,其实语文课就是让学生读,把课文读熟,读流利了,语言经验就积累下来了。

例如,《找春天》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我先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我们是怎么寻找春天的呢?”找出文中写小朋友找春天的语句,读一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把短语“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标红指导朗读。同学读短语,一名同学做动作,再把短语放入句子中,带上动作读好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句,启发学生:害羞时会做一些什么动作?鼓励学生自己做一做,想象一下小姑娘做的这个动作,可以用书中的“遮遮掩掩”来表示。

二、基于生活差异,形成表达方法

(一)根据生活差异,鼓励精致性复述

精致性复述,是将记忆的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联系起来,用原有信息激活新信息,使信息具有强烈的意义感。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文本的表达特点,还应走进生活场景引导观察,带领学生根据自身生活差异,比较细读品味文本词语、句子、标点独特之处,在品味鉴赏中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语言感知力,进行精致性复述。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课堂导入,老师出示乌云图片,让学生观察颜色。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异口同声说出是“黑色”。可这样的云我们叫“乌云”,说明“乌”和“黑”表示同一种颜色,而且还知道可以用“黑”字形容的事物是“乌鸦、乌云”。老师出示“黑”古文字,借助字理识字,学生观察后联系当时造字生活场景就明白“黑”下面表示火,上面是指烟囱,里面黑色竖线是指烟管,因此“黑”字的上面有一点和一撇,还有从里到外的一竖,揭示了“黑色”最早是用火烧了后,从烟囱里冒出烟的颜色。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又遵循汉字近义词特点的教学,学生自然就能进行精致性复述,知道相同事物的颜色很黑时就是“乌黑”,越来越黑就是“乌黑乌黑”。这就将分散的学习材料内在关联,理解字的本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精致性复述出来,建构语言经验。

(二)根据生活场景,促进有目的使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还可以补充拓展性材料,抓住适当时机向学生补充与课文情境相似的材料,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丰富认知,深化体验。

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教师出示文本中与黑色有关的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调动起学生以往接触的生活场景,走进文本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表达。“毛毛雨雨丝非常细,往窗外望去,花儿和树都披上轻纱;此时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往窗外望去,豆大的雨点从天上打下来,落在地上,响起了啪啪啪的响声。”这时的雨一定很大很大,哪个关键词也写出雨的变化?学生体会“越……越……”这个词的表达作用,同时联系生活掌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样描述闪电和雷声变化语言的运用规律,在生活中观察到有变化的场景也能用“越……越……”表达出来。可见,学生不仅走进文本,而且走进文本描写的生活场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体会雨从小到大的变化,闪电、雷声的变化以及观察比较的方法,从而有目的地使用积累的语言材料。

三、基于生活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一)情境再现,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经验的最终目标是能运用,积累语言表达经验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运用。理解了不会用,不是真正地理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提示中,强调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梳理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语言运用”核心素养也强调,要让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交流。

例如,《雷雨》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压、垂;压下来、垂下来;满天乌云压下来、一只蜘蛛垂下来”三组词串让学生结合雨前画面的具体语境,在语言实践中辨析词语,再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运用。教学中,读词识字后,让学生用手势做出“压下来、垂下来”这两个动作。学生边做动作边解释“压下来”指乌云向下压,而且还在不断使劲儿;“垂下来”指蜘蛛有气无力地往下挂。接着,结合生活情境,同桌合作进行你问我答语言实践,“什么什么压下来?什么什么垂下来”,“石头石头压下来、柳条柳条垂下来”,“沉甸甸的苹果压下来、有气无力的小手垂下来”,“沉重的大山压下来、金色的稻穗垂下来”。学生还能从积累的诗句中发现语言特点,“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轻柔飘落是“垂”;“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千朵万朵有重量,这样的画面就是“压”。

把学生带入生活经验中,学生就会梳理出具有生活画面的语言,这就是基于理解文本进行的语言表达,不再是死记硬背,这样就能打开思维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资料库,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深入内核,学会遣词造句

小学生写文章经常会产生语病,他觉得是通的,但内部语言结构有语病。改病句的方法治标不治本。矫正学生不规范内部语言的办法,是使学生语言习惯和课文规范的语言习惯一致,把课文读成自己的语言。球感是打球练出来的,语感是遣词造句中形成的。课文提供一定量的新字词短语、句型,提供遣词造句范型,都是规范的语言运用实例,是小学生规范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经验的范例。

语文教师备课时需要改换思路,关注词语怎么用、句子怎么写、句子怎么组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联系生活去钻研、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内核,体会作者这样用词造句好在哪里,这样的教学内容比学习概念化的语文知识更生动、更有效。

例如,《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教师根据例句“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写两句话。

先出示提示:房子旁边____________。

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写完后交流,“房子旁边有树,山坡上有小兔,河里有几条小鱼。”虽然句子意思表达大致清楚,但学生语言和课文语言有着很大的差异。课文语言表达明显比学生语言水平高。老师不妨这样教学,“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你眼前看到了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花朵簇簇,这一团一团的鲜花,美地让人陶醉。”再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眼前是什么样的画面,哪个句子更有味道?学生有体会,但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你看到房子旁的树是什么样的?你想到哪些词语?”学生头脑中冒出“茂盛、一棵一棵紧挨在一起、郁郁葱葱、绿油油……”出示生活中的画面,看一看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树的样子,把自己的句子修改一下。修改后的句子便有了画面感:房子旁边长着郁郁葱葱的小树、山坡上盛开着一大片漫山遍野的鲜花、山坡上铺着一大片绿油油的地毯、森林里飘着一股股淡淡的花香……

我们都知道,看房子和造房子是两回事。语文课不能仅仅带着学生们看房子,需要品味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精彩,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建构运用,学习造房子。学着造房子,学生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审美品位,写出别人写不出的句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语言文化。并基于丰富的语言材料,不断梳理、建立创意语言资料库,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丰富语言运用素养。

猜你喜欢
经验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背课文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