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防治疫病的理论及应用探微

2024-05-03 16:12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汤主类方承气汤

崔 巍,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疫病是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概称,《说文解字》载:“疫,民皆疾也”。《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正气存内”是重视人体气血津液的内在基础,“避其毒气”是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攻下驱邪药,《日华子本草》言大黄:“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疾”,“温瘴热疾”即说大黄治疗疫病。

1 大黄效用重在驱逐停滞

《神农本草经》言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阐释大黄之用为“除血中热结之滞”“腹中饮食之积,无不除之”“助肠胃运化之力”,总结大黄乃“驱逐停滞之良药”,可见大黄效用以除血之滞、饮之积和食之积为主,以治食滞里热证常见。

食滞胃热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承气汤顺承气机向下,均用大黄为君荡涤肠胃,使积滞邪气有出路。食滞胃热呈现化热、成实、化燥的证候演变趋势,即“热而未实”加重致“热实”、再甚致“热而燥”,而人体津液损伤程度亦逐渐加重。食滞胃热的程度与胃肠中津液呈反比,治用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剂量亦不尽同。“热而未实”的大黄类方常见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下瘀血汤、茵陈蒿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中大黄均小剂量使用为二两。此时大黄所对应的证候可见腹满时痛、胸满烦惊、心下急、郁郁微烦、按之心下满痛、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但头汗出而身无汗、渴饮水浆、身黄如橘子色、食即头眩心胸不安等。

若食滞胃热呈现里热实之证,则相比于“热而未实”程度更重。常见大黄类方有厚朴七物汤、大黄附子汤、抵挡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等,大黄用量均为三两。此时大黄所对应的证候可见大便干结、少腹硬满、腹满发热、胁下偏痛而发热、身黄脉沉结、喜忘、大便硬而色黑易解、不大便而消谷善饥、面热如醉等。若食滞胃热更甚则见“胃中燥”证,即在“胃家实”基础上又见津液涩、枯涸,而干劲、皴揭,谵语烦乱,燥扰不宁等。具体大黄类方有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黄甘遂汤、大黄硝石汤、大黄牡丹汤、大黄甘草汤、风引汤等。方中大黄均为四两。其证候见谵语、独语如见鬼状、潮热、手足戢然汗出、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腹大满而大便不通、大便乍难乍易而喘冒不能卧、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心下硬而烦躁、目睛不了了而大便难、微喘直视、口干燥而自利色纯青之清水、胸满口噤齘齿而卧不着席、寸脉浮大按之反涩等。

2 疫病证候反应为里热积滞用大黄通食滞

《本草纲目·瘟疫》言大黄治温瘴,《景岳全书》言大黄:“疗瘟疫阳狂”。《本草求真》言大黄:“瘟热瘴疟、下痢赤白……积聚留饮宿食”。疫疠邪气侵袭人体,入里致六腑运化传导失司、宿食停滞,见里实积滞证。大黄通腑泻热给疫邪出路,《名医别录》称大黄为“将军”,陶弘景言:取其骏快也。疫邪速去即护正气,故吴又可《温疫论》言:“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强调承气汤本为逐邪而设,及早拔去病根是治疗疫病之紧要。吴又可善用生大黄治疫,并言“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清代王三尊《医权初编》[1]亦称大黄辨治疫病宜早用,避免延误病机,言主“火痘,实痢,实疟”;若素有积滞,苔未转黄,仅胸膈痞满痛,加熟大黄;若苔润,未见大便秘结,宜生、熟大黄并用;若见苔黄燥,用生大黄;气分热甚波及营血,多用熟大黄;若疫毒燔灼三焦,用少量熟大黄引邪气由小便而出;火热上巅,以酒蒸大黄导邪外出。疫病证候反应为里热积滞的大黄类方常见宣白承气汤、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升降散等。

2.1 表里双解

表里双解的治疫大黄类方有宣白承气汤和防风通圣散等。宣白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取白虎汤、承气汤相合之意,以清肺热,宣肺通腑气,核心为肺肠同治。2020年初武汉新冠肺炎期间[2],症见高热、喘憋、气促、咳嗽咳痰、腹胀便秘,属新冠进展期,湿浊蕴毒,郁闭肺气证,用宣白承气汤合升降散治疗。有研究者借助网络药理学[3],发现宣白承气汤治疗新冠肺炎,方中大黄的活性成分有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能够抑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作用。仝小林院士治疗新冠肺炎[4],在宣白承气汤基础上加葶苈子、地龙化裁新方子龙宣白承气汤,治疗湿热痰瘀闭阻肺络;再加炮附子、人参、干姜、山茱萸、陈皮、杏仁即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用于内闭外脱重证。有学者以数据挖掘中医药防治新冠的26个方案[5],发现宣白承气汤使用了14次,居第二位;升降散共用11次,两方均有大黄;且新冠肺炎中期和重症期大黄应用较多。

防风通圣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伤寒疫疠而能辨……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即指出本方治疫。陈修园治疗瘟疫亦常用本方[6],疫邪袭人,呈现内外郁闭,用防风通圣散两解,并推崇本方为疫症第一良方;《南雅堂医案》载一患感染疫疠之气,症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眩,口苦鼻塞,面颔俱肿,大便闭小便赤涩,用防风通圣散加味治疗。

2.2 调畅气机

调畅气机的治疫大黄类方有升降散和大柴胡汤等。升降散是治疫名方,《伤寒温疫条辨》载本方治疗温疫:“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方中姜黄引大黄入血分,逐瘀通腑,推陈出新以降浊阴;僵蚕轻浮上升,蝉蜕宣透解表,二药与大黄配伍则有升降气机,气血同调之用,使清阳升而浊阴降,郁热外透。宋代《圣济总录》如圣散子用生姜汁和白僵蚕治疗缠喉风,金元时期张子和在此基础上加大黄专以治疫[7],言之曰:“人间治疫有仙方,一两僵蚕二大黄,姜汁为丸如弹大,井花调蜜便清凉。”《万病回春》载升降散名曰内府仙方,用于虾蟆瘟病;有学者研究[8]温疫著作《温疫论》《广瘟疫论》《伤寒温疫条辨》《松峰说疫》发现升降散共使用28次,排第一位,大黄使用330次,排第三位。蒲辅周推崇升降散[9],认为“瘟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常用本方治疗痄腮、烂喉疹、时疫感冒等疫病。薛伯寿治疗瘟疫艾滋病发热[10],亦用升降散,若有表证则合升麻葛根汤或银翘散;见少阳证合用小柴胡汤;见湿热郁闭三焦合用甘露消毒丹,其中多用酒大黄、焦大黄或大黄炭等,药量为3~6 g。叶玲等[11]用升降散加味治疗武汉光谷方舱新冠肺炎50例,治疗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4%。2003年SARS流行,邓铁涛在SARS早期使用升降散,常与三仁汤、麻杏石甘汤合方[12-13]。任继学亦用升降散合达原饮加减治疗SARS[14]。

大柴胡汤可调畅气机,明代《摘星楼治痘全书》记载了大柴胡汤治疗疫病:“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痘疮寒热,大便秘者”;清代《治疫全书》亦言大柴胡汤:“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之实痢”。龚枚[15]治疗疫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型,属湿热蕴结成毒,血热血瘀证,常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蒿,大黄多用10 g。大柴胡汤治疗疫病[16]还有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证者。

3 疫病证候反应为血瘀证用大黄导血滞

大黄导血滞,即给瘀血出路,配活血药桃仁、牡丹皮等可见于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下瘀血汤等方;配补血药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可见大黄甘遂汤、芍药汤、《千金》生地大黄汤等方;配虫类药水蛭、虻虫、土鳖虫等可见抵挡汤、抵挡丸、大黄蜇虫丸、鳖甲煎丸等。大黄所疗之瘀血证多具有以下特点:1)血瘀程度重,且多停留在下焦,常与桃仁配伍,因下焦含胞宫、血室、命门等,为经脉气血交汇聚集之所,加之人体重力作用。如桃核承气汤主“少腹急结”,抵挡汤主“少腹硬满”,大黄牡丹汤主“少腹肿痞”,下瘀血汤主“干血着脐下”等。2)多为离经之血,如抵挡汤用大黄配水蛭、虻虫去瘀生新,即《血证论》言:“离经之血虽是清血、鲜血,亦是瘀血。”“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国医大师任继学以抵挡汤加减治疗脑出血。3)顽固性,病程长或已瘀聚有形。如大黄蜇虫丸、鳖甲煎丸疗肝脾肿大及肿瘤,均用大黄配土鳖虫、鼠妇等虫药破血逐瘀。

疫病证候反应为血瘀证时常用大黄。如明代《本草蒙筌》言大黄:“导瘀血……破癥瘕积聚止疼,败痈疽热毒消肿。”清代《得配本草》亦言大黄:“痘初起血中热毒盛者宜之”,“加僵蚕、姜糊丸,蜜汤下,治大头瘟”。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中医疫疹、疫斑热范畴,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本病少尿期[17],常用大黄泄热逐瘀,多配伍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20世纪80年代,周仲瑛、仝小林应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苏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在疾病后期急性肾衰竭合并心衰肺水肿时,皮肤大面积瘀血,少尿甚则无尿,以桃核承气汤重用大黄30~60 g[18]。杨薇等[19]用桃核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治疗艾滋病,症见乏力嗜卧,腹胀便秘,面色晦暗,大黄常用15 g。

4 疫病证候反应为津液代谢障碍用大黄除水滞

津液代谢障碍则产生痰饮水湿,《神农本草经》言大黄主:“留饮……通利水谷”,《名医别录》载大黄:“除痰实”,《得配本草》言大黄:“滚顽痰”,《本草求真》言大黄:“黄疸水肿、积聚留饮”。《日华子本草》言:“泄壅带水气……利大小便”,《景岳全书》言:“涤实痰,导瘀血,通水道,退湿热”。大黄入脾胃大肠经,无论寒痰还是痰热均可使用,常见以下配伍:1)大黄配半夏,治疗痰阻中焦,常见大黄类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烦惊,谵语”,大柴胡汤主“郁郁微烦”,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如醉”状等。2)大黄配杏仁,治疗痰阻肺与大肠,常见大黄类方有大陷胸丸主“项强如柔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主“形肿”,麻子仁丸主“小便数,大便硬”,大黄蜇虫丸主“食伤,饮伤”等。3)大黄配栀子,治疗湿热弥漫三焦,阻碍气化,常见大黄类方有茵陈蒿汤主“湿热发黄”,栀子大黄汤主“酒黄疸,心中懊恼”,大黄硝石汤主“黄疸,腹满”等。此外,大黄荡涤水饮常配伍葶苈子、甘遂等药,可见于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证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黄甘遂汤主“少腹满如敦状”等。若见留饮胸痛,短气等,如厚朴大黄汤证重用大黄六两攻留饮。

津液代谢障碍为主的疫病可见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医疫痉,与湿热相关,以高热、抽搐为主症。中医治疗乙脑重视下法及大黄的使用[20-21],常用10~15 g大黄使湿热疫毒从大便而出。张祖云[22]治疗本病,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生大黄8 g开水冲泡服用,釜底抽薪,使疫邪直降下行。此外,病毒性肝炎属中医的肝瘟,亦属湿热疫病[23]。谭展鹏等[24]研究当代26位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发现湿热蕴结证即茵陈蒿汤证出现频率最多。

5 小结

清代马印麟《瘟疫发源》言[25]:“瘟疫……宜用清解寒凉之剂,又最宜用大黄。”针对火郁为疫,用竹叶导赤散、凉膈散均含有大黄驱逐停滞,使气血流通而不壅滞。近代余奉仙治瘟疫亦善用大黄[26],常用小承气汤合达原饮。大黄在疫病防治中能给邪气出路,驱逐停滞,故掌握好大黄治疫理论对疫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汤主类方承气汤
柴胡类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原机启微》眼病辨证思想探讨
苓甘五味姜辛汤及其类方治疗痰饮病的探讨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李赛美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思路探析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便秘83例观察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
白虎汤临证应用综述